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梦回繁华
所属栏目:初中语文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初中语文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梦回繁华》广东省优课
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及教案:初中语文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梦回繁华》广东省优课
课题
梦回繁华
1.整体设计思路、指导依据说明
整体设计思路:
抓住说明文的重点,即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和说明语言展开教学。但一堂课的容量有限,此课的讲解重点突出文艺性的说明语言。在研讨的过程中主要以四次读带动,辅之以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古代优秀的文化艺术和现代的繁华中陶冶情操。
指导依据:
全面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构建高效课堂。 一、两个改变
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要发生改变。教师要从满堂灌的主讲者变成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要从被动听课变成主动学习、合作共进。
二、三种意识
构建高效课堂,要培养和强化学生的“聚焦”“倾听”“赏识”三种意识,这是实施高效课堂的基本保障。
2.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位于第五单元的第四篇文章,本单元所选的四篇文章都是说明文,前两篇分别介绍的是中国石拱桥和苏州的园林,属于事物性说明文。后面两篇分别介绍的是昆虫蝉和中国传统绘画《清明上河图》,属于文艺性说明文。学习此单元的文章,要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了解文章是如何使用恰当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来说明事物的;同时还要体会说明文语言严谨、准确的特点,增加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对于文艺性说明文,更是要引导学生体会文字的科学性和文学性是如何有机结合的。因此,《梦回繁华》此篇文章的说明语言就是一个重点。
学生情况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在小学时接触过浅显的说明文,七年级的教材里没有说明文。因此,在学习这个单元的说明文时,需要总体先梳理下基本的说明顺序、说明方法,有备后面的教学。教师需要精心设计问题,适当朗读,带动他们的思考,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梳理本文的说明顺序,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能够运用所学的方法去赏
析一幅画。
过程与方法:品析文中重点段落,理解作者是如何恰当地选择和使用说明方法的,除
此之外,品味文章的语言,把握其既有科学性又富有文学色彩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我们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敬仰之情,生发民族自豪感。
4.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1)说明顺序;(2)说明方法;(3)融科学性和文学性于一体的说明语言。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文艺性的说明语言;理解标题“梦回繁华”背后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感情。
5.教学过程设计
(中文为主 + 所教学科目标语言)
步骤1:教师富有诗意的导入语。(亲爱的同学们,历史的风呼呼的刮过,刮走