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简介:
视频标签:望岳,春望,对比赏读
所属栏目:初中语文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望岳》与《春望》对比赏读 淄博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望岳》与《春望》对比赏读 淄博
《<望岳>与<春望>对比赏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
通过对比诵读,启发学生能够深入理解两首诗歌的内容,触摸两首诗歌不同的感情基调。
-
了解有关作者杜甫的文学常识;把握重点词语;能背诵并默写全诗。
二、能力目标:
通过相同的意象对比,引导学生学会通过赏读诗歌的意象把握两首诗歌不同的情感内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角色体验的对比,鼓励学生想象诗人写诗场景的不同,感悟诗人人生境遇的变化。学习诗人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和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
通过对比诵读,启发学生能够深入理解两首诗歌的内容,触摸两首诗歌不同的感情基调;
教学难点:
通过相同的意象对比,引导学生学会通过赏读诗歌的意象把握两首诗歌不同的情感内涵;
教学过程:
导入:古人写诗就像我们现代人发朋友圈,都是记录生活,抒发感慨,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尽在其中。阅读一首诗歌,不仅可以品味一种人生,还能了解一个时代。今天就让我们打开“诗圣”杜甫的朋友圈,通过他青年时的《望岳》和中年时的《春望》来品味一下杜甫人生境遇风格的变化、了解大唐国运盛衰的变迁。
师生活动设计(一):
-
读准字音。
夫(fú) 曾(céng)云 决眦(zì) 搔(sāo) 簪(zān)
-
读出节奏。
这两首诗都是五言诗,请你为每句划出一处停顿。然后读一读。
-
读出重音。
我认为《望岳》(或《春望》)中应该突出读 字,
因为它写出了
。(课下注释会帮到你哦!认真读读课下注释吧。)
师友间互相交流、补充,在班内展示。
-
读出情感。
教师播放不同的乐曲,让学生为两首诗选择合适的曲目配乐朗诵并阐述理由。
补充知识小卡片:
一首诗歌中往往蕴含着作者很丰富的情感类型,可以归类为以下两个方面:
积极情感:热爱祖国、不畏艰难、建功立业、一统天下、闲适、悠然自得、忧国忧民、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乐观豁达、思念……
消极情感:离别情绪、悲伤、愤慨、壮志未酬、忧愁、孤独、寂寞……
设计意图:
曹文轩先生说:“朗读是体会民族语言之优美的重要途径。”周庆元教授也指出:“诗歌非读不能见其美,非读不能见其情,非读不能见其意。”在诵读中,学生不仅能感悟古典诗词的韵律之美,还能提高文化素养,增强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据此,设置了四个朗读环节,层进式推进这两首诗歌的对比诵读。1.读准字音。2.读出节奏。3.读出重音。4.选择配乐,读出情感。
读出重音的环节。朗读时需要强调或突出的音节或词语。朗读中的重音如果表达准确、恰当,语意就会鲜明,语言的节奏感和表现力就会增强,感情的起伏就能恰到好处地表达出来。七年级学生大致能读懂词的意思,过多的讲解反而会使他们失去学习的兴趣。通过恰当的引导,使学生的认知在已有层面上得到提升。
让学生自己去揣摩每句诗中在朗读时需要强调突出的字词可以达到以下目标:借助注释,读懂词意。展开想象,读出词情。读中想象,从词句中发现想象的空间,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互文印证,读透词意。
在师生朗读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从“有声、有色、有味”三个角度指导学生归纳、提炼,使学生对词意的理解超越了零散的感知,能从整体上分析理解诗意诗情。“找重音”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也能达成“理解诗歌内容、感知诗歌不同的感情基调”的教学目标。
师生活动设计(二):
1.《望岳》与《春望》中都有一个“望”字,杜甫都望到了什么?(即杜甫在诗中都描绘到了什么?),请你列出来。
寻找两首诗中有什么共同的景物,圈出来,写一写。
从《望岳》中,
我望到了一只 的鸟,
它可真让人 。
从《春望》中,
我望到了一只 的鸟,
它可真让人 。
2 .飞花令
