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周亚夫军细柳
所属栏目:初中语文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第七届全国初中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展评《周亚夫军细柳》重庆
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及教案:第七届全国初中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展评《周亚夫军细柳》重庆市永川北山中学校
第七届全国初中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展评
教学设计方案
【课 题】周亚夫军细柳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自主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2、 理解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精神。 3、 把握本文写人叙事的技巧。 【教学重点】
1、 理解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精神。 2、 把握本文写人叙事的技巧。 【教学难点】
1、 理解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精神。 2、 把握本文写人叙事的技巧。 【教具】多媒体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步骤】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
汉文帝后六年(公元前158年),匈奴入侵,烧杀劫掠,形势严峻。为了加强防卫,汉朝委派刘礼、徐厉、周亚夫三位将军分别驻扎在霸上、棘门、细柳。这三处地方离国都长安较近,汉文帝就到这三处慰劳军队。情况怎么样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这篇课文就是汉文帝劳军的纪实。
(板书:《周亚夫军细柳》司马迁) 一、诵读讲述,初识将军风采
这是一个非常简短的故事。同学们都在课前预习了课文,老师想看看大家预习得如何,首先谁能为我们朗读一下课文,其余同学注意听他的字音是否读准,停顿是否把握好了。(抽生朗读,并抽生点评)。好,现在请同学们用上我们平时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用自己的话把
读准字音,节奏;明辨词义;读懂句义。
检测 板书:《周亚夫军细柳》司马迁
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第 2 页 共 3 页
这个故事讲给小组成员听,尽量做到既贴近原文,又生动形象。对讲得不清楚的地方或讲不出来的地方,小组协助解决或请教老师。
现在请(某某某)谁来讲给我们大家听。(全班交流:重点积累一词多义以及与古代礼仪相关的词语。一词多义:军,之,乃等;古代礼仪:揖,拜,持节,改容式车等。)
二、研读描绘,看我将军本色
(点评过渡)这位同学在讲述故事的时候尤其注意了与古代礼仪相关的词语:持节,作揖,拜,改容式车等词的含义,非常好。但是老师很疑惑:汉文帝持节进入细柳军营之后,周亚夫见了汉文帝不行跪拜大礼,而是拿着兵器作揖,完全毫不顾忌汉文帝的尊严,但汉文帝却改容式车,并高度评价周亚夫将军( “此真将军矣” )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请同学们研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并思考:周亚夫将军究竟“真”在何处?(引导学生抓句子分析周亚夫真将军形象并训练诵读,初步感知史家笔法语言言简义丰的特点。)
归纳总结: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周亚夫(治军严明、刚正不阿、恪尽职守、凛然不可犯)的真将军本色。
三、细读体味,感知史家笔法
同学们,作者司马迁用非常简洁的文字,言简义丰地为我们传记了一位不仅令汉文帝“称善者久之”,而且也令敌人“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真将军形象。这次匈奴入侵,历时不过一个多月,因汉军戒备森严,以匈奴引兵退却而结束。最终“三军皆罢,乃拜亚夫为中尉”。细读这篇文章,作者直接刻画周亚夫的笔墨并不多,仅有“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两处,但是周亚夫真将军形象却淋漓尽致,作者究竟用了哪些写作方法以达到这样的效果呢?请同学们结合全文说一说。(引导学生把握本文写人叙事技巧)
人物刻画:正面 侧面;对比 衬托。
同学们,看来在我们的写作中,要刻画一个人物形象,不仅仅可以用正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还可以用对比,衬托的方法来刻画。本文就是用这样的一些
感知故事情节。
找出文中周亚夫将军究竟“真”在何处,把握人物形象。 朗读。 学法总结
引导学生抓六要素讲述故事,感知故事情节。
引导、点拨
朗读方法点拨。 总结
充分利用讲述故事,感知故事情节,为研读品味环节做铺垫。
指导学生掌握“找文中不合常理的情形,并品味其背后的意蕴,把握人物形象。”学习方法。
提高文言文朗读水平。
激励学生用所学方法学习类似文章。
第 3 页 共 3 页
板书设计:
周亚夫军细柳
司马迁
治军有方 此真将军矣! 治军严谨 恪尽职守 刚正不阿
方法,为我们再现了一位真将军风采,;现在让我们带着对周亚夫将军的崇敬之情,大声齐读课文,再次感知史家笔法的魅力。
同学们,《史记》长于记人,语言文字相当的简练,秉笔直书,既不溢美,又不苛求,按照历史的本来面貌撰写历史。如果按照《史记》的笔法,只需在头一段“以备胡” 的后面,加上“居一月,虏遁,罢”六字,即可交代这段史实,作者却用了一大段文字来展示周亚夫的才华与个性。学了这篇文章,周亚夫真将军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启示?
四、推荐阅读 感受写人艺术
至今“细柳”、“细柳营”、“细柳兵”等成了后人用来比喻军纪严明的典故。“棘门霸上”则成了比喻军纪松弛的典故。
《史记》中还记述了许多各具特点的历史人物,请大家课后从《史记》中任选一位,了解其生平事迹,领略人物风采,再次去感受《史记》的写人艺术。
谈启示
课外阅读推荐
引导学生掌握从读一篇到一类文章。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