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牛顿法,导数的近似解
所属栏目:高中数学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人教A版高二数学选修2-2第一章牛顿法—探究导数的近似解-海南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人教A版高二数学选修2-2第一章牛顿法—探究导数的近似解-海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牛顿法——探究导数的近似解教学设计
一、教育价值
牛顿法“以直代曲”,是导数应用价值的生动体现。著名建筑设计师高迪曾说: “直线属于人类,而曲线属于上帝。”牛顿法体现了对曲线的巧妙处理,与“二分法”相比,牛顿法具有近似指向鲜明、智能依赖更低的独特作用。
牛顿法的核心是以切线的零点近似代替曲线的零点,需借助图像直观体现,才能更好领悟其蕴涵的思想;另一方面,要领会牛顿法需理解其运算思路,掌握运算步骤,提炼算法。此课题充分渗透和发展高中生的两大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直观想象和数学运算。
通过剖析牛顿法的思维方式及其操作过程,进一步考察其数学本质,可发现牛顿法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二、基于教材与学情的思考
本节课是人教A版《数学( 选修 2-2) 》第一章第二节“导数的计算”中的“探究与发现”内容,属知识拓展类课程。课前学生已能理解函数的零点与方程的根的关系,会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会利用导数求曲线的切线方程。高一学生已学习信息技术,理解计算机程序运行的一些基础原理,会读算法程序框图,选考技术的学生能编写简单的算法程序。教材介绍了导数的概念、计算、几何意义等,为牛顿法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
本节课除详细介绍牛顿法的基本思想外,还要在对比基础上突出牛顿法的优点。
存在的困难:一是学生对近似解的接受态度,学生已习惯求精确解;二是运算,要理解牛顿法就要体验该法的运算过程,但牛顿法运算繁琐,易望而生畏,若运算全依托计算机解决,学习感受单薄,不容易留下深刻印象。
三、教学重点
1.借助图形,理解牛顿法运算思路,体会以直代曲、逼近的数学思想; 2.掌握牛顿法运算步骤,推导出公式并提炼算法。
四、教学难点
1.公式推导;2.在过程中培养直观想象核心素养。
五、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课题引入
2.探究新知(1)回顾二分法
师: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已掌握了导数概念,并能求出简单函数的导数。今天,我们要共同探究它在求方程解中的应用——牛顿法。
问1:昨天已发下学案,之前我们学习过什么求方程近似解的方法?它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师:并且通过必修部分的学习,我们明确了二分法求近似解的基本步骤,并获得程序框图。
问2:昨天的小组探究题,哪个组可以说说探究结果?
课前探究:请用二分法求方程x3+2x2+10x-20=0在区间(1,2)上的近似根。(精确度为0。01)
师:近似计算可拓宽数学应用的广泛性,与智能化紧密相连。通过必修三的学习我们知道,判断一个
生1:二分法
生2(小组汇报)
(2)直观想象
(3)推导公式
3.课后探究任务
4.本课小结
5.作业布置 算法的优劣,标准之一在于迭代次数,如何减少迭代次数?牛顿从导数的几何意义出发提出了思路。通过导数几何意义的学习我们知道,在一个极小范围之内,曲线可以用某点处的切线近似替代。而方程的解可视为函数的零点,那我们便想,能否建立函数零点与切线与x轴交点之间的联系?尝试下。 (通过几何画板演示逼近过程)
问3:如何获得精确度更高的解?
师:通过多次迭代,我们便可获得一串逼近函数零点的xn
探究:请完成学案,考虑需要几步能获得精确度内的实数解?
问4:我们希望将结论一般化,对于任一函数f(x),能否获得xn与xn-1的关系式?请尝试在草稿纸上完成推导。
(通过PPT展示推导过程,强调易错点)
师:牛顿法体现出对曲线的巧妙处理,以此方法为背景命制的试题综合性强,如2011年陕西卷,便以牛顿法为背景进行命制,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探究。 此外,我们是以x =2为初始值进行求解,不同的初始值是否会对求解产生影响?由此,我们尝试输入几个初始值,可以发现,不同初始值影响迭代次数。
问5: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3:利用x1,求f(x)在x= x1处的切线,与x轴交于x2
生4:(上台板演推导过程)
(课后可利用Excel表格进行探究)
完成两项探究任务
六、教学反思
章建跃老师告诉我们:教学要返璞归真,要让学生参与知识的生成和发展过程,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666 年初,牛顿创立了三大运动定律,并着重从运动学角度研究微积分,1671 年完成了与牛顿法相关的《流数法》。牛一律告诉我们:一个运动的物体,在某一时刻如果外力消失,物体将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条直线就是原来曲线的一条切线。学习牛顿法,绝不是仅为了求近似解,此法“高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科学工程上的应用,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
牛顿法蕴涵着珍贵的数学思想,有利于锻炼学生理性的思维品格、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聚着我们对数学历史发展的思考,渗透了数学文化,让课堂变得生动有内涵,体现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迭代次数和精确度是本节课难以突破的地方,两者相辅相成,迭代是为了提高近似解的精确度,精确度是迭代的动力和休止符。在精确度的定义上,多种定义都很合理,学生的认知很难发现缺陷与不足,因此不必过多纠缠,说清楚就好。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