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节日里
所属栏目:小学美术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小学美术人美版二年级上册17.节日里-北京市 - 海淀区
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及教案:小学美术人美版二年级上册17. 节日里-北京市 - 海淀区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节日里》
学科 美术
学段
一
年级 二年级
教材
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美术课程标准》中对第一学段“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所提出的目标,即“尝试不同工具,用纸以及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本课设计以《美术课程标准》为指导思想,围绕美术课标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关注文化与生活、注重创新精神的基本理念实施教学。
本课以学生发展为本,每个孩子的写真像直接进入画面,以学生探究性学习为主,探索不同位置相应的动态和构图。以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和教学观为本课教学设计的理论支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学生头像、身体资源和节日各种资源直观示范,着力激发学生在探究中的学习热情、思考路径,发现创意造型的乐趣,同时教学设计注重从学生自我辐射到周边环境出发,教学内容选择与实施贴近学生学习生活,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创作欲望。
2.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纵观全套教材,通过造型表现人物活动的课程十分丰富,其中第一学段中有以下课程:一年级下册《自画像》、《我的好伙伴》、《雨中情》,二年级上册《我爱我家》、《节日里》,二年级下册《画日记》、《大人国小人国》、《参观海洋馆》、《公交车站》、《我们带上红领巾》、《杂技艺术》。关于节日的课程:一年级下册《我们的节日》、二年级上册《农民画中的节日》等。本课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本册教材《我爱我家》、《农民画中的节日》两课后起到巩固与创新的作用。学生经过了以往的学习,已经有通过造型表现人物活动的学习经验,教师可将教学侧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感受节日氛围中的人物动态,如何通过个人体验探究、节日元素欣赏、演示等活动,使学生对节日里人物活动展开丰富的联想,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二、学情分析:
学生美术知识掌握情况:
本次我授课的对象为二年级(2)班学生,该班学生是我从2016年9月新接手的班级。经调查我发现大多数学生在造型表现方面比较薄弱,比如作为画面主体的人物在画面中过小,个别学生绘画人物的水平还停留在符号期,构图不饱满等问题比较普遍,但是大部分学生热衷于想象创作,所以“眼高手低”的现象较普遍,在实践的过程中会遇到困难,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探究、交流等学习活动,观察人物的动态,了解如何在画面中表达出节日的氛围,使作品更加生动形象。
生活经验调查:
通过进行学生、家长问卷调查,我发现孩子们对于西方的万圣节和圣诞节由衷喜爱,学生并不关注中国的传统节日。随着经济的发展与时代的变迁,很多传统节日已经被商业化,失去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内涵,孩子们很难对传统节日产生兴趣。所以本节课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味觉感官,通过丰富有趣的活动使学生在课堂中初步感受传统节日的符号与形式、文化与魅力,并用贴和画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想。
根据以上分析,进行了以下的思考与安排:
1.以欢乐是什么为主线,把对圣诞节的欢乐引入到中国传统节日中,在欢快的情绪中了解传统节日,激发孩子们的民族自豪感,对中国节日的关注。
2.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更加立体的感受节日的欢乐,从初步的感官到一定的文化理解,了解节日的意义。
3.学法上采用头像位置与动态关系的探究式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探究发现更多的美术成因,自主完成教学过程。
4. 直接使用学生的大头贴,从技术上降低表情难度,把有限的时间用在动态的学习上,以突破二年级学生的绘画畏难情绪。从情感上把学生直接带入欢乐的情绪中,拉近学生与主题的关系。
3.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识
通过回忆、启发、体验等活动了解我国有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通过分析探究
使学生初步认识在绘画创作中,运用夸张的造型和丰富的色彩创作节日欢快的氛围。 技能
通过观察、体验、探究等活动,引导学生从内容、造型、色彩等方面进行大胆创作,完成一幅表现节日的画面。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味觉,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和不同的庆祝方式,形成自己的创作立意。
(2)通过探究式学习,引发学生运用夸张的手法和热烈的色彩表现节日的人物及场景,发展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丰富的活动深入节日的寓意,达到文化理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2)以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中体验造型表现的乐趣。 (3)在艺术实践活动中,发挥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敢于大胆表现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在欢快的氛围中学习人物头像位置和身体动态的关系,在创作过程中大胆表现,并用鲜艳色彩点缀作品。 2.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喜爱之情,在创作过程中大胆、自由地表达自己在节日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
4.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
一、好消息导入——情感着陆
导语:孩子们。你们喜欢过节吗?为什么喜欢这个节日?
