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植物激素的发现
所属栏目:高中生物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三章第一节植物激素的发现-复习课优质课视频-广东省优课
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及教案: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三章第一节 植物激素的发现优质课视频-广东省优课
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三章第一节
植物激素的发现
课型:复习课 执教班级:长春8中高二(5)班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植物产生向光性的机理
2、加深对照性 原则和 单一变量 原则的理解和应用 3、科学研究的传承与创新
4、渗透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四方面内容 二、学情分析
学生基本完成了人教版选修一和选修三的学习,即将进入高三第一轮复习,所以学生对本节内容有较多遗忘。 三、方式与策略
采用小组自主合作、展示、评价与教师讲授相结合的方式 四、教学过程 【回忆】(因为这一节已经学过很长时间了,我们先进行一点回忆。) 这幅图展示的现象是叫________。
那么,什么叫向光性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点一位同学回答) 我们还用到了胚芽、胚芽鞘、胚芽鞘的尖端、胚芽鞘尖端下部的伸长区。
很多的科学家参与到了生长素的发现历程中,如:达尔文、詹森、拜尔、温特等,这些科学家做了许多实验,并提出了很多结论。一般的科学研究的方法分为四步: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实验验证、分析结果和提出结论。
【过渡】:这个方法我们在新授课时已经用过,今天我对上述的研究方法做了一些调整,那就是把其中一些科学家的结论当成实验假设,我们今天设计实验验证这些实验结论的正确性,也就是说,假设----实验验证----结论 【展开】
实验材料:胚芽鞘、单侧光、琼脂块、云母片、无孔暗箱、有孔暗箱等 (1)验证实验一(已知实验,分析结论)
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作答
根据对照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
单侧光下,胚芽鞘的生长与弯曲与尖端是否存在有关
【释疑】自变量是:有无尖端。因变量:是否向光弯曲生长。现象:对照组向光源弯曲生长,实验组不生长也不弯曲,
因此实验的结论是胚芽鞘是否弯曲生长与尖端是否存在有关 (2)实验二(已知结论,设计实验)
• 结论:胚芽鞘弯曲生长的感光点在尖端上
• 要求:小组四人合作,用上述材料或自己设计材料,在横线处画出实验组
• 学生说一下这样设计实验组,怎样证明了结论(即找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
【释疑】此结论也可以用实验一的实验。但是,实验二不能验证实验一的结论,因为自变量不一样。
(3)实验三(已知结论,设计实验)
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伸长区
要求:小组四人合作,用上述材料或自己设计材料,在横线处画出对照组
学生说一下这样设计对照组,怎样证明了结论(即找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
【释疑】学生要设置的是空白对照,自变量是有无琼脂块,所以空白对照是割一刀,再放回去。如果用云母片代替琼脂块,那是相互对照。为什么要设置对照组呢?因为在实验组中,有两个变量,一个是有无琼脂,一个是否割一刀,所以一定要做对照组。 (4)实验四(已知结论,设计实验)
结论:胚芽鞘弯曲生长是由于尖端产生的影响在下部伸长区的分布不均匀引起的 要求:小组四人合作,用上述材料或自己设计材料,在横线处画出实验组和对照组 (增加了一点点难度)
学生说一下这样设计实验组和对照组,怎样证明了结论(即找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
【释疑】学生往往只画出实验组,让学生分析,那是实验组,那是对照组,他们就会发现矛盾的地方,这里的自变量是是尖端是否均匀分布,都是实验组,所以实验还缺少一个对照组,不过都要先切一刀,在放在上面,保持单一变量原则。
5、温特进一步证实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一种化学物质引起的。【释疑】
温特设置了非常明显的实验组和对照组,我们很容易看出其中 自变量:琼脂块是否接触过尖端
因变量:去掉尖端的胚芽鞘有没有弯曲生长
结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确实是某种化学物质引起的,温特将其命名为生长素。
除此之外:
我们再来看看温特实验的流程图,我们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他的每一步都是基于前人研究成果之上的操作。比如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科学研究的过程,既是一个创新的过程也是一个传承的过程。伟大的发现往往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提升】这五个实验从设置实验的组别上看,有什么共同点?
• 都设置了实验组和对照组,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变量都只有一个。
【实验设计一般遵循的原则】
• 对照原则 • 单一变量原则 【知识检测】
【能力检测】
板书:
• 1、理解植物产生向光性的机理
• 2、加深对照性 原则和 单一变量 原则的理解和应用 • 3、科学研究的传承与创新
教学反思: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自然科学属性),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中学生物课程展示生物科学的基本内容,反映自然科学的本质。让学生获得基础的生物学知识、领悟生物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所持有的观点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本课堂利用里明线和暗线两条线索展开。一方面从科学家的角度引导下学生通过沿着科学家的探索历程展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培养学生生命观念和理性思维两方面核心素养,这一条作为明线;另一方面从科学的传承和创新的角度引导学生认识科学发展的规律,形成科学探究的素养以及增强相关社会责任。
生物学课程期待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亲历提出问题、获取信息、寻找证据、检验假设、发现规律等过程中习得生物学知识,养成理性思维的习惯,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发展终身学习的能力。
【综合检测】作业
1928年,荷兰科学家温特为了研究植物体的向光性,设计实验如图所示。A琼脂块上放有胚芽鞘尖端,B琼脂块上没有胚芽鞘尖端。①~⑥是在黑暗环境中对切去尖端的胚芽鞘进行的不同处理。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温特之前,科学家研究初步认为,胚芽鞘向光生长是由______部位产生某种化学物质向下运输后引起的,温特推想这种物质也可以扩散到琼脂块中。
(2)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②的现象说明A琼脂块中确实含有某种化学物质,且这种物质的作用是________ 。设置⑤和⑥组的目的是排除____ 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
(3) 该实验应在黑暗环境中进行,其原因是该物质分布会受到___________的影响。
(4) ③和④的现象均表明,胚芽鞘能够向该物质分布______(多、少)的一侧弯曲生长;自然界中,植物体在单侧光照的条件下,向光弯曲生长,是因为该化学物质在背光侧分布较_______。温特根据其作用取名为________。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