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植物激素的发现
所属栏目:高中生物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三章第一节《植物激素的发现》优质课视频-武汉
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及教案: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三章第一节 植物激素的发现优质课视频-武汉市第二十三中学生长素的发现
植物生长素发现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
3、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中经典实验思路、变量、步骤、结论等。
2、[教学难点]
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方法
启发式,合作探究式,分析讨论。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导学案、实验培养体现向光性的豆芽及小麦。
六、学生活动
(1)引导学生自主设计达尔文的实验
(2)分析温特的实验思路、步骤、现象和结论。
(3)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4)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完成试验设计练习。
七、教学程序
以活动为主线;以探究为核心;以交流为途径;以发展为目的。
教学内容 | 教师组织和引导 | 学生活动 | 教学意图 |
情景创建 |
观赏图片并提出符合意境的诗句。红杏出墙的外界因素是为什么?同样的道理,设置了三组实验,学生讨论并预测实验结果。 而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向光性,能否为向光性提出一个科学的定义。 |
思考并回答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只红杏出墙来”。 外界因素是光照,因为外界的光照更加的充足。 三组实验中,单侧光的植物弯向光源生长,均匀光照的直立生长。 在单侧光的照射下,植物朝向光源方向生长的现象叫做向光性。 |
从生活中常见的情景引入,加上科学的实验证实,使得学生对向光性的理解更加深刻。 |
(一) 达尔文的向光性实验 |
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来验证相关性的内因及外因: 1.介绍科学实验的一般流程及下面实验会用到的实验材料。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且设计实验证明假设: (1) 向光性的外界影响因素是什么? 那么,能提出什么样的假设,并且设计相应的实验用图示表示出来。 (2) 向光性的内因是什么?提出假设并且设计实验。 (3) 植物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哪儿?是尖端还是尖端下段?伸长部分又在哪儿?提出假设并且设计实验。如何利用现有实验器材,证明伸长部位在尖端下段? 3.学生展示实验设计,教师加以引导与评价。 4.指出达尔文做的相应的实验,并且归纳实验结论。 |
学生讨论完成实验设计 学生展示自己的实验设计图示,并简单说明实验步骤,教师和其他同学对其进行评价。 1、假设:植物的向光性与单侧光有关。 自变量:单侧光与均匀光照 实验步骤:1. 取若干长势相同的胚芽鞘,均分为两组分别记为A.B.组。 2.,A组给予单侧光照,B组均匀光照。 3.适宜条件下培养若干天,观察胚芽鞘生长方向。 实验结果: A组弯向光源生长,B组直立生长。 实验结论:植物的向光性与单侧光有关。 2.假设:植物的向光性与尖端有关。 自变量:胚芽鞘的尖端有无。 实验步骤:1. 取若干长势相同的胚芽鞘,均分为两组分别记为A.B.组。 2.A组切去胚芽鞘尖端,B组保留尖端。 3.适宜条件下培养若干天,观察胚芽鞘生长方向。 实验结果:A组不生长不弯曲,B组弯向光源生长。 实验结论:植物向光性与胚芽鞘尖端有关,且生长也与尖端有关。 3.假设:植物感受光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伸长部位是尖端下段。 自变量:锡箔纸包裹胚芽鞘部位不同 实验步骤:1. 取若干长势相同的胚芽鞘,均分为两组分别记为A.B.组。 2.A组用锡箔纸将尖端包裹,B组用锡箔纸将尖端下段包裹。 3.适宜条件下培养若干天,观察胚芽鞘生长方向。 实验结果:A组直立生长,B组弯向光源生长。 实验结论:植物感光部位是胚芽鞘尖端,伸长部位是尖端下段。 可以通过显微镜来观察细胞伸长的部位。 |
考察学生思考并设计实验的能力。 加强学生的科学素养。 画图的方式简洁的表示出学生所描述的内容。 前后知识联系,加强认知 |
(二) 鲍森.詹森及拜尔的实验分析 |
1.学生阅读课本,并且分析鲍森.詹森以及拜耳的试验中的自变量及实验结果、结论。 2.拜尔的实验过程中,实验条件与前面不相同之处在哪?作用是什么? |
阅读课本,填写学案 鲍森.詹森的试验过程及自变量分析如下: 实验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拜尔的实验过程及自变量分析如下: 实验结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条件是:黑暗,排除光照对其影响。 |
考察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观察能力 自己分析实验,更容易灵活运用 充分利用学生资源来突破难点 |
(三)温特的实验分析 |
1、介绍温特的实验过程,分析自变量,让学生设计对照实验并说明对照实验的意义。 2.教师描述生长素的命名过程,并且提问为什么先在人尿中提取到了吲哚乙酸,后在植物中提取到?说明了生长素具有什么特征? |
温特试验中的自变量分析。 对照组设置:空白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上。 实验结果:不生长,不弯曲。 说明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含量极少,体现了微量性。 |
考察学生利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知识进行细化分析 将所获取的信息于生产实际相结合 |
(四)向光性的解释及植物激素的概念 |
(1)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向光性的相关内容。 (2)归纳植物激素的定义。 |
v 生长素产生的部位:胚芽鞘尖端 v 作用部位:尖端下段 v 感光的部位:胚芽鞘尖端 v 生长弯曲的部位:尖端下段 向光性的原因:在单侧光的照射下,生长素含量背光侧多于向光侧,使得背光侧生长速度快,植物向光弯曲。 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