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苏轼诗词,阅读窥斑
所属栏目:初中语文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潇洒东坡的成长—苏轼诗词阅读窥斑》广东省优课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潇洒东坡的成长——苏轼诗词阅读窥斑》优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分析诗词当中的意象,把握诗歌蕴含的情感;通过了解作者人生遭际,学习知人论世的诗歌品鉴方法。整合苏轼的诗词,引导学生从不同作品中理出一条线索,探索东坡潇洒旷达性格的成长过程。从而用这种思想滋养孩子们的精神家园。
教学设想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版)明确指出:“语文教育在促使学生学习语言知识、掌握语言运用规范的同时,要有意识地增强学生的文化积淀,充实文化底蕴,培养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在提高辨别能力的基础上提升文化品味,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全的人格。 ”初中古诗词作为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的载体,对于传承中华文华有着重要的作用。初中诗词的教学,应该是“三文合一”的,即文字理解,文章欣赏,文化渗透的有机结合。然而,在初中诗词教学,往往“死于章句,废于清议”。因而,这节课最初的定位,就是引导学生通过一些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感受苏轼潇洒超脱的思想。
我选择了《自题金山画像》《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念奴娇·赤壁怀古》5篇诗词。其中,《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是属于课内文,其他是课外文。课外的作品字词理解对学生来说不太难。因而,我给学生的导学案里作了详细地注解。课堂教学以介绍两个诗词鉴赏方法为载体,深入关键句子,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读出情感。在理解6首作品主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不同作品中理出一条线索,探索东坡潇洒旷达性格的成长过程,感受苏轼超然物外思想给我们带来的启迪。从而达到文言文的“三文合一”。另外,鉴赏方法是锻炼学生的低阶思维,整合作品,探索潇洒东坡的成长过程旨在锻炼学生的高阶思维。
教学目标
1.分析诗词当中的意象,把握诗歌蕴含的情感;
2.通过了解作者人生遭际,学习知人论世的诗歌品鉴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结合意象和苏轼的人生遭际理解诗词。 难点:整合苏轼作品,探索潇洒东坡的成长过程。 1. 教学环节
一、导入新课
投影展示苏轼临终前的诗作《自题金山画像》,并示范朗读。 教师展示:
自题金山画像
苏轼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概括出苏轼潇洒超脱的性格特征。设置问题:苏轼是否一生都如此乐观豁达? 二、学习《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1.全班有感情地齐读作品。 2.后黑板展示两名学生的作业。(前一晚预留作业:请你用“ ”划出词中描写的景物,并分析词人表达的情感。)
2
学生上台展示所找出的景物,并进行讲解。
3. 教师就学生的讲解,推出“意象”这一概念。并在课件明确:意象是蕴含作者情感的景和物。不同的意象承载着不同的情感,教会学生通过意象鉴赏诗词的方法。并明确作者在诗词中要表达的是孤独、凄凉和寂寞之感。 展示大致如下:
意象是蕴含作者情感的景和物。 情感:孤独、凄凉、寂寞
4、全班有感情地再次齐读作品。 三、学习《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1.小组讨论交流。用意象的方法,分析本词蕴含的情感。(给学生3分钟,本词情感较为复杂,请学生讨论解决,降低难度。)
2. 教师明确,并请全班有感情地齐读。
意象:表达了孤独、无奈和对自在无拘束生活的向往。
3. 提出问题:通过对意象的分析,我们可以理解作品传达出来的孤独和无奈,希望摆脱现实的复杂情感。但是我们能否知道作者为什么会孤独、凄凉呢?单从意象很难解决这个问题。那么,还有什么途径可以破解?
4. 结合带学案给出的知识链接,推出知人论世的诗词鉴赏方法。 教师展示:
知人论世:是一种为了了解历史人物而论述他的时代背景的诗歌鉴赏方法。 乌台诗案
知人论世可以使我们的对诗词的理解更加准确。 四、学习《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1.以小组为单位,先自由朗读,再推荐约3名同学进行比赛朗读。(3分钟)
2.学生展示后,通过自评和互评,谈谈谁读得更加契合作者的心灵,朗读情感处理的原因是什么。从而理解这首词蕴含的情感。 教师明确:
中心句:也无风雨也无晴。
情感:表达自己旷达洒脱、超然物外的豪情。 五、探索潇洒苏轼的成长。
1. 再次提问:苏轼一生是否都如此乐观豁达?
2. 这三首词都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你从中体会到苏轼怎样的情感变化呢?(请学生回答) 教师展示:
由贬谪的悲凉愤恨到乐观旷达、超然潇洒。
与古往今来许多大家一样,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幸好,他还不年老,……今后还大有可为。——余秋雨 3.投影展示《念奴娇·赤壁怀古》,全班带着苏轼的豪放和洒脱齐读。
教师小结:苏轼在近千年前呐喊出的千古名篇,至今依然震撼着我们的胸膛。在贬谪之地黄州,他慢慢让自己由一个文弱书生变成了一位顶天立地的大丈夫。我们喜欢东坡,不仅是因为他会诗词、会做官,更是因为他是一个在艰苦的环境中善于调节自己,努力走出人生的困境,做一个乐观豁达、超然潇洒的自我。正是这样的苏轼,让千百年来的后人,对他投去敬重的目光。 六、板书总结
意象 知人论世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