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简介:
视频标签:我爱这土地
所属栏目:初中语文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部审定2018年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我爱这土地》优质课实录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部审定2018年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
深圳市育新学校 山旋旋
教学背景
本课文选自人教版部编教材2018年版九年纪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自主欣赏”环节第二篇。新版教材加强对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要求,将以往单元课文改变为任务探究。本单元要求学生在自主欣赏、体会诗歌的意蕴以及艺术魅力的基础上,能够学习朗诵技巧。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程度的欣赏技能,对于诗歌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且通过朗诵表现出来。本节课的目的,即通过逐一分析诗歌的意向,引导学生领悟诗歌的背后的象征意义以及思想感情。
学 科 |
语文 |
课题 |
我爱这土地 |
课 型 |
新授 |
教学方法 |
朗诵法 |
学习目标 |
-
了解作者生平和创作诗歌的时代背景
-
把握诗歌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
掌握诗歌朗诵技巧,感悟诗人的爱国之情
|
学习过程 |
课堂环节
|
活动内容
|
活动依据及设计意图
|
课程导入
|
屏幕展示陈彼得深情朗诵《我爱这土地》照片 |
-
吸引学生兴趣,使同学们快速进入到上课状态
-
将所学诗歌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
奠定本节课的情感基调
|
学习目标 |
屏幕上展示学习目标,全班齐读 |
明确学习方向,以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
任务一
检查预习 |
-
单选题:作者生平已经代表作
-
根据思维导图关键词:地主、寄样、绘画、法国、左翼介绍作者
|
-
利用教育云电子课本设置选择题,可以及时反馈正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
思维导图更加直观表现艾青生平的关键时期
|
任务二
初读知情感 |
1、自读:自由朗读诗歌 2分钟
2、听读:听名家朗诵,用铅笔在书上画出停顿、重音
3、仿读:跟随录音模仿朗读
|
初步朗诵诗歌,欣赏名家朗诵并模仿,找出自己朗诵与名家的差距,找准提升朗诵的方向。 |
任务三
精读悟深情
|
小组讨论:
1、这首诗写于什么时候?当时发生了什么?
2、作者通过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3、作者借助哪些形象来表达情感?
4、这些形象分别象征着什么?分别用了什么形容词?
|
-
利用电子课本上的时间轴让学生自主探究诗歌的写作背景,明晰这首诗创作时我国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
结合创作背景感悟作者的情感基调——深沉、悲哀
-
复习“意象”的概念,寻找诗歌意象,根据诗歌内容理解其象征意义;
-
关注描写意象的形容词的区别,并通过朗诵将不同的情感表现出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本诗的主要意象:
鸟——诗人 土地——祖国
风、河流——反抗精神
黎明——希望、解放区
|
任务四
诵读促升华
|
1、结合自己的感受,再次在书上画下停顿、重音;
2、结合诗歌的理解,标注上扬或下降等语调,批注情感基调
3、以小组为单位,饱含感情诵读。
|
-
小组合作讨论出最优朗诵模式,利用平板拍照上传大屏幕,有利于学生得到成就感;
-
练习诗歌朗诵技巧,复习标记符号;
-
小组间进行朗诵比赛,引入竞争机制,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朗诵配乐。让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其朗诵能力可以比肩名家。
|
课后作业 |
1、背诵诗歌,并配乐录音
2、假如诗人健在,面对繁荣昌盛的祖国,他又会写出怎样的《我爱这土地》呢?试着模仿诗人的风格进行创作。
|
根据新版教材的要求,对学生实行分级教学。能力强的学生可以选择对诗歌进行再创作,不仅加深对艾青诗歌的理解,更能引导学生关注我们的新时代。 |
|
|
|
|
|
|
|
|
|
教学总结
本节课主要通过对作者生平、写作背景的介绍,以及带领学生逐一分析诗歌意象,基本完成了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本节课的重点在于让学生领会作者深沉的爱国之情,以及愿意为祖国贡献自己一切的献身精神,并最终通过朗诵表现出来。本节课的难点在于,艾青所创作诗歌的战争动乱年代距离我们所处的和平年代叫久远,学生较难融入诗歌所营造的感情氛围中。针对这点,我选择利用配乐、视频、图片等多种手段将学生领入历史场景中。同时,选取重点形容词对意象进行逐个分析。例如,“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这句,我引导学生关注“温柔”这一和前文风格迥然不同的形容词,应当用更加缓慢、柔和的语气朗诵。然而,本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这节课交给学生讨论的机会较少,可以改为老师讲解完第一个意象后,其他的交给学生自己分析并朗诵。
第一单元
第二课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和创作诗歌的时代背景
2、把握诗歌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3、掌握诗歌朗诵技巧,感悟诗人的爱国之情
【学习过程】
艾青(1910-1996),原名 。浙江金华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主要诗集有《 》《 》《 》 等。“ ” 和 “ ”是其诗作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两个意象。
《我爱这土地》一诗写于 年,当时日本侵略者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 和对 ,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三、作者通过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四、作者借助哪些形象来表达情感?
五、这些形象分别象征着什么?分别用了什么形容词?
六、“嘶哑”换成“嘹亮”行不行?为什么?
假如诗人健在,面对繁荣昌盛的祖国,他又会写出怎样的《我爱这土地》呢?试着模仿诗人的风格进行创作。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
-----更多视频请在本页面顶部搜索栏输入“我爱这土地”其中的单个词或词组,搜索以字数为3-6之间的关键词为宜,切记!注意不要输入“科目或年级等文字”。本视频标题为“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部审定2018年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我爱这土地》优质课实录”,所属分类为“初中语文优质课视频”,如果喜欢或者认为本视频“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部审定2018年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我爱这土地》优质课实录”很给力,您可以一键点击视频下方的百度分享按钮,以分享给更多的人观看。优质课网 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您的支持,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有问题请【点此联系客服QQ:98322856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