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数的整除
所属栏目:小学数学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西师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数的整除》复习课-四川省 - 泸州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数的整除》复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西师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第67—68页的例3,“数的整除”的相关整理与复习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数的整除”中的有关概念,并能掌握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辩论交流、独立思考等方法梳理相关知识,掌握各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解决问题。
3.情感目标:让学生亲身参与探索的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兴趣,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归纳整理,掌握概念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形成思维导图,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归纳整理,掌握概念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形成思维导图。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展台、因数倍数等概念卡片。 教学过程: 一.精心自学:
自己整理《数的整除》的相关概念,形成思维导图。 二.精妙导入:
课件出示名侦探柯南,创设情境:柯南在侦查一个特大盗窃案的过程中,获得一个藏有宝物的密码箱,密码是由ABCDEF六个数字组成的。请看:A是所有非0自然数的因数;B既有因数5,又是5的倍数;C既是偶数又是质数;D既是奇数又是合数;E是质数中最小的奇数;F是最小合数的2倍。
提问:“密码涉及到的知识有哪些呢?”(因数、倍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 揭示课题:这些知识都跟数的整除有关,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数的整除的相关知识。(出示课题) 三.精彩展练: (一)整理概念。
1.师在黑板上凌乱贴出14张概念卡片:整除、因数、倍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质因数、互质数、分解质因数、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 2.各小组将相同的学具卡片拿出来摆放在桌面上。 3.整理概念,出示分组学习要求:
(1)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概念在组内讨论交流,整理概念时要有条理,层次分明,并注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2)小组上台展练,展练时分工要明确。 (3)展练完毕要询问大家的意见。 4.分组学习,展练交流。
(1)师:多数小组已经合作完成了,跃跃欲试,有请xx小组上台为大家做个示范,展示一下自己的本领。(抽到的小组上台展练,有的孩子说,有的孩子整理图片,整理完后要请其他同学作评价或补充,师也要及时引导与点拨,作出相关评价。) (2)整理的过程中体现学生的真实想法,做到尊重、引导。
(3)让学生分组整理展示以下内容:因数、公因数、最大公因数、互质数、合数、分解质因数、质因数、质数、合数、1、倍数、公倍数 、最小公倍数、2、5、3的倍数特征、
奇数、偶数。
(4)对学生整理的内容做引导,并贴在黑板上恰当的位置。 5.展练例3。
通过概念的整理,在例3的百数表中举例复习巩固相关概念,并圈出100以内的质数,用顺口溜记忆100以内的质数。
6.举例讲解什么是整除,引导学生理解:在整除的前提下产生了因数与倍数的概念。齐读结语,并对学生的朗读情况作评价。 (二)梳理知识,形成思维导图。
1.师:孩子们真厉害,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就把这些凌乱的知识有条理的放在一起了,形成一幅严谨的思维导图了,思维导图是通过一个关键词激发出更多的关键词,然后再衍生出更多的知识点,最后把这些知识点紧密联系起来。在今后的学习中,希望思维导图能帮助大家学习。
2.呈现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梳理知识,便于课后修改自己课前整理的思维导图。
(三)查漏补缺。
对于今天复习的内容,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知识吗? (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举例讲解,区别概念。) (四)小结。 四.精要检测: 1.幸福拍手歌。
师:大家还记得自己的学号吗?下面我们根据自己的学号来做一个热身操。(孩子们阅读歌词,结合自己的学号,全体起立,音乐响起,做热身操。)
如果你是2的倍数 就拍手
如果你是5的倍数 就拍肩
如果你是3的倍数 就快跺脚呀 那请大家一起跺跺脚。 如果你是合数 就请拍拍手
数的整除 最大公因数 公因数 因数 倍数 公倍数 最小公倍数 互质数 偶数 奇数 合数 质数 质因数 分解质因数 1 5 2 3
如果你是质数 就请拍拍肩
如果既不是质数 也不是合数 就看大家一起跺跺脚。 如果你是偶数 就请拍拍手 如果你是奇数 就请拍拍肩
如果既不是奇数 也不是偶数 符合条件就请坐下吧。 2.破解柯南密码箱的密码。(小组开火车的形式进行) 3.我出题,你来解。
(1)出一道有关数的整除的题,让其他同学来解。
(2)孩子们在练习本上出题,师巡视,然后让出题出得好的孩子带上好题上台展示,与大家共同分享。
4.师出示好题,与大家共同分享。
(1)田田是个小学生,有一次,她参加数学竞赛所得的成绩、名次和她年龄三者的积是2910。田田的成绩、名次和年龄分别是多少呢?
提问:看到这个题目,你是怎么想的?(渗透解题思想:缩小范围,更容易解决。) (2)共同解决问题。
(3)变题:田田是个中学生,有一次,她参加数学竞赛所得的成绩、名次和她年龄三者的积是2910。田田的成绩、名次和年龄分别是多少呢? 提问:将“小学生”变为“中学生”,还是一样的解决方法吗?哪些地方应该作改变?理由是什么?(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解决问题要从实际出发。) 五.精准评价:
今天的学习即将结束了,在结束之际,你有什么想说的呢? 六.板书设计:
数的整除
最大公因数
公因数 因数
倍数
公倍数
最小公倍数
互质数
偶数
奇数 合数 质数 质因数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