视频标签:阿里山的姑娘
所属栏目:小学音乐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六年级上册第六课《阿里山的姑娘》山东省级优课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六年级上册第六课 阿里山的姑娘-山东省级优课
《阿里山的姑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音乐》(人音版)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两岸情深》
【教材分析】
歌曲《阿里山的姑娘》,由邓禹平作词、张彻作曲,写于1947年。采用高山族山歌的曲式谱写而成,由于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它是唯一以高山族曲调描述山地风情、人物的名歌,又使用铃鼓和小鼓等乐器,在当时的国语流行歌曲中独树一帜,曾被误以为是台湾高山族的传统民歌。1984年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由台湾歌手奚秀兰演唱后,在中国内地开始广为传唱。 2007年,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中,也特别选用这首歌曲搭载。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歌曲与欣赏,让学生感受台湾民歌特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用听唱法、情感导入法、合作学习法等方式学习歌曲,用自制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
知识与技能:能够用欢快、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阿里山的姑娘》热烈欢快的情绪。能跟着音乐有表情的进行律动。
【教学重点】
感受台湾高山族民歌特点,完整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能够用欢快、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阿里山的姑娘》热烈欢快的情绪。
【教具、学具准备】
钢琴(电子琴)PPT课件自制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整顿坐姿。
二、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 播放《七子之歌》提问:你知道七子指的是哪些地方?
(生说,老师补充)
2. 现在祖国母亲的七个孩子已经陆陆续续回来了六个,只剩下了宝岛台湾,尽管回归
之路困难重重,但是我们坚信总有一天海峡两岸会再次团聚,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一
首有关台湾的歌曲《阿里山的姑娘》
三、关注音乐,有效聆听
1听一听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抒情优美,欢快活泼
2.再来听一听,歌曲的速度是怎样的?
中速稍快
3. 这首歌曲是4/4拍,强弱规律是怎样的?让我们打着拍子再来听一听,这首歌曲分
为几个部分?两个
四、巧解难点,学唱歌曲 1.第一段旋律情绪怎样?
优美抒情,让人陶醉
2观察旋律线,让学生跟琴视唱一下歌谱。 3.加上歌词唱一唱。
4第二部分情绪变得怎样?欢快热烈活泼 5弹琴指导唱,逐句处理感情。
五、多种形式,表现歌曲
1. 接龙的方式唱一唱,老师唱前面的副歌部分,学生唱第二部分。(弹琴唱) 2. 比比看,哪个组唱的好。(分组跟伴奏演唱) 3. 观看宋祖英演唱的《阿里山的姑娘》(放视频跟着跳) 六、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欣赏由鲍元恺改编的管弦乐《阿里山的姑娘》。 1. 说说乐曲情绪?
2.
拿出自制打击乐器,再听乐曲,当听到主弦出现时为音乐伴奏。X X|X XX |
七、小结。
《阿里山的姑娘》课标分析
一、课标要求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是音乐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标准》力求体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体现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1.总目标
音乐课程目标的设置以音乐课程价值的实现为依据。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上述课程目标内含在以下三个层面的表述中。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过程与方法(3)知识与技能
2.学段目标
3~6年级
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应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增加乐器演奏及音乐创造活动的分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的魅力吸引学生。
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音乐活动。
培养音乐感受与鉴赏的能力。
培养表现音乐的能力。
培养艺术想像和创造力。
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
3.感受与鉴赏
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的形成,对于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联系,为终身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标准】3~6年级
聆听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知道一些有代表性的地区和民族的民歌、民间歌舞、民间器乐曲和戏 曲、曲艺音乐等,了解其不同的风格。
聆听世界各国民族民间音乐,感受一些国家和民族音乐的不同风格。
4.表 现
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及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性潜能,使学生能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
【内容】演唱
【标准】3~6年级
乐于参与各种演唱活动。
知道演唱的正确姿势及呼吸方法,并能在唱歌实践中逐步掌握和运用。能够对指挥动作及前奏作出恰当的反应。
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合唱。
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唱作简单评价。
每学年能够背唱歌曲4~6首。
二、课标解读
结合《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中提出的学段目标和课标内容,教师在本单元教学中要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审美性:A.“以美育人”的教育思想与我国的教育、文化传统一脉相承,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的有机组成部分。B.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启迪智慧,丰富和发展形象思维,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与沟通,激活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在歌曲《阿里山的姑娘》中通过聆听,随音乐律动、表演,面带微笑进行演唱,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审美性。在欣赏《阿里山的姑娘》中以用自制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等方式潜移默化的渗透美育。
(二)实践性:A.音乐音响不具有语义的确定性和事物形态的具象性。B.音乐课程各领域的教学只有通过聆听、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和音乐编创等多种实践形式才能得以实施。学生在亲身参与这些实践活动过程中,获得对音乐的直接经验(教师传播的是间接经验)和丰富的情感体验,为掌握音乐相关知识和技能、领悟音乐内涵、提高音乐素养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本课教学中,不论演唱还是欣赏,这一学段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演唱能力和欣赏能力,分析表现音乐的能力,所以用师生接龙演唱,自制打击乐器伴奏等等方式提高课堂上学生的实践机会。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