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爱莲说
所属栏目:初中语文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初中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6短文两篇《爱莲说》江西省优课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爱莲说》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积累一些文言字词,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2、学习托物言志、衬托等写作手法及其作用。
3、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体味周敦颐的人格魅力,做一个洁身自好、品德高尚的人。 二、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疏通文意,背诵课文。
2、探究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和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 三、教学难点:
1、从作者对莲花的描述中理解理解作者清正廉洁、正直无私、洁身自好的人生追求。 2、托物言志和衬托手法的理解、学习。 四、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孩子刚刚进入初中,对文言文的认识和学习比较浅显,应当引导他们通过反复诵读的方式来学习文言文,积累文言知识,同时,引导他们对课文的主旨进行把握。 五、课时: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赣州有一条路叫濂溪路,大家知道它的来历吗?它是为了纪念一位历史文化名人而以他的号濂溪先生来命名的,他就是周敦颐。他在赣州为官八年,清廉正直,深得民心。他就是——周敦颐。赣州还有一处风景名胜,叫爱莲池,那也是为纪念周敦颐而建的,他平生酷爱莲花,并把自己对莲花的热爱写成了一篇美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篇佳作《爱莲说》,穿越千年,与先哲对话„„
2、作者:引导学生从注解中了解,PPT补充——周敦颐(1017-1073) ,宋代哲学家,字茂叔。号濂溪。周敦颐非常博学,人品很高,胸怀磊落,为官清正,深得民心,为百姓所爱戴。 3、解题:“说”是古代议论文的一种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叙来论述道理。《爱莲说》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4、朗读训练,夯实基础。 (1)教师范读。
学生任务:注意读音和断句。
颐 Yí 蕃 fán 淤 Yū 濯 Zhuó 涟 lián 亵xiè 噫 yī 鲜xiǎn
2
(2)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断句,引导学生积累常见的文言断句方法。 ①主语和谓语之间的断句。 ②转折连词前的断句。 (3)齐读。初步理解文意。 5、边读边译、疏通文意。
学生自主学习:结合注解口头翻译课文三分钟,注意关键字词。 可爱者甚蕃: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濯清涟而不妖: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宜乎众矣: 陶后鲜有闻: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学生回答问题,朗读,解释和翻译重点字词句。 6、读思结合、探究疑难。
学生通过四个问题的思考和解决深刻理解文意。
(1) 文章题为“爱莲说”也就是“说说喜爱莲花的道理”,作者眼中的莲是怎样的? 引导学生朗读第一段直接描写莲花的句子,反复朗读和品味。 (2) 这几句话从哪几个方面来描绘莲花?
学生通过思考,明确,这段文字,作者从生长环境、外形香气、精神气质三个方面生动逼真、尽善尽美的描绘了莲花。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由衷赞美。所以,我们在朗读的时候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呢?(喜爱、赞叹、赞美的语气。)(学生朗读)很有层次感、画面感。是一朵立体的荷花。这一点,我们在写作中可以学习、借鉴,——从多个角度描写景物。同学们再一次齐声朗读一下,尝试背诵,再一次的进行感受和学习。
(3) 运用联想的方式将莲花和君子的形象结合起来,讨论: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形象有怎
样的品质。
(学生讨论3分钟,然后发言,展示讨论结果)
从“出淤泥而不染”,联想到君子的作风的清廉,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像莲花一样没有沾染
3
一点污秽,那么清白、那么洁净。
“濯清涟而不妖”,联想到了君子质朴的特点,君子可能没有华丽的外表,但是,他肯定是朴实端庄的。
也就是君子无论处在怎样的环境中,污浊也好,清洁也罢,他都始终能保持自身的节操,不被影响。
从“中通外直”联想到君子通达事理,正直无私。
从“不蔓不枝”我们联想到君子的不攀附权贵,不趋炎附势。
从“香远益清”我们联想到君子美名远扬,他们的德行就像莲花的芳香一样广泛传播,沁人心脾。
从“亭亭净植”联想到君子的高洁不俗
从“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联想到君子令人敬重,不干轻侮。
师:“人如花,花亦如人”,写花,其实就是写人,周敦颐从莲身上感悟到了君子的品质,所以,他一生酷爱莲。他在做郡守的时候,曾经在官邸挖池中连,在池中还建了赏莲亭。“莲如君子”,他把做人中君子当做了终身的目标。
(4) 周敦颐爱莲,为什么还要写菊和牡丹呢?写菊和牡丹有什么作用?
这里是衬托的写法,因为,莲是主角,菊和牡丹是配角。谁爱菊?——陶渊明,“晋陶渊明独爱菊”。(因看不惯官场黑暗,“不为五斗米折腰”而归隐山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作者把菊比作了什么?(哪一种人)隐逸者。读出原文: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对于这种人,作者持什么态度?(晋陶渊明独爱菊,菊之爱,陶后鲜有闻,是一种惋惜,我们要读出惋惜之情,)
周敦颐虽然看不惯官场的黑暗,但是他要在官场上保持自己高洁的品格,坚持为百姓做好事,做好官。就像莲花,哪怕在淤泥之中,依然选择生长,始终保持自己的高洁、清白。相比之下,莲的境界更高。
谁爱牡丹?作者把牡丹比作了什么?——世人,富贵者,师:牡丹色彩绚丽,雍容华贵,被誉为“花中之王”历来人们都把它当成富贵的象征。唐代刘禹锡有诗曰:"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原文那几句话表达了世人对牡丹的爱? (原文:世人皆爱牡丹,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中的“宜”和“众”是什么意思? ——当然,多
整句话是说爱牡丹的人当然多了。作者虽然没有明确,但他已经暗示普遍存在一种怎样的心态呢?
4
明确:喜爱荣华富贵,追名逐利。这几句话流露出作者什么态度?不屑,甚至是鄙夷、鄙视。所以在读这句话时要读出这种语气。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反问句„„
总而言之,三种花代表了三中人不同的人生态度和追求。而作者也表达了对这几种人的不同态度。
这种依托客观事物来言明自己志向、志趣的方法——托物言志。它是诗歌散文中常用的表现手法,用这种方法可以使文章生动形象、令人回味无穷。
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7、能力训练。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你喜爱哪一种? 模仿例句,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造句。 例句: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污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造句:我爱________________,因为它________________。
备选(梅花、茶花、喇叭花、兰花、松树、向日葵、玫瑰花、仙人掌、康乃馨) 8、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全文。
(2)、将造句练习扩充为一篇200字的托物言志的小文章。 9、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周敦颐的一篇咏莲佳作《爱莲说》,课文从一开始的晋陶渊明独爱菊,世人甚爱牡丹,引出作者对莲的喜爱,从而分三个方面对莲花进行了尽善尽美的描绘和赞美。第二段中,作者点出,菊,象征着隐逸者,牡丹,象征着富贵者,莲,象征着君子,之后,作者十分鲜明的表达出对自己对这三种人的态度。
作者运用了托物言志、衬托的艺术手法,十分鲜明的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课文不仅给我们以美的享受,而且给了我们一个正确的价值观的引导。希望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同学们能够志存高远,做一个胸怀磊落、洁身自好、通达正直的莲花式的人。 最后,我们再饱含深情地将《爱莲说》齐声朗诵一遍。
七、课后记及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授课中,学生能够全程积极参与和配合,踊跃回答问题和思考讨论。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了教师所涉及的所有问题,本节课基本上达到了教师的教学目标。 课堂上应该留足够的时间给学生朗读和思考。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