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河流地貌的发育
所属栏目:高中地理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 海南省 - 定安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 海南省 - 定安
《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王春秋
一、课标解读
课标要求: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因素。
该标准的行为条件是“举例”,对学生达到水平要求所采用的方法进行了限定,即要通过对实际例子的分析来得以实现;该标准的行为动词是“分析”,属于理解层次的水平要求——即要求学生达到的认知水平是能够理解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因素。
二、教材分析
本节是第一节系统介绍了内力与外力的种类和作用方式之后,再以河流地貌为例详细地分析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类型及其对人类的影响。由于外力作用的几个方式中,只有侵蚀和堆积能够比较显著地改变地貌,因而河流地貌也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两种。教材分别选择河谷和冲积平原作为河流侵蚀地貌和河流堆积地貌的案例进行剖析,以此来加强学生对河流地貌形成过程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初步掌握流水的外力作用方式,已经具有读取坐标图的基本能力,但是由于阅历浅,知识面还不够宽等原因,分析较深层次问题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河流三种侵蚀方式, (2)理解河谷的形成过程。
(3)理解不同河段形成的堆积地貌。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表格对河流的侵蚀方式、堆积地貌进行比较。 (2)通过读图,判断各种河流堆积地貌。 3、情感与价值:
(1)从河流堆积地貌对人类聚居的影响深刻认识人地关系。
(2)从河谷的演化认识到自然界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同时从外力与内力的交互作用认识到自然界的动态平衡。 五、教学重点
(1)分析河谷的发育过程;
(2)三种河流堆积地貌的形成过程 六、教学难点
(1)河流的三种侵蚀方式
(2)河流的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现象
七、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探究法、合作探究法、演示法、对比观察法
让学生搜索信息,既锻炼了学生的信息搜集、编辑、整合的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同时还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的一种方式。对比观察法。观察示意图,对比地理事物的空间过程,并填写对比表格。探讨研究法。运用已学知识探讨地理原理,比如说对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探讨。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并可初步解决部分问
题。
八、学时安排 2学时[教学过程]知识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过渡 教学目标
探究一、侵蚀作用的类型 小结 过渡
探究二、侵蚀
展示第五套10块钱人民币和第四套50块钱人民币及背面的河流图片 新课讲授:
1.提出问题:河流地貌是怎样形成的? 今天我们学习——河流地貌的发育
课件演示:(1)以河流
地貌为例,分析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2)认识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视频展示)模拟河谷的发育过程
提问:流水在侵蚀的过程中,河谷的深度、宽度及长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溯源侵蚀、下蚀、侧蚀对河流的影响
以河谷地貌的发育为例,学习侵蚀地貌
结合教材及导学案,分析学生观察人民币上的图片
学习教学目标内容:,明确本节书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认真观察视频,思考河谷发育过程,主要受到什么侵蚀类型的影响
再次明确侵蚀类型对河流的不同影响
通过观察,使学生对各种河流地貌形态有感性认识
充分发挥想象力,训练学生把感性知识转为理性知识的能力
帮助学生理解河流
的不同侵蚀类型及对河谷的不同影响
及时巩固难点知识
地貌—河谷地貌的发育为例
凹凸岸的判断及迁移运用
小组合作学习 过渡
探究三、河流的堆积地貌
模拟出山口洪积扇的形
河谷发育过程主要受到的侵蚀类型及河谷形态特点
分析凹岸侵蚀、凸岸堆积过程及如何在考试当中判断凹凸岸
知识点的迁移运用:凹凸岸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不同
河水在流动的过程中侵蚀并搬运颗粒物,遇到阻碍或水流速度减慢的时候,搬运能力减弱,泥沙堆积,形成堆积地貌
在河流不同的河段,形成的堆积地貌各有什么特点
结合教材P79页的活动题,按老师的实验步骤进(1)河流不同发育阶段的地表形态。
(2)不同发育阶段的主要侵蚀方式及对河谷的影响。
学习侧蚀过程中凹岸侵蚀和凸岸堆积的规律。
小组合作讨论,探究凹凸岸在实际生活的运用
学生观察分析图片,识别河流堆积地貌。
利用手中的实验材料,动手实验
充分利用自然景观图,让学生在巩固学习外力作用的同时,
更进一步地了解流水侵蚀作用及形成的地貌。
(1)通过小组合作
探究,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学以致用,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不仅只是应付考试,还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成过程实验 讲解分析 课堂总结 练习
行操作,分析河流出山口形成的堆积地貌。 思考:这个实验存在的不足
1.课件演示并指导分析: (1)冲积扇图片; (2)洪积扇图片;
(3) 河漫滩平原图片; (4)三角洲平原图片; (5)河流堆积地貌示意图。 2.小结冲积扇和三角洲的形成过程
3.活动:分析河流堆积地貌:以黄河三角洲的发育为例
本节课主要是学习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以河流的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为例 课件展示练习及相关高考题
操作,并认真观察实验结果
通过阅读和识图,学生概述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的发育
学生进行讨论分析,解释所问问题
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练习
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而且更好的记忆并理解洪积扇的形成过
程。
充分利用自然景观图,让学生在巩固学习外力作用的同时,更进一步地了解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
让学生在讨论分析中学会从案例和图片中获取地理信息,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帮助学生建构起较完整的知识体系
探究学习使知识再现,既深化本节课的
重点,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板书设计] 溯源侵蚀
侵蚀类型 下蚀
侵蚀地貌 侧蚀
(河谷) 初期:河谷横剖面呈“V”形
河谷演变 中期:河谷出现连续的河湾 河流地貌 成熟期:河谷横剖面呈槽形
洪积—冲积平原
堆积地貌
(冲积平原) 河漫滩冲积平原
三角洲平原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