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简介:
视频标签:logo设计,磨课
所属栏目:信息技术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logo设计与制作》磨课历程
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及教案:《logo设计与制作》磨课历程
“Logo设计与制作”项目磨课历程
一、对教学设计的分析
教材分析:
本部分是第五章中,继“音频信息的采集与加工”、“视频信息的采集与加工”的一个部分,也是多媒体加工部分的最后一个部分.
本章的教学目标: 了解多媒体加工的基本知识, 能合理地选择恰当的工具对多媒体素材进行采集、加工,能进行客观分析与评价。
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了解图像的类型与格式,掌握基本的采集与加工方法,并能根据需求进行图像的设计,合理选择工具进行图像加工与信息表达,同时能客观地分析和评价图像信息。在此过程中体验图像的广泛应用及其重要作用,形成科学运用图像信息的意识。
“课标”中建议本部分用3个学时,分配方式为《图像的类型与格式》部分用1学时,《图像信息的采集与加工》部分用2学时,教材中推荐的软件是Photoshop。
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高一的学生,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已经能够独立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但由于缺乏团队合作的经历,团队意识普遍不是很强。
图像信息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学生对图像的各种应用并不陌生,而且在小学与初中学段也学习过相关的知识,纵观江苏的信息技术教材,图形图像方面,小学涉及过画图软件,初中涉及到flash(矢量)与Photoshop软件,学生或多或少有一定基础。再加上,目前手机普及,各种手机app涉及图像美化的很多,学生一般都用过,很多用Photoshop需要相当技巧才能实现的效果,在手机app中很容易就可以实现,在这种情况下,一般的设计主题或者任务已经很难激发学生动手制作的兴趣。
项目大主题的确定:
特殊的教学背景:
我校是江苏省机器人创新教育课程基地,机器人系列课程同步进行,高一年级的信息技术课程开始时间进行了调整,高一上学期学生信息技术课程没有开设,开设了虚拟机器人课程与开源机器人课程,也就是学生各种基本技能水平基本停留在初中阶段,加上学生来自不同的初中,学生的操作水平相差很大。本次视频课,拍摄的时间是12月底与1月初,我自己任教的高二年级,课程已经全部结束,临近期末考试,高一的课时只有2、3节时间。而我希望通过这次视频课能展示高中阶段信息技术项目教学的完整过程。
本着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的原则,考虑到12月底,学校组织了句容市第一届中小学生机器人比赛,学校的文化艺术节正轰轰烈烈,学生享受难得的各种欢庆活动,校园里各种宣传的画册、展板都还在,其中Logo的应用引起了很多学生的注意,logo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很广,但如何制作,对于学生们来说,还是比较神秘的,基本没有学生亲手制作过logo,通过网络调查的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
制作logo的软件很多,除去专业级别的,应用难度都不大,网上相关的教程也不少,这些都为学生的自主探索提供了条件,此外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基本理念还提倡通过课程内容的合理延伸或拓展,学生对于位图比较熟悉,但是对于矢量图的制作很少接触,综合上述分析,最后确定了“logo设计与制作”为项目的大主题。
项目教学:是指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师生为完成某一具体的工作任务而展开的教学行动。是以项目为中心,以成果为驱动力,以交叉的知识为内容,以真实情景为学习环境。以探究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小组合作为主要组织形式。
基于以上的考虑,本主题,采用项目教学。
教学策略:
本次项目最重要的目的是让学生体验一次完整的项目过程,培养学生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的习惯与意识。
虽然项目教学更能体现新课程理念,但是高中阶段的“项目教学”不能照搬大学阶段、成人阶段项目的操作方式,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项目的设计与实施,完全放手显然是不合适的。
“项目引导、任务驱动”,也就是根据项目总体要求,把一个大项目分成“子”块,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同时对任务完成的节奏进行把握,根据过程情况采取一些实时的措施进行协作,确保项目能顺利完成。
项目安排:三节课
第一节课:引入项目,组建团队,logo设计与软件选择
课后:继续完成本项目学案
第二节课:在制作中实现设计,同时完善设计,同时完成相关展示文本撰写。
第三节课:展示logo作品、网络投票进行评价,完善与发布作品,总结。
二、对教学实践的分析
第一节课
改进一:减少机器人比赛部分的介绍时间,增加项目教学方式的介绍,让学生大体了解项目教学的过程。对于团队分工与logo设计给出“纸质学案”进行引导,确定每一个的重点任务,对于logo,要求写出具体的主题,所要表达的思想,包含的元素,以及草图绘制,同时学案中还给出一个案例分析进行示范。第一节重点放到设计与软件的初步了解上,对软件的下载,不做要求。这样调整以后,这节课的完成情况稍微好些,但是发现学生的热情不如预期的那么高,问题在哪里呢?
经过大家分析,发现大部分学生虽然感觉logo的应用比较普及,但是都感觉那是专业人士的事情,自己不是太能用到。也就是在引入部分,需要让学生对logo有更多的认识,特别是与自己的关联性。
改进二:在引入部分增加艺术节与运动会logo的应用,加入大学生logo制作比赛的信息,让学生感受到logo的设计与制作不是专业人士的专利,大家都可以做。去掉网络调查环节,毕竟通过前面的试上,对于学生的情况已经了解,而且有了前面的引入,学生对本节课的主题有所预见。增添了logo的发展历程环节,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针对学生缺乏项目学习的经验,数字化环境下的学习习惯也没有养成这样的情况,增加了logo设计分析。习惯的养成无法一蹴而就,只能因势利导。
缺憾,由于没有课前的准备,无论团队的组建还是主题的确立都比较匆忙。
补救,课后布置学生进一步完成学案,书面完成logo设计,对团队成员进行微调。
第二节课
改进:教师介入,对分工进行提醒,对进程进行督促。
第三节课,目标达成比较好,所有没有做改动。
项目回顾:项目进程也是学生团队合作渐入佳境的进程,尽管时间有些紧,但展示环节依然很优秀。由于缺乏学生项目学习的经验,基础技能薄弱,教师的介入明显偏多。
随着项目学习的进一步进行,教师可以逐步减少参与度,给学生更大的自由空间,项目教学的优势会进一步彰显。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
-----更多视频请在本页面顶部搜索栏输入“logo设计,磨课”其中的单个词或词组,搜索以字数为3-6之间的关键词为宜,切记!注意不要输入“科目或年级等文字”。本视频标题为“《logo设计与制作》磨课历程”,所属分类为“信息技术优质课视频”,如果喜欢或者认为本视频“《logo设计与制作》磨课历程”很给力,您可以一键点击视频下方的百度分享按钮,以分享给更多的人观看。优质课网 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您的支持,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有问题请【点此联系客服QQ:98322856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