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氢氧化铝的制备
所属栏目:高中化学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6第二单元课题二实验2-6《氢氧化铝的制备》新疆省级优课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氢氧化铝的制备
教学设计
一、设计依据
(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第2课时的部分内容,属于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在整个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铝元素的两性是铝及其化合物的教学难点,本节内容是以铝、氧化铝的两性为指导,小组探究学习氢氧化铝的两性,并通过探究过程总结实验室制备Al(OH)3的方法。将教材中Al(OH)3的两性提炼出来,没有按照以往研究元素化合物性质的思路进行学习,而是重点研究氢氧化铝的制备整合教材。将教材中铝、氧化铝的两性作为复习内容对比学习,在实验探究氢氧化铝两性的过程中总结制备方法,让学生直观的理解,深入的分析氢氧化铝的两性,并掌握氢氧化铝的制备方法。
(2)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对象是高一学生,在上一节学过铝单质、氧化铝的性质后,学生对Al2O3是一种典型的两性氧化物有一定认识。这节课将对铝的氢氧化物的制备及性质进行探究学习。学生了解Al、Al2O3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性质,会书写相关的离子方程式对于学习Al(OH)3的两性有指导作用。学生对弱电解质的电离有一定认识,了解离子反应能揭示化学反应的本质,为本节课从Al(OH)3电离的角度去分析Al(OH)3的两性提供前提。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这之前掌握一些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为这一节探究实验提供了条件。
(3)学习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通过分组探究实验掌握氢氧化铝的两性,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并总结出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铝的方法。提高学生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认识,增强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前小组分工,课上小组探究实验,小组交流讨论,组内成员互帮互助,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学生个性,深化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实验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喜悦,通过小组学习让学生体会合作学习的快乐,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4)重、难点分析:
重点:氢氧化铝的两性的理解,两性氢氧化物概念的形成。
难点:氢氧化铝的制取和氢氧化铝的两性的理解。因为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可以与酸和强碱反应。而很多氢氧化物都是用此金属盐与氢氧化钠制取,而氢氧化铝不是。这是氢氧化铝与其它氢氧化物的区别,所以对学生来说难以理解。氢氧化铝的两性要从电离来解释,这是第一次接触一种物质在不同的条件下电离方式不同,且与前面第二章有联系,对学生来说难以理解。所以我认为这一节的难点是氢氧化铝的制备和氢氧化铝的两性的理解。
二、教法学法
教法:创设情境法、实验探究法、问题启示法 学法:小组探究学习、讨论探究法、分析归纳法 三、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有效教学策略反映在小组合作探究实验和交流学习上,让学生对Al(OH)3的制备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对它的两性产生质疑,并亲自参加探究实验,逐步形成一种在学习中善于质疑、乐于求知的心里倾向。设计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突出高效课堂理念。
(1) 通过课上温习Al、Al2O3分别与盐酸和NaOH溶液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引起学生思考Al(OH)3是否也具有这样的性质,通过类比分析为书写Al(OH)3与盐酸和NaOH溶液的离子方程式提供参考。
(2) 引导、鼓励学生利用已有的化学试剂运用实验的手段验证猜想,小组
内成员分工协作制备Al(OH)3的四个方案,分工协作验证Al(OH)3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实验时小组内成员有专门负责记录整理的,也有小组成员间互相补充,实现小组合作的协调性和有效性。既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规范了学生的语言和板书中反应方程式的书写。让学生体会主动参与知识获取过程的快乐。
(3) 通过制备实验失败小组的实验重现,让学生直观的观察,体验和反思
自己的探究和认知过程,大家一起帮助查找出现问题的原因,并为进一步验证猜想提供支撑,体现全体同学间的互帮互助。
(4) 本节内容中从Al(OH)3电离的角度分析问题难度较大,课上充分利用小
组讨论等方式将问题解决,教师通过提问小组成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分析讲解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5) 在分析问题后鼓励学生,设计教学环节让小组间通过抢答的方式回答
问题,并对各小组进行评价。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小组合作的效果。