学生反馈。(圣诞节、万圣节„„以西方节日为主。喜欢节日的形式与美食。) 小结:在这些节日里我们十分欢快。 出示课题:节日里 板书:欢快。
小结:过节真好!有吃有玩。
【教学意图:以“好消息”的情景导入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自然而然的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带入节日的氛围。】
二、中国节日初感受 1.看美食,辨节日
提问:在我们国家这样有吃有玩,热热闹闹的节日还有很多呢? 你们看,元宵来啦。什么节?(板书:元宵节) 粽子来啦。什么节?(板书:端午节) 月饼来啦。什么节?(板书:中秋节)
【教学意图:通过上菜的方式,帮助学生回忆生活中常见的传统节日。】 2.品美食,识习俗
(1)快看看你桌子上的盘子里藏着什么? 出示:月饼
(2)想吃吗?那得告诉我月饼为什么是圆的? 思考:象征着团团圆圆的吉祥寓意。 (3)拿起一角,闻一闻,什么感觉?
(4)咬一口,好吃吗?好吃的表情是什么样? 小结:表情美滋滋,动作张大嘴。
(5)嘴巴张的大大的,就像他一样:出示学生张嘴头像
倒计时,我们一起把欢快请出来!欢快还是什么呀?
板书:色彩、鲜艳
小结:看来节日里的欢快还需要鲜艳的色彩! (6)所有台上的师生一起扭秧歌。
小模特请回。
【教学意图:在欢快的音乐中调动情绪,使用学生身体作为资源,进行动态的分析与讲解。】
三、动态与色彩——示范引导
现在我们要把所有的欢快搬到画面上。你们看我欢快的表情放哪呢? 示范扭秧歌:
粘贴头像,故意贴偏,遇到困难想办法。
还不够欢快,再增添点节日的色彩就好了。 展示着色作品。
同一角度、位置的不同造型
还有比我更欢快的同学登场喽:展示头像处于不同位置的作品。 提问欣赏: (1) 侧面:
这个侧面的可能是在干什么?
(2)位置:
哎呀这个头是不是太低了?身体动态没地方画了吧?不一定要把身体画完整,局部放大的方法也很有意思。
(3)构图:
这个表情如此紧张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请? 翻到第二张:构图饱满吗?
翻到第三张:可以请朋友来助场,这样玩多有意思。画面还能很饱满。
(4)情感:
前一段时间,刘瑞宁的胳膊骨折了,她的小伙伴无微不至的照顾她,所以我想好朋友在一起过节一定很开心,两个女孩子在干什么呢?看!欢快的跳起了舞蹈。
节日里还有很多有意思的活动呢!欣赏书中图片。
【教学意图:教师用自己的头像进行示范,引发学生的兴趣。在过程中用随意贴头像的方式,引导如何轻松构图,培养应变能力。展示作品让学生理解同一角度的不同造型。用多张头像处于不同位置的图片与示范,解决创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打开学生的创作思路。】
四、艺术实践 艺术实践:
找一个大小合适的头像 找一个你喜欢的位置 找一个欢快的姿势 画上欢快的色彩
可以邀请更多的伙伴一起来过节!
【教学意图:学生在创作中自由表现,发展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促进学生互换交流,增加画面氛围。】
五、评价欣赏
1.找一找欢快在哪里?
2.说一说你最喜欢的动态、颜色。
3.评一评哪些方面是你想尝试学习的,哪些方面是需要改进的。
【教学意图:鼓励学生展现自我,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审美能力,让不定的情绪着陆到美术学科的技能技法上。】
六、拓展延伸
提问:之前问大家最喜欢的节日是西方的万圣节和圣诞节。今天你觉得中国的节日怎么样?
拓展延伸:其实中国的节日里不仅有丰富的美食和欢快的活动,还有很多有意义的故事呢。嫦娥、屈原这些人身上到底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有机会我们一起走进节日的文化之旅。
【教学意图:把学生从欢快的节日里拉入到文化的情境里,抓住学生情绪被调动起来的时刻,抛砖引玉,延伸到文化学习上。】
5.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1.能否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2.能否根据课堂中所学习的知识大胆运用夸张的造型和丰富的色彩创作节日欢快的氛围。
3.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能否引发学生对于中国传统节日的关注。
6.教学设计特色说明与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特色说明:
1.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以中国传统节日中欢快的节日为主激发孩子们对中国节日的关注。
2.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通过品美食、听音乐、动起来等活动让学生从初步的感官到一定的文化理解,了解节日的意义。
3.直接使用学生的真人头像,降低畏难情绪,拉近学生与主题的关系。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