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编程解决问题,机器人
所属栏目:信息技术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高中信息技术沪科教版必修信息技术基础2.编程解决问题-湖南省
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及教案:高中信息技术沪科教版必修信息技术基础2.编程解决问题-湖南省
“让你的机器人动起来”教学设计
--------编程解决问题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为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3章内容,是编写程序解决问题的开篇,力图为学生揭开计算机解决问题的神秘面纱,向学生展示计算机程序设计的精彩片断,引领他们经历分析问题、确定算法、编写程序、调试程序等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极大的求知欲,为以后学习选修课程《算法与程序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使用经验,但大多数是与常用的工具软件的使用和网络应用有关。对于计算机编程知识相对比较陌生,对自己编程来解决问题,既感觉新奇,又担心程序设计的技术难度。鉴于这样的情况,学生不可能在一节课的时间内完全认识计算机编程,但他们在现阶段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分析问题、表达思想等能力,也掌握了相关的数学知识。这节课以小组为单位,借助亮宁机器人系统,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一个简单的计算机程序,让自己的机器人运动起来,让学生充分感受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程序设计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通过学习,了解编程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
②初识程序代码,初步了解程序执行的主要过程,从而了解计算机信息加工的内在机制。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阅读,自主探究程序、算法的概念。
2、通过阅读、自主探究motor函数,delay函数及“亮宁可视化编程系统”的使用方法。 3、通过小组分工、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亲自体验编程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体验程序设计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编程的兴趣,为以后学习《算法与程序设计》打基础。
②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习惯,体验成功和收获带来的快乐。 四、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程序、算法的相关概念
了解编程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并能够利用亮宁可视化编程系统和arduino平台设计一个简单的程序,让你的机器人沿着既定路线行走。 五、教学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围绕“情境导入→自主阅读→讲授新知→实践体验→课堂总结→课外拓展”这一条主线索来开展教学活动。
2
六、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景导入-----扎汽球游戏
游戏规则:通过前进pen.fd(长度);顺时针右转pen.rt(角度);逆时针左转pen.lt(角度)三个命令控制笔的运动轨迹,使笔扎破所有的气球,从而获得胜利。
1、课前预习学案第一页,了解三个命令的用法 。 2、请一位同学上台亲自体验。
扎汽球游
戏通过三个命
令控制笔的运动。当我们键入一个命令以后,游戏会马上响应,类似与我们程序的单步运行。能够让学生直观的感受程序是怎样工作的。也为后面的
实践操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讲授新课
1、什么是程序?
概念:程序(program)是为实现特定目标或解决特定问题而用计算机语言编写的命令序列的集合。
2、什么是算法?
定义:算法通常是指按照一定规则,可以用计算机来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明确、有限的步骤。
常用的描述方法:自然语言、流程图、伪代码 例:描述函数Y=|X|的算法 方法一:自然语言 第一步,给定一个X
第二步,判断X,如果X≥0,那么Y=X;否则Y=-X 方法二:用流程图
学生自主阅读,学习程序、算法的概念,以及编程解决问题
的一般过程。 教师适当的点拨。
让学生了解:
1、什么是程序? 2、什么是算法? 3、编程解决
问题的一般过程
3
3、编程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
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调试运行
三、实战演练 实战一:设计一个程序,让你的机器人向前行进一定距离,然后停止。
1、学生自主
阅读学案第
三页,motor( )函数,delay( )函数的用法。 2、教师示范“亮宁可视化编程系统的”使用方
法。
让学生熟悉两个函
数的用法,及“亮宁可视化编程系统”的使用方法。
四、合作探究 实战二:设计一个程序,让你的机器人向前行进一定距离,然后倒退,最后停止。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程序。 2、教师巡视指导。 3、请小组代表上台演示本组设计的程序,并实现。
4、任务的设计由易到难,层层深入,逐
让学生亲自体验编程解决问题
的一般过程。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学习程序的兴趣,收获成功的喜悦。
4
实战三:设计一个程序,让你的机器人向前行进一定距离后,右转,继续向前行进,最后停止。
步提高。 五、课堂小结
1、什么是程序? 2、什么是算法?
3、编程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 Motor( )函数 Delay( )函数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整理思路。
六、课外拓展
设计一个程序,让你的机器人从起点出发,沿着长方形的路径走一圈,最后停止。
右转弯程序的变形,为学有余力的同学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七、课后反思
本次课是第三章编程解决问题的一课时,教学内容以理论为主,相对而言比较枯燥。为了让学生克服程序设计的畏难情绪,同时更好地理解编程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我将机器人带入了课堂,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亲身体验了这一过程,一方面弥补了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的缺陷,另一方面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学习程序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同学们都积极投入,气氛热烈。
不足之处:由于受到设备、场地、时间的限制,只有三组同学上台调试了自己的程序,其它同学却无法动手尝试。如果我们条件允许的话,可以两个组配一台机器人,让每个组的同学都能动手尝试。而且针对学有余力的同学,在完成老师的任务后,还能自己设定路线、方案,并通过程序让机器人实现,相信这样效果会更好。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