(6) 在整个课堂教学中不断引发学生发现问题,自然而然提出问题,通过
问题讨论和实验探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和实验进行学习归纳,从而解决问题,最终落实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指导和引导的作用
(7) 利用生活中的常见的胃药——胃舒平药片(复方铝酸片)介绍Al(OH)3
的用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知化学与生活的紧密结合。 (8) 课堂反馈为巩固本节重点而设计,课下延伸提出“铝三角”为下节课
我们解决铝及其化合物中的典型问题——铝及其化合物的定量计问题
和图像问题做铺垫。 四、教学过程 课前温习:
【教师】请同学们书写Al、Al2O3分别与盐酸和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完成学案。
【A小组代表1】Al 与酸反应:2Al+6H+=2Al3++3H2↑
与碱反应:2Al+2OH-+2H2O=2AlO2-+3H2↑ Al2O3 与酸反应:Al2O3+6H+=2Al3++3H2O 与碱反应:Al2O3+2OH-=2AlO2-+H2O
【A小组代表2】Al、Al2O3与盐酸反应产生Al3+,与NaOH溶液反应产生AlO2- 新课导入:
【教师】Al、Al2O3都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 Al2O3是一种典型的两性氧化物,那Al(OH)3是否也具有这样的性质呢,我们该如何制备Al(OH)3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 新课探究学习过程: 1、创设情境:
【引导】请同学们根据桌上的实验仪器和药品,设计出制取Al(OH)3有哪些方案?看看哪组同学设计的方案最多,最好? 2、分组设计初步实验:
【实验探究】通过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氢氧化铝的制备 方案一:取1-2mLAlCl3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入氨水 方案二:取1-2mL 氨水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入AlCl3溶液 方案三: 取1-2mLAlCl3溶液, 向其中逐滴滴入NaOH溶液 方案四: 取1-2mNaOH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入AlCl3溶液
【指导观察】引导学生记录实验现象,并分析通过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氢氧化铝的制备方法,完成学案。
【探究问题1】方案1和方案2的实验想象相同,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说明了什么?
【探究问题2】方案3中先生成白色胶状沉淀,继续滴加NaOH时沉淀又溶解,说明了什么?
【探究问题3】方案4中为什么会局部出现沉淀?继续滴加AlCl3达到一定量时,为什么突然产生大量白色胶状沉淀? 3、教师引导分析:
【探究问题1】Al2(SO4)3+6NH3.H2O=2Al(OH)3↓+ 3NH4(SO4)2 结论:氢氧化铝不溶于氨水
【探究问题2】Al(OH)3+OH-=AlO2-+2H2O 结论:氢氧化铝能溶于氢氧化钠
【探究问题3】从原子经济角度考虑,硫酸铝和偏铝酸钠溶液制备氢氧化铝可以实现原子利用率达到百分之百,是理想的制备氢氧化铝的方法。 3AlO2-+ Al3++ 6H2O=4Al(OH)3↓
【探究问题4】方案4中局部出现沉淀,振荡后沉淀又消失是因为氢氧化钠相对过量,如果往溶液里滴加盐酸中和过量的氢氧化钠是否会出现沉淀呢? 我们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探究。
【探究问题5】往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氯化铝,再往生成的偏铝酸钠溶液中滴加盐酸,又会出现怎样的现象呢? Al3++OH- = Al(OH)3↓ Al(OH)3+OH- =AlO2-+ 2H2O H2O+AlO2-+H+ = Al(OH) ↓
Al(OH)3+3H+= Al3++3 H2O 结论:氢氧化铝可以溶于盐酸 4、类比分析:
通过以上的实验和分析,请同学们归纳氢氧化铝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5、归纳总结: 氢氧化铝的性质
1、 物理性质:白色,难溶于水
2、 化学性质: (1)弱酸性 Al(OH)3+OH-=AlO2-+2H2O
(2)弱碱性 Al(OH)3+3H+= Al3++3 H2O
3、H2O+AlO2-+H+
Al(OH)3
Al3++3OH-
酸式电离 碱式电离 结论:氢氧化铝一般与强碱、强酸反应,不与弱碱反应。 6、归纳总结: 氢氧化铝的制备方法 1、 铝盐与碱液反应
Al3++OH- = Al(OH)3↓
Al3++3NH3.H2O=Al(OH)3↓+ 3NH4+ 2、 偏铝酸盐与酸反应
H2O+AlO2-+H+ =Al(OH) ↓ 3、 铝盐与偏铝酸盐反应
3AlO2-+ Al3++ 6H2O=4Al(OH)3↓ 4、 偏铝酸盐溶液中通二氧化碳
(此方法是学生自己想出来,不是本节课实验探究得来,把对应的两个离子方程式写在黑板上,注意二氧化碳的用量多少对产物的影响)
7、氢氧化铝的用途
(1)明矾净水 (2)胃舒平 8、练习 六、设计感悟:
(1)体现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把课堂交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老师起指导、引导作用。
(2)小组探究实验,小组交流合作,让学生在学习中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3)突出实验的直观效果,使具体知识和实际体验相结合,降低学习难度,充分体现学生发现问题,并围绕为解决问题而探究的学习方式。
(4)充分利用生活素材,创设情境,力图体现“生活离不开化学,化学服务于人类”的设计思想。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