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
所属栏目:高中生物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2遗传与进化-1.2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二)(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及教案: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2遗传与进化-1.2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二)(第一课时)
1.2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二)(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阐明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及自由组合定律 2、说出基因型、表现型和等位基因的含义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遗传图解和棋盘法,联系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分析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对自由组合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2、利用遗传图解和相关图表,结合测交发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进行验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体会科学探究之艰辛,学会创造性的运用学科交叉分析科学问题,正视学科之间的联系。
2、认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和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1、利用遗传图解和棋盘法,对自由组合现象进行解释,阐明自由组合定律; 2、说出F1产生配子的类型、比例
3、分析F1的配子随机结合产生F2过程中遗传因子的组合方式、组合类型及其比例、性状类型及其比例
(二)难点
1、说出F1产生配子的类型、比例
2、分析F1的配子随机结合产生F2过程中遗传因子的组合方式、组合类型及其比例、性状类型及其比例
三、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问1: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过程、遗传图解及分离定律四要点(学生回答。) 问2:请同学们分析孟德尔的另外两个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①豌豆粒色实验 ②豌豆粒形实验 P黄色×绿色 P圆形×皱形 ↓ ↓ F1 黄色 F1 圆形 F2 F2
(①F1黄色豌豆自交产生两种表现型:黄色和绿色,比例为:3:1。②F1圆形豌豆自交产生F2有两种类型:圆粒和皱粒,比例为3:1。)
2、分离定律研究的是一对相对性状。那么如果研究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应该怎
- 2 -
么办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开始学习的——自由组合定律。
(二)学习新知,层层推进
【探究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发现问题
Q1、为什么F1全是黄色圆粒? A1、黄色圆粒对绿色皱粒为显性(一对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子一代表现出来的性状为显性性状。巩固对性状显隐性的认识)
Q2、对F2粒形和粒色两对性状分别研究时是否仍遵循分离定律?
A2、①粒色:黄/绿 = 315+101 / 108+32≈3:1。②粒形:圆/皱 =315+108 / 101+32≈3:1。所以,每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仍遵循分离定律;两对相对性状遗传时,遗传因子互不干扰。 Q3、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中,性状分离的原因是什么? A3、控制相对性状的成对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
Q4、“9黄圆:3黄皱:3绿圆:1绿皱”与“3黄Y_:1绿yy”、“3圆R_:1皱rr”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会出现新的性状组合?
A4、相当于分离了的成对遗传因子与别的遗传因子重新组合(此时学生会积极思考,相互讨论,教师作如下引导:生物的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性状分离是因为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那么性状自由组合的原因是什么?此时,“性状的组合是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发生了自由组合”这一假设已呼之欲出。) 【探究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2、提出假说
①分离定律是基础:生物性状由遗传因子控制,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形成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②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③不同对的(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3、演绎推理
利用教材P10,T1-8讲解推理过程 Q1、F1的遗传因子组成类型是? A1、为YyRr。
Q2、F1可产生几种雌配子、雄配子?分别是哪几种?比例如何?
A2、F1可产生YR、Yr、yR、yr这4种雌配子、4种雄配子。比例均为1:1:1:1。
Q3、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方式有多少种?
A3、如图所示,有16种组合方式。(引导学生填写棋盘) Q4、雌雄配子结合后,F2中有无遗传因子组成类型相同的合子?遗传因子组成类型有几种?哪几种?分别有几份? A4、有相同的合子,遗传因子组成类型共有9种。1YYRR,
2YyRR,2YYRr,4YyRr;1yyRR,2yyRr;1YYrr,2Yyrr;1yyrr 提示:该方法称之为棋盘法
棋盘法规律小结①左上至右下对角线,均为纯合子,且性状各不相同;②以纯合子为对称轴,对称格子里的遗传因子组成类型相同;③右上至左下对角线,均为双杂合子。
- 3 -
Q5、F2有几种性状,其比例?
A5、4种。黄圆:黄皱:绿圆:绿皱=9:3:3:1
Q6、F2的黄色圆粒(双显性)Y_R_,占F2总数的9/16,具体含几种遗传因子类型?分别是什么?占F2的比例如何?
A6、YYRR(1/16),YyRR(2/16),YYRr(2/16),YyRr(4/16)。
Q7、F2的黄色皱粒(单显性)Y_rr,占F2总数的3/16,具体含几种遗传因子类型?分别是什么?占F2的比例如何?
A7、YYrr(1/16),Yyrr(2/16)。
Q8、F2的绿色圆粒(单显性)yyR_,占F2总数的3/16,具体含几种遗传因子类型?分别是什么?占F2的比例如何?
A8、yyRR(1/16),yyRr(2/16)。
Q9、F2的绿色皱粒(双隐性)yyrr,占F2总数1/16。 【探究三】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以及自由组合定律
※4、实验验证
Q1、上述解释是否正确呢?如何设计实验证明? A1、设计测交实验(杂种子一代YyRr与隐性纯合子yyrr杂交)
Q2、请同学们自己画出该测交实验的遗传图解 A2、参考教材P10 T1-9
孟德尔所做的测交实验,无论是以F1作为母本还是父本,结果都符合预期。 ※5、得出结论——自由组合定律
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探究四】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 主要完成教材P11《思考与讨论》的讨论题 【探究五】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 1、基因的由来——遗传因子改名基因 2、表现型与基因型
Q1、何为表现型?何为基因型?
Q2、表现型相同的生物,基因型一定相同吗? Q3、基因型相同的生物,表现型一定相同吗? 3、等位基因
Q4、何为等位基因?
Q5、D和D、D和d、d和d都是等位基因吗?一个D或d是等位基因吗?
(三)课堂小结
结合板书及课件,师生互动,总结本课时内容。
重点把握:1、说出F1产生配子的类型、比例;2、分析F1的配子随机结合产生F2过程中遗传因子的组合方式、组合类型及其比例、性状类型及其比例
五、教学反思
1、本节内容应该着重让学生“重走探索之路”,亲身体验科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学习科学家的严谨态度。
2、经课后调查发现,不少学生在写F1(YyRr)产生配子时,写出了Yy这样的配子,显然是对“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这句要点没有理解透彻,授课时应重点关注学生学情反馈,或者直接请学生上台书写。
3、可以考虑先行讲解“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提出“基因”、“表现型”、“基因型”、“等位基因”等概念,简化教学用语。
4、在讲解了“基因”、“表现型”、“基因型”、“等位基因”等概念后,应该再返回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以及棋盘法,通过简化的语言,再次巩固重难点。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