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女娲补天
所属栏目:高中语文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民俗文化《女娲补天》内蒙古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女娲补天》教学设计
使用时间:2019年8月15日
【教材解读】
本课是选自《山海经》的神话故事,学生对与女娲补天这一故事早已十分熟悉,因此本课既需要对文本进行重新解读,又需要拓展延伸课外内容。通过对神话故事的再次解读,学生能够了解先民的一些生活状况与情绪愿望,又能感受到上古神话奠定了中华文化的精神根基,比较阅读古希腊神话又会有新的发现。当学生漫步在浪漫想象的世界当中,他们的视野能够得到开阔,情操也会得到熏陶。 【教学目标】
1. 通过解读几则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神话来总结中国神话的特点。
2. 通过与古希腊神话比较阅读,探究不同民族神话的共性与个性,增进民族文化理解与认同。(重难点)
3. 挖掘不同民族神话差异背后的原因。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点拨 【课时】1课时 【课前预习案】(学生课前预习任务)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了解神话的概念及其产生原因等内容。
1.神话是由人民集体口头创作,表现对超能力的崇拜、斗争及对理想追求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属民间文学的范畴,具有较高的哲学性、艺术性。千百年来一直是文人墨客与民间艺人进行创作的不朽源泉,对后世影响深远。
2.神话的产生:在原始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很低,人们的知识水平也有限,在他们同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不可能科学地了解自然规律和生产中的矛盾与变化,如宇宙的起源、日月的运行、火山的爆发、洪水猛兽的危害、暴风骤雨的袭击等,都让人们感到惊奇、恐惧与神秘,因而把自然界各种变化的动力都归于神的意志和权力,认为这些变化莫测的现象都被一个至高无上的神指挥着、控制着。在他们心目中,一切自然力都被他们的想象形象化、人格化了。随后,他们又依据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出现的英雄人物,通过新奇奔放的幻想而创造出许多神的故事,在人们的口头广为流传。 3.中国神话和希腊神话的出处:
古希腊是世界上的五大文明发源地之一,也是西方历史的开源。已知的最早的古希腊文学神话作品有荷马的叙事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系统描写了和特洛伊战争相关的重大事件。
关于中国神话的最初文字记载可以在《列子》、《庄子》、《楚辞》、《国语》、《纬书集成》、《吕氏春秋》、《山海经》、《楚帛书》、《淮南子》等古老典籍中发现,从文学的角度来说,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二、预习下面四则神话,疏通文意,完成后面的问题。
女娲补天
往古之时,四极①废②,九州③裂④,天不兼覆⑤,地不周载⑥。火爁(làn)焱(yàn)⑦
而不
灭,水浩洋⑧而不息。猛兽食颛(zhuān)民⑨,鸷(zhì)鸟⑩
攫⑪(jué)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⑫(áo)足以立四极,杀黑龙⑬以济冀(jì)州⑮,积芦灰以止淫水⑯。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⑰,冀州平,狡(jiáo)虫⑱死,颛(zhuān)民生。(本文出自西汉·刘安《淮南子·览冥训》) 【注释】
2 / 4
① 四极:天的四边。远古的人认为在天的四边都有柱子支撑着。 ② 废:坏
③ 九州:泛指中国。 ④ 裂:指土地崩裂。
⑤ 天不兼覆:天不能完整地覆盖大地。 ⑥ 地不周载:地也不能周全地承受万物。 ⑦ 爁焱:大火延烧的样子。 ⑧ 浩洋:大水泛滥。 ⑨ 颛民:善良的人民。 ⑩ 鸷鸟:凶猛的鸟。 ⑪ 攫:抓;夺。 ⑫ 鳌:海里的大龟。
⑬ 黑龙:水怪,发洪水危害人民;有人说即指水神共工。 ⑭ 济:救济
⑮ 冀州:古九州之一,此处泛指黄河流域中原地区。 ⑯ 淫水:泛滥的洪水。 ⑰ 涸:水干枯。 ⑱ 狡虫:恶禽猛兽。
1.从主人公女娲身上看到了哪些精神品质?
2.这则神话故事反映了什么主题?
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①
;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②
。未至,道
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③
。(出自《山海经·海外北经》)
【注释】①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②大泽:大湖。传说纵横千里,在雁门山北。③邓林即“桃林”。
1.文中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2.这则神话故事反映了什么主题?
黄帝擒蚩尤①
蚩尤作兵②,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③
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
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④,雨止,遂杀蚩尤。魃不得复上,所居不雨⑤
。(出自《山海经·大荒北经》)
【注释】①黄帝:上古帝号,传说称轩辕氏,与炎帝部落同属少典氏族。蚩尤:氏族首领。②作兵:造作兵器。③应龙:传说中生有翅膀的神龙,能蓄水行雨。冀州:古九州之一,约有今河北、山西两省及河南、辽宁两省的一部分地方。④魃:旱神。⑤魃不能上天,其所居地常受旱灾之苦。
1.这则神话故事反映了什么主题?
精卫填海 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①,其上多柘木②
,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xiào)。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
3 / 4
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③
(yīn)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出自《山海经》) 【注释】
①发鸠之山:古代传说中的山名,发鸠山,旧说在 山西境内。②柘木:柘树,桑树的一种,木质坚硬,叶可喂蚕。③堙:填塞。
1.从主人公精卫身上看到了哪些精神品质?
2.这则神话故事反映了什么主题? 【课上学习案】 一、预习检查
小组讨论交流并展示课前预习案的内容。(教师补充课件展示) 明确:
女娲补天:颂扬了拯救苍生、心系百姓的伟大精神;反映了古代人类对自然灾害的斗争,概括了人类智慧和对自己力量的自信。
夸父逐日:颂扬了坚韧不拔,执着追求的精神品质;反映了人类对征服自然的渴望;前人不忘造福后人的美德。
黄帝擒蚩尤:反映了人类早期的部族战争;对非正常自然现象的想象化解释。 精卫填海:以悲剧的方式反映和赞颂了远古人民征服自然、百折不回、誓死不屈的坚毅精神。
二、知识讲解
1. 这些神话表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传达了怎样的人类童年的声音?
明确:歌颂百折不挠、矢志不移的奋斗、拼搏精神;反映了人类对探索与征服自然的渴望;反映了人类早期的部族战争;对非正常自然现象的想象化解释。
2. 阅读附录中的希腊神话故事,说说其中哪个人物形象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谈谈你对他的看法。
明确:通过这一设计加深学生对希腊神话中人物的理解和认知,学生可以畅所欲言,为下一个环节比较中国神话和希腊神话做铺垫。
三、知识拓展
1.不同民族的神话有着不一样的风采与魅力。比较阅读古希腊神话与中国神话在人物形象塑造、情节完整程度、主题方面存在的异同。(独立思考、小组合作) 中国神话
古希腊神话
人物
主人公往往具有百折不挠、矢志不移的
奋斗、拼搏精神,惩恶助善,是人类真善美的化身。
神仙拥有人的优点与缺点,崇尚英雄主义,追求爱与美、自由与浪漫有探索冒险精神;他们有个性,自私,嫉妒,会做出违背伦理道德的事情。
情节 较为简单
情节复杂,有较为完整的体系
主题
歌颂百折不挠、矢志不移的奋斗、拼搏精神;反映了人类对探索与征服自然的渴望;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歌颂自由与浪漫,爱与美,探索精神,崇尚英雄主义;反映了人类对探索与征服自然的渴望;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