“飞花令”,展示古诗积累,让学生写出几首写到“鸟”的诗。(也可以是“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这样没有“鸟”字,实则是写鸟的。)
3.写一写
从《望岳》中, 我仿佛望到了一个
的杜甫,我仿佛望到了一个
的大唐。
从《春望》中, 我仿佛望到了一个
的杜甫,我仿佛望到了一个
的大唐。
设计意图:
正如王国维所言“一切景语皆情语”,无论是《望岳》中的山、鸟,还是《春望》中的城、鸟、花都不再是单纯的那座山、那只鸟、那朵花,而是寄寓着诗人特殊情感的山、鸟、花——这就是诗歌的意象。这两首诗中有一个共同的意象“鸟”,让学生找这个共同意象的不同之处,《望岳》中是一只“归鸟”;《春望》中是一只“别鸟”,归鸟让诗人决眦而望,这是一只自由快乐、有家可回的幸福的鸟儿,让人心生羡慕。别鸟则惊慌恐惧、没有方向,这是一只让人心生怜悯的鸟儿。衬托出了战争带来的灾难。
通过“飞花令”活动设计,以及补充的诗歌,学生能很容易地感受到“黄鹂”“白鹭”这样的鸟给人带来的轻松愉悦,从而推断出那时诗人应该是过着一段悠闲的时光。“沙鸥”这样让人产生孤独凄凉之感的鸟意象则可以让学生推断出杜甫漂泊无依的生活状态。
一个诗人,他从不是孤立的存在,他的诗歌与其生活环境、个性特征及创作特色密切相关。通过学生所谈望到的杜甫的形象,教师在此引入诗人背景的介绍。
青年杜甫:(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十五岁的杜甫还在摘梨摸枣,二十岁时,漫游吴越;二十四岁科举落榜,因为当时父亲在山东做官,杜甫就去省亲,开启了齐赵(今山东河北一带)之游,第一站,就是五岳之尊——泰山! 从“二十四岁科举落榜,继续旅游”写出《望岳》这一细节可与同为落榜写下《枫桥夜泊》的张继做对比,还可以解读出杜甫的“乐观豁达”。
再对比中年杜甫:“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安史之乱爆发了!大唐,褪去了盛世的最后一抹余晖。开元盛世彻底结束了。人到中年的杜甫也开始经历战乱和疾苦,与家人颠沛流离,饱尝生活的艰辛。《春望》是诗人逃离长安前一个月写的!
赏读诗歌通常是结合诗人的生活背景,客观地了解诗人的情感。而这个环节的设计,却是通过“意象赏析”反推出诗人的生活状况以及情感,这种逆向思维法的运用会让学生更有赏读诗歌的成就感。
因此,解读一首诗歌,不应仅仅局限于诗歌本身,而是要放开眼界,去拓展诗歌的广度,比较其中的意象与情感,摸索一些诗歌传达情感的方法。
师生活动设计(三):
我们一起来玩一个穿越的游戏,穿越到唐朝,你就是杜甫,请你大胆想象一下自己当时写诗时的情景,按照
“那一天,我望到了……,于是我写下了这首诗!”格式创作一小段文字形成杜甫发布朋友圈的内容。
设计意图:
通过这一环节的设置让学生将一堂课的所学、所感进行一个简短的总结和回顾,将内化的知识变为外化的表达。
结语:
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诗。
白居易一语道破天机!没错,杜甫啊,你的苦没有白吃,你用它看见了安史之乱中老翁别老妪的泪水,新妇征夫的牵挂,战士无家归的荒凉,所以后世有了《三吏》《三别》这些伟大瑰丽的历史画卷!是的,集大成者的伟大和光芒往往是在时间长河的漫长涤荡中显现出来的。所以,杜甫,别遗憾,时光是你最好的知音。掌声可能会迟到,但从不会缺席。
同学们,从今天起,让我们好好地、认真地去读杜诗吧,去读杜甫这个人,去读曾经的那个大唐。
四、板书设计:
《“望”出杜甫与大唐》教学设计
——《望岳》与《春望》对比赏读
《望岳》 悠闲
意象
心境 鸟 读者
《春 望》 凄凉
-
布置作业:
-
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诗。
-
搜集杜甫其他的诗读一读,品一品。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
-----更多视频请在本页面顶部搜索栏输入“望岳,春望,对比赏读”其中的单个词或词组,搜索以字数为3-6之间的关键词为宜,切记!注意不要输入“科目或年级等文字”。本视频标题为“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望岳》与《春望》对比赏读 淄博”,所属分类为“初中语文优质课视频”,如果喜欢或者认为本视频“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望岳》与《春望》对比赏读 淄博”很给力,您可以一键点击视频下方的百度分享按钮,以分享给更多的人观看。优质课网 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您的支持,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有问题请【点此联系客服QQ:989926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