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所属栏目:小学美术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小学美术人美版五年级上册第5课绘画中的透视现象-山西省级优课
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及教案:小学美术人美版五年级上册第5课绘画中的透视现象-山西省级优课
教学 具准备
教具:课件、范画
学具:美术书、纸张、勾线笔
板书 设计
视平线 消失点
教学 反思
呈现 现象
在教学活动中,我首先请学生自学,仔细观察书中图片,阅读书中文字,初步了解透视现象,然后以测试的方式进行学生自学的检验和新知的认知。1、学生生活中已经注意到了景物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疏远密的透视现象,有感觉,但不能用术语准确的表达出来。2、紧接着我又让学生认识了两个新朋友“消失点”和“视平线” 。3、师生共同观察分析图片讨论总结出是由于距离不同,位置不同,画面就会产生不同的透视效果。如我们站在路的中心和站在路的左侧,会看到路面和两旁的树木、房屋都会出现不同的画面。4、新授的透视知识学生理解比较快,能快速区分和分析画面中、生活中的透视现象。
归因 分析
1、学生临摹写生作品,感受各种透视现象,在作画过程中,发现各种容易犯的错误。此过程应在教师示范的过程中细化解决,就会避免学生在写生的过程中犯这种错误。2、把一样的物体放在另一样物体的后面,就会产生前后的感觉,物体通过逐渐缩小尺寸,也会产生前后的感觉。学生对这个知识点,有的理解的不深刻,所以在画作业时,表现物体的前后的尺寸不是很明显。 3、学生具体应用透视原理实践创作的能力较弱,作业构图及完整性欠缺。
改进 措 施
五年级的学生对这个透视问题,有的理解的不到位,需要慢慢的进行引导,使他们对这一概念更好的表现在自己的绘画中。当然必须要通过长期的训练和培养。再有可以降低一节课的难度,对于消失点和视平线的位置的安排可以运用“小练笔”的形式强化解决。
一条小路透视图
房间透视图
教 案 续 页(第 1 课时)
步骤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导入
课本第五课《绘画中的透视现象》,同学们自学3分钟。看看自己能理解多少内容,再看看有哪些是自己不明白的。
重 难 点 突 破
边检测边解决知识点部分:
一、透视现象
好,我们来检测一下你们自学的效果,在下面的测试中你心中的一些疑惑很可能就被解开了,跟紧哦! (多媒体图片) 出示两张图
哪张图给你的空间感更强烈? 为什么这幅图的空间感强烈? 你再哪里见到过这种现象?
定义:这种近处景物高大宽阔,远处景物低矮窄小的现象,我们就把它叫做透视现象。(可以由学生总结出来) 二、名家欣赏
那么荷兰画家霍贝玛就用透视现象描绘了一条乡间小路,给了我们一种空间感很强的立体效果,有深远的感觉。 三、透视的定义 那到底什么的透视呢? 学生总结
出示定义图片
四、认识新朋友
那,要想画出具有透视效果的画面,我们先来认识两个新朋友。
(1) 消失点
学生从书中找一找消失点的定义,大声说出来。 (出示消失点定义) (2) 视平线
学生从书中找一找视平线的定义,大声说出来。 (出示视平线定义) 小练习:找一找
这两个新朋友是很淘气的,它们的位置是不固定的,你能快速的从下面几幅图中找到消失点和视平线吗?同座位同学讨论一下(10秒钟)
学生上来指出它们相应的位置。
五、取景框
它们的位置值所以不同都取决于我们画者的位置和主观取景意识。
(人眼视线、取景框、视平线) 六、天空、地面和树的变化
还是一折腾小路为例,视平线以上的树木从近到远会有什么变化?
那么视平线以下的呢? 这些黄色的线就是消失线。
理解了消失线的走向后,我们再来看看消失线夹角处天空与道路由近及远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谁能说出来。(学生将感受说出来)
那么两旁的树木又有什么变化呢?(学生说出来) 好,用笔将它填写在书10页右下角的横线上。 这样的变化无处不在,横梁与树的变化是一样的。 七、教师示范
看了这么多的图片,现在来测试一下你的眼力。 (图一)一条小路
学生找一找,画面中哪里画的有问题? 教师示范修改 (图二)房屋内部
注意视平线上面和下面景物集中于消失点的方法。
几个测试,同学们掌握得很不错,谁还有不清楚的地方,请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