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大树有多高
所属栏目:小学数学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综合与实践课《大树有多高》江苏省 - 南通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教学目标
1.经过实际测量、比较、探索的过程,发现“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物体的高度与其影长成正比例”这个规律。
2.通过分组合作,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3. 通过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在活动中培养创新精神。
2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过比、正比例的知识,也学过测量的一些知识,知道了太阳和影子的相关知识。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比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计算,比较、发现规律。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欣赏导入
(板书:影子)
1. 这两个字认识吗?见过它吗?你见过哪些物体的影子?(指名学生说)
2. 老师这里也有几个物体的影子,我们一起来看看。(■播放影子图片)
3. 看了这些影子,你有什么感受?影子是一个常见的自然现象,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影子也能给我们美的享受,更重要的是它能帮助我们解决一些难题。4. 这是一支铅笔(■铅笔),要知道它的长度,我们可以怎么办?(■直尺量)
5. 再看(■学校香樟树),要知道这棵大树的高度你还用直尺去量吗?为什么?(用直尺量不方便,有局限性)
6. 怎样即方便又比较精确地求出大树有多高呢?影子就能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用影子帮助我们解决大树有多高(板书:大树有多高)。
活动2【讲授】探索规律
1. 课前,我们小组合作,分别于上午和下午在操场上测量了竹竿的高度和影长,下面请各个小组把上午测量的数据拿出来,我们先交流一下(贴出表格1、2)。请大家把各组的数据填在学习单上下面的表格里。
(指名6个小组汇报,提醒学生注意先从1米开始的,板书学生说的数据)。
2. 这些数据里,有影长的许多奥秘,老师希望你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得,有没有信心?请看导学单(■出示导学单),请大家认真地默读一遍。接下来请大家按照要求开始学习。(教师巡视)
3. 那个小组先来说说你们的发现?
(适时贴出表格3、4,并板书比值)
大家真厉害,有这么多的发现。刚才很多小组发现表中两个量的比值总是比2多一点,就猜想这个比值是一定的。进行大胆、合理地猜想,是一个优秀的人和优秀的团队的基本素养,世界上很多伟大的发现都是科学家在猜想的基础上得出的。事实-----的确也是如此(■播放影长)。
4. 竹竿高度和竹竿影长的比值一定,我们就说竹竿高度和竹竿影长成正比例(贴出竹竿高度和竹竿影长成正比例)。那为什么这些比值不完全相同呢?原因在哪里呢?(测量的时候有误差)
你觉得误差会出现在什么地方呢?(■量影长的照片)老师看到有好多小组在竖竹竿时,都用到了三角尺,用了一把不算数,还用到了3把,谁能解释一下,这是为什么?
通过大家的努力,发现了这个了不起的规律,我们一起自豪地读一读。
5.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下午测量的数据(■出示下午测量数据)。请这些小组的同学核对一下,数据有没有错误?请大家分组算一下竹竿高度与竹竿影长的比值(■出示比值栏),第一排算第一组数据,第二排算第二组,依次类推,其余同学自由选择一组计算。得数保留一位小数。一起校对一下(■出示比值)。
看了这张表,你现在有什么想说的吗?对这次测量,你们对此有何评价?老师觉得你们太了不起了,这次测量数据十分精确,说明大家测量时都抓住了测量的关键,这种认真、仔细的品质,就是做研究的人必备的一种素养,掌声想起来,为自己和团队点赞。
6. 请大家再观察这两张表,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有什么想提醒大家?(同样高度的竹竿,时间不同,影长也不一样;在这个时间里,竹竿高度与影长也成正比例)在上午这个时间里,竹竿高度和它的影长成正比例,在下午这个时间里,它们也成正比例。这就说明,只要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竹竿高度和竹竿影长就成正比例。
那么在同一时间里,不同的地点,竹竿的高度和影长是不是也成正比例呢?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出示不同地点的影长)。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比较高度和影长我们要注意什么?(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贴出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让我们再来认真地读一读这个规律。
活动3【练习】应用规律
1. 现在你能根据刚才发现的规律,说说怎样求这棵大树有多高吗?
请大家列式计算出大树的高
2. 求大树的高,我们用到了3个已知条件:竹竿的高度、竹竿的影长,以及大树的影长。如果用这个方法求旗杆的高(■出示旗杆),又要知道哪些条件?
我把旗杆的影长、竹竿的影长和竹竿的高度(■出示数据),请大家求出旗杆的高度。算到24米的举手。
怎么不能做呢?怎么改就可以求出旗杆的高度了呢?现在算算旗杆的高是多少米?
做了这道题,你有什么想说的?
3. 利用这个发现,我们很顺利地求出了大树、旗杆的高,利用影长又怎样求教学楼的高呢?(■教学楼)请大家独立解答。
老师发现教学楼影长选白色标记和红色标记的都有,到底哪个才是教学楼的影长呢?(根据学生回答■出示)
4. 求影子在墙上的树高
(1)生活中我们发现,有时候物体的影子不一定全部在地上的,(■树荫在墙上)就像这棵树(■出示树),它的影子一部分在地上、一部分落在了墙壁上,又怎么求呢?(■抽象出示意图)
(2)请大家小组里讨论一下。(■出示图文)
(3)交流。(根据学生解答选择相应的解答方法:一错、两对)(■错的用微视频解释)
活动4【活动】拓展提升
1. 影子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今天这堂课,我们通过课前实际测量----分析数据----总结出了这个规律,用这个知识解决问题时,要注意-----(同一时间、同一地点)。
2. 聪明的古人还根据这些规律,发明了一个计时工具,名字叫日晷。(■日晷图片),请看介绍。(■介绍日晷的视频)
3. 同学们,我们人类用这个毫不起眼的影子解决了生活中许许多多的大难题。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有一个乐于思考的大脑,就可以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很多的难题,造福人类。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