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所属栏目:小学科学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天津市 - 红桥区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天津市 - 红桥区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时是继《听听声音》之后,继续研究声音。让学生想办法使各种物体发出声音,同时思考:物体怎样能发出声音,怎样不能发出声音?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一组发声和不发声的物体,寻找发声物体的共同点,让学生亲身感受物体声音与物体振动之间的关系。通过实验观察音叉的振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当物体的振动停止时,声音也就随之消失”。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和动手实验能力,感性认识相对丰富。但他们根据现象设计实验的能力和交流能力都有待于提高,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引导。特别是在设计音叉实验的过程中,点拨学生要想把看不到的现象,变成看得到的现象,需要借助一些看得见的物体。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研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能力目标:能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声和不发声时的不同现象;能从多个物体发声的观察
事实中对原因进行假设性解释;可以借助其他物体来观察不容易观察到的现象。
情感目标: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大胆地阐述自己的发现;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细致观察
的习惯和态度。
教学重点:
经历探究声音产生原因的过程,在观察、比较、交流中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教学难点:
观察比较发声物体与不发声物体的区别,发现声音产生的原因。设计实验中,要想把看不到的现象,变成看得到的现象,需要借助一些看得见的物体。
教学准备:
铜制手摇铃、钢尺、音叉、铜锣、皮筋、烧杯、清水
教学评价设计:
本课中学生开始对于设计实验找不到头绪,教师要耐心引导,对于他们的点滴进步要积极给予肯定。随着实验的展开,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会不断提高,教师则要更关注他们设计实验的完整性,帮助他们找漏洞。让学生在不断的实验设计改进中,体验成就感。
2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目的
一 兴趣 引入 手摇铃引入,请学生解释铃为什么会响?
你判断铃声是由振动产生的,但我并没有看到这种振动,你的观点要有证据来证明,你能想办法让大家看到这种振动吗?
思考,解释(铃声与振动有关)
说出自己的想法
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 二 探究 新知 1、刚刚同学们说了很多方法,(或者没有想出方法),老师提示大家:铃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如果你能用相同或相近的材料证明它有这种现象,是否就可以推断出铃可能具有这种特点?手摇铃如果是金属的,你手边是否恰好有金属物呢?你打算怎样做这个实验?
刚才通过你们的实验证明,钢尺在振动过程中发出声音,当振动停止时声音也随之消失。你能否描述一下振动?
我觉得大家实验不完整,要想证明“钢尺发出的声音是由振动引起的”证据还不充分。把钢尺放到桌边,用手摁住,这是不是一次实验?”
设计钢尺实验。(提醒学生设计实验的三个问题:用什么?怎么做?注意什么?)
同学们在交流时要描述自己的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要求同学互相之间交流,而不要只针对老师。在同学交流过程中,其他同学要注意倾听,以便发表不同见解或补充。
学生更深刻认识振动,清楚的看到这种明显的现象。为后面不明显的振动打基础。顺便因让学生说出手的感觉“麻”为后面音叉振动的手感做好铺垫。
学生可能会产生两种意见。(一种可能认为这仅仅是刚才实验的延伸,不能算一次实验;另一种可能认为这次与刚才的实验确有不同之处,可以算一次实验。)
对学生进行实验设计能力的训练。
对比实验是本课中非常有价值的知识点,课上四项实验都要做对比实验,钢尺作为第一项实验尤为重要,一定要
3
教师因势利导:我做的是对比实验,用于跟刚才的实验进行对比(并板书:对比实验)。”
2、我们通过实验证明钢尺(不锈钢)发出的声音由振动产生的。音叉在上节课的学习中大家已经知道它能够发出声音,它是否也是由于振动发出声音的呢?如果是,你能设计实验让我们看到音叉的振动吗?教师提示:想办法让看不见的现象变成看得见的现象,就需要借助一些我们看得见的物体。
师生总结:音叉发声时振动。现象:音叉被敲击前放入水中水无变化;音叉被敲击后发声,放入水中水出现波纹。水中的波纹实际是水在振动,但通过这个现象可以证明音叉在振动。
3、证明音叉在振动时产生了声音。通过刚才两个实验是否就能证明:手摇铃的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但我还不相信,毕竟铃是由铜制成的,而钢尺和音叉是钢制成的,你们能帮我再证明一下,彻底打消我的怀疑吗?(给学生铜锣)
4、通过刚才三个实验,证明了手摇铃的声音确实是由于振动而产生的。(现在我们能得出这个肯定结论是因为我们做了多次的实验,而且每次结论都相同,这说明科学的结论是可以被重复验证的。)
这样一来,学生对
刚才片面的认识产生了反思,学习思路开始清晰。
设计音叉实验。(这应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实验设计,在此要注意对学生交流和表述能力加以培养。)
通过水波纹验证音叉也是由于振动而发声的,然后让学生手持正在发声的音叉感觉——“麻”从人的亲身感知证明振动。
学生设计铜锣实验。
生交流实验现象:把豆子放在铜锣里,敲击前豆子是静止的,敲击后豆子跳起来,说明铜锣在振动。(在铜锣中放水或皮筋都可以)结论:铜锣的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体会科学证明的严谨。
让学生了解对比实验的作用并学会如何进行交流。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添加了一个副板书,用于引导学生针对对比实验进行交流。而且在每一次交流的基础上还要进行知识汇总,这样就很容易总结出本课的知识要点——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此时学生的设计实验能力和交流能力应该逐渐有所提高。
对学生进行科学实验观教育。
4
5、以上三个实验用的都是金属,它们都很硬,那么生活中一些柔软的材料是否也是由于振动而发出声音的呢?你怎样来证明?
学生举例。 设计皮筋实验。
这时学生的设计实验能力和交流能力应该有明显的
提高。
三 知识 拓展 以上实验材料发出的声音是由振动所引起的,还是由敲击引起
的?
注:共振实验(这是初中的实验,让学生只观察现象,不讲原理)
摸喉咙
思考(学生可能回答是敲击或振动)。 理解: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不是由敲击产生的。
让学生亲身体验振动,深入理解: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别让学生形成“声音是由敲击产生” 的错
误认识。 四 总结 知识 通过动手实验,了解声音的产生原因。声音是由什么产生的? 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加深学生的认识并验证其是
否真正理解。
注:(共振实验)
板书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对比实验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现象 看到
交流 听到 结果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