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小石潭记
所属栏目:初中语文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10小石潭记-山西
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及教案: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10小石潭记-山西省 - 太原
课题 小石潭记
第几课时
1
课型 新授课
课 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
技能
了解柳宗元的生平经历;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
过程
与 方法
朗读感知,默读体味。品读后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情感
态度
热爱祖国的山水。感知作者当时忧郁的内心世界。
教学 重点 与 难点
重
点
学习细致入微的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借景抒情的写法 难
点
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悲凉的心境 教学 方法
与 手段
多媒体情境教学法 朗读感知 诵读品悟 合作探究 使用
教材 的 构想 这是一篇简短的山水小品文,文字不足二百字,却写了很多种事物并且并各种事物的特征都得以灵动的展现。文言文要注重读,通过朗朗的书声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但课堂上不能只有朗读,还需要学生品读和默读,从而深入到作品之中,体味文字背后给予的情怀。
第 页(总 页)
太原第二外国语学校
课时(课题)教学流程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一、设置情境,导入文章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山水水可以怡情。黄河边的作家柳宗元曾经被贬谪到湖南永州,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我们今天就学习其中的一篇《小石潭记》。看看是否山水可以改变柳宗元的心境。 二、走进文本 1、初识教学目标
(1)了解柳宗元的生平经历;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
(2)朗读感知,默读体味。品读后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3)热爱祖国的山水。感知作者当时忧郁的内心世界。 2、了解作者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在山西芮城、运城一带)人, 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
学生齐读目标
学生筛选识记
备注
第 页(总 页)
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 。柳宗元遗族所建柳氏民居,现位于山西晋城市沁水县文兴村,为国家4A级景区。 3、教师范读课文 4、老师指导、点拔
5、假如我们要拍摄《小石潭记》的影像资料,请从文中找出描写小石潭的景色之美。
教师再次范读课文。(此次读的节奏悠扬,声音起伏)
6、假如我们给拍摄好的影片加入背景音乐,选择什么样的曲调?欢快还是悲沉?
7、师生明确,情景交融 8、助读资料 (1)《江雪》
(2)柳宗元被贬后,政敌们仍不肯放过他。造谣诽谤,人身攻击,把他丑化成“怪民”,而且好几年后,也还骂声不绝。由此可见保守派恨他的程度。在永州,残酷的政治迫害,艰苦的生活环境,使柳宗元悲愤、忧郁、痛苦,加之几次无情的火灾,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竟至到了“行则膝颤、坐则髀痹”的程
学生正字正音 学生齐读课文
学生纷纷动笔,圈点批注。学生回答: 景:竹 潭水 石 青树翠蔓 游鱼
学生合作讨论: 竹树环合 寂寥无人
情 悄怆幽邃 清冷孤独 凄神寒骨
学 生 聆 听 度。贬谪生涯所经受的种种迫害和磨难,并未能动摇柳宗元的政治理想。他在信中明确表示:“虽万受摈弃,不更乎其内。”
(3)在永州期间清新的山水给了柳宗元很大的慰藉和寄托,他很快从悲观与失意中振作起来,踏遍了永州的山山水水并和田翁农夫相交,远离了政坛上的明争暗斗,回归到田园诗意般的生活,他认为永州的山水和自己一样的为世人所遗弃和漠视,写出了许多千古传诵推崇永州山水的散文。
(4)余秋雨先生在《柳侯祠》中如此评价柳宗元的永州10年,他说:“灾难也给了他一份宁静,使他有了足够的时间与自然相晤,与自我对话!”确实,永州的10年,是柳宗元人生最晦暗最感伤的十年,却是他文学创作最丰富和哲学思想全面成熟的10年。 三、学习小结
报国为民改革忙,奸人起,埋忠良。贬谪永州,十年愁断肠。纵然闲情又逸趣,钓江雪,孤独伤。 忽逢小潭悦心房,流水清,游鱼畅。岸似犬牙,乱石写文章。虽有快意跃然起,离别时,又凄凉。 四、作业 1、熟读成诵
2、运用情景交融的技巧写一篇小随笔。
指名朗读
一生朗读
学生齐读
第 页(总 页)
太原第二外国语学校
课 时 教 学 设 计 尾 页
板 书 设 计
小 景 情 石 竹 竹树环合 潭 潭水 寂寥无人 记 石 清冷孤独 悄怆幽邃 青树翠蔓 凄神寒骨 游鱼
教 学 后 记
在教授本文时,教师对教材进行了深入的探究,教学是建立在对文本相当熟悉的基础上,所以具体落实时,比较自如,较学方法比较灵活。学生基本上实现了教学目标,但是文言文还要注重文言知识的实际运用,在今后的文言文教学中要夯实基础,抓住文言文的特征进行有效教学。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