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愚公移山
所属栏目:初中语文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初中语文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2愚公移山-山东省优课
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及教案:初中语文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2愚公移山-山东省优课
教师寄语:好习惯是成功的一半,学习好文言文主要靠积累,知识积累的好方法是自我整理。 22.《愚公移山》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积累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及用法,能够疏通文意。 2.品读课文,体会对比、衬托手法对塑造人物的作用。 3.悟读课文,理解这则寓言的寓意,学习愚公精神。 重点:积累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及用法,学习愚公精神 难点:体会对比、衬托手法对塑造人物的作用。 补充资料
1.列子和《列子》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隐居郑国四十年,不求名利,清净修道。主张循名责实,无为而治。
《列子》是列子、列子弟子、列子后学著作的汇编。《列子》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著名的典籍,是一部智慧之书,它能开启人们心智,给人以启示,给人以智慧。全书八篇,一百四十章,由哲理散文、寓言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组成。其中寓言故事百余则,如《夸父逐日》《杞人忧天》等,篇篇珠玉,读来妙趣横生。 2.文体链接
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种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达到劝诫、教育或讽刺目的。大量的寓言在历代文人的著作中保存下来,成为我国文学遗产的宝贵财富。 课前预习
①自由朗熟课文三遍,注意读准字音、读好节奏。 ②根据注释疏通文意,记录疑难。 ③梳理重点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 ④初步感知故事内容。
教学活动设计
导入:(放歌曲《愚公移山》创设情境导入)
“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 望望头上天外天,走走脚下一马平川, 任凭那扁担把脊背压弯,任凭那脚板把木屐磨穿 面对着满堂儿孙,了却了心中祈愿。 面对着王屋与太行,凭着是一身肝胆, 望望头上天外天,走走脚下一马平川, 讲起来不是那奇闻,谈起来不是笑谈。 无路难呀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
这是一个怎样的奇闻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寓言故事《愚公移山》来感受其中的奥妙。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补充资料: 1.列子和《列子》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隐居郑国四十年,不求名利,清净修道。主张循名责实,无为而治。
《列子》是列子、列子弟子、列子后学著作的汇编。《列子》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著名的典籍,是一部智慧之书,它能开启人们心智,给人以启示,给人以智慧。全书八篇,一百四十章,由哲理散文、寓言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组成。其中寓言故事百余则,如《夸父逐日》《杞人忧天》等,篇篇珠玉,读来妙趣横生。 2.文体链接
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种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达到劝诫、教育或讽刺目的。大量的寓言在历代文人的著作中保存下来,成为我国文学遗产的宝贵财富。 再来看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齐读学习目标)
过渡语:上节课已经预习过,要求读准字音,读好节奏,下面我们就来检查一下。 板块一:预习展示我最棒。
1. 两人一组互听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好节奏,初步感受人物的语气。 检查学生读课文,放音频朗读,感受人物语气。
2. 四人一组讨论预习的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及用法,并记录疑难。 注意这些词: 词类活用
面山而居 面:名词用作动词,面朝。 帝感其诚 感:被……感动,被动用法。
毕力平险 险: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险峻的大山。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名词用作状语,用箕畚装土石 文言虚词
之:代词,指代人、事、物;
动词,去、往;
助词,的;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补足音节;倒装句的标志 而:连词,表承接、表转折、表并列表修饰 焉:兼词,相当于“于之” “于此”
代词,相当于“之”. 哪里
句末语气词,可译为了、啊、呢.、也 板块二、疏通文意知故事。 (一)通文意
1.借助注释译读课文,圈出疑难,组内探讨。 注意这些句子:(1)甚矣,汝之不惠!
(2)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3)投诸渤海之尾。
(4)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5)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2.翻译译课文。两个学生一组互说翻译。 (二)知故事
1.这则寓言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叙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 2.故事中有哪些人物,他们对待移山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家人:杂然相许 妻子:献疑 遗男:助之 智叟:笑而止之
看主要人物的对话,读出合适的语气。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读出关切语气)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读出嘲讽语气)
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读出坚定语气) 方法点拨:对比、衬托让人物形象更突出。 板块三、品析手法悟精神 (一)析手法
1.作者把歌颂的人物称为“愚公”,把批判的人物称为“智叟”,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这是对比。愚公不愚,智叟不智,称愚公是贬词褒用,称智叟带有讽刺意味。
2.文中写移山遇到的困难,结尾又写到操蛇之神的“惧”和天帝的“感其诚”对表现人物有何作用?
写山的高大,路程的遥远,运土石的人数少,工具的简陋,说明移山任务的艰巨,衬托了愚公的要移山的坚定决心和不凡的气魄。
操蛇之神“惧”和天帝“感其诚”从侧面衬托了愚公移山的决心,肯定了愚公的精神 。 (二)悟精神
3.愚公移山的成功说明了什么?(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奋斗的道理。
4.愚公移山的精神是什么呢?这种精神在今天有什么意义? 有远大目标,不怕困难,坚持不懈,顽强奋斗 当代的愚公:
“当代愚公”黄大发,一辈子修一条渠
黄大发的家乡,位于贵州遵义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一个叫团结村的村子。在这里曾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一年四季包沙饭,过年才有米汤喝。如今,潺潺渠水,涓涓流过,润泽了当地1200多人,使曾经闭塞的贫困村面貌一新。 “愚公支书”王光国 悬崖上凿出路 绝境中闯坦途
“成为党的十九大代表,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我会继续发扬不等不靠、艰苦奋斗的新愚公精神,让家乡越变越美,老百姓越来越富。”说起王光国,地处武陵山腹地的店子坪村村民,无人不竖起大拇指。
“要想富,先修路。” “5年修不完,就修10年。10年修不完,就修15年、20年。”面对村民的质疑,王光国坚定地说。
过渡语:可见,愚公精神已经很好的传承下来,它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反思升华
1.有人说:“愚公真的很愚。大山挡住了路,自己去挖山本来就傻,为什么还叫子子孙孙去吃这苦头呢?绕开山路或者干脆搬家不就行了吗?”对此,你怎么看?
学生自由谈看法。
2.请用思维导图整理本节课的收获。(提示:可以从重点实词、虚词、句式、内容、手法、精神等方面整理)学生整理思维导图,在班级展示。
结束语:让我们继承并发扬愚公精神,正视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做一个有远大目标,不怕困难,坚持不懈,顽强奋斗的新时代中学生。我们用几句对愚公的颁奖词结束今天的课。
“你,是山脚下普通的百姓;
你,为了子孙和别人的方便而决心移山; 你,不惧怕山高路远,不轻信别人的嘲笑,更
不相信不能战胜自然;
你,象征着坚持不懈,矢志不渝的坚定精神,
这正是中华民族永久的传承!
愚公,我们敬你!”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