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安徽省思政课教师
所属栏目:高中政治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安徽省思政课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高中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黄山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安徽省思政课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高中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黄山
单元教学设计 | |
单元名称 |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
1.单元教学设计说明 以培育学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出发,运用学科内容结构化的教学观,整合学科知识,开展单元教学设计是必要的。必修三《政治与法治》以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这三者有机统一为主线,分三个单元展开,其中第一单元作为本册教材的逻辑起点,紧紧围绕“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一主题,对学生进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理论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增强政治认同,坚定理想信念,拥护党的领导。 |
|
2. 单元目标与重点难点 本单元的内容有严谨的内在逻辑,紧紧围绕“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阐述中国共产党执政如何成为历史的必然和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实现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领导;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如何不负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通过加强自身建设实现、巩固对中国的全面领导的。引导学生明确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的必然性和保持长期执政地位的重要性,明确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理解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彻底改变近代一百多年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使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使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 |
|
3.单元整体教学思路 基于新课标和培养学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需要,本单元主要采取议题式教学,可分为两大议题:议题一“中国共产党为什么执政”,议题二“中国共产党如何执政”。具体教学安排如下: 第一课《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分为三个课时,第一课时“议题:为什么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主要探究新中国成立前几种政治力量的比较, 从而得出结论: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唯一正确选择。第二课时“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 |
课时教学设计 | ||
课题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 | |
|
||
2.学情分析 本课与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容联系紧密,涉及中国革命、建设时期,时间跨度大,综合性强,学生在学习时可能会有一定困难。因此,教师要做充分的教学研究,做好与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内容的衔接。高一学生初步完成了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看待问题尖锐、新颖。自我意识、参与意识较强,但认识问题容易情绪化。因此教学中要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的统一, 强化学生的政治认同。 |
||
3.目标确定 通过分析近代中国基本国情、社会主要矛盾以及两大历史任务,明确认识基本国情的重要性,加深对新时代主要矛盾的理解; 通过对近代中国各种政治力量提出的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的比较与鉴别,阐述中国共产党的方案成为唯一正确选择的原因,说明党执政是历史的必然和人民的选择; 增强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政治认同,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
||
4.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①闸述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社会主要矛盾,说明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②阐述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成为唯一正确选择的原因,说明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历史的必然和人民的选择。 难点:阐述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成为唯一正确选择的原因,说明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历史的必然和人民的选择。 |
||
5.学习活动设计 |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
环节一:课堂导入,播放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 ||
教师活动: 播放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提问:听完这首歌你有什么样的感受?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新”在哪里(学生交流体会) 进一步提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除了中国共产党,还有哪些政治力量呢,他们分别提出什么样的建国主张,结局如何?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比较》。 |
学生活动: 学生聆听歌曲后交流与分享体会, 感悟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
|
设计意图: 通过歌曲使学生初步直观感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同时产生疑惑何为“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前的近代中国是何状况,引出课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 |
||
环节二:学习新课 | ||
教师活动: 中国近代史从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到1949年为止。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灾难、落后挨打的屈辱史,是一部中国人民救亡图存、实现自由民主的探索史,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侵略,反帝反封建义以实现民族解放、人民富强的斗争史。为什么历史和人民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提出总议题:“为什么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分议题(一)近代中国人民的苦难 分议题(二)近代中国人民的探索 分议题(三)近代中国人民的选择 |
学生活动: 根据议学任务清单明确议题,做好教材预习并思考相关问题。 |
|
分议题(一)近代中国人民的苦难 教师布置议学任务,引导学生思考回答以下问题并进行点评小结。
|
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展开交流与分享。 1、学生代表分享列强侵华史实,说明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分析形成原因:内忧:清政府封建专制统治、闭关锁国政策;外患: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侵华战争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明确了解国家基本国情的重要性。
|
|
设计意图: 让学生了解我国近代社会是如何沦为“双半社会”的以及内部外部因素,知道中国近代社会的基本国情,初步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重要性,认识到为什么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
||
分议题(二)近代中国人民的探索 教师布置议学任务,引导学生思考回答以下问题并进行点评小结。 1、结合材料,回顾历史,说说近代中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先后有哪些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提示:代表人物、主张、结局) 2、20世纪上半叶中国出现的三种建国方案你赞同哪种?为什么? |
1、列举先后出现的政治力量,救国主张和结局。 2、最终都以失败告终的原因:阶级局限性;未认清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未广泛的发动人民群众。 3、三种建国方案的比较鉴别,中国共产党的方案在历史和人民的检验中脱颖而出,最终成为唯一正确的选择。 |
|
设计意图: 了解我国近代社会有哪些政治力量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作出了努力,加深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的必然的认识。 |
||
分议题(三)近代中国人民的选择 教师布置议学任务,引导学生思考回答以下问题并进行点评小结。 结合搜集资料,概括中国共产党诞生时间、初心和使命?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的政治意义? |
课前搜集关于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共一大的相关资料,课上与同学分享。 1921年7月 ,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国民族谋复兴。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政治意义: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人民在斗争中就有了主心骨,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和希望。 |
|
设计意图: 让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的必然的认识,并认同党的领导。 |
||
环节三:议题结论: 有比较才有鉴别。在近代中国三种主要政治力量所提出的三种方案中,中国共产党的方案在历史和人民的检验中脱颖而出,最终成为唯一正确的选择。中国共产党执政,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人民的选择。 |
||
一、近代中国人民的苦难 二、近代中国人民的探索 三、近代中国人民的选择 |
||
小组合作完成每个板块两至三个展板模型。 (要求:图文并茂,契合主题) |
||
|
||
|
||
|
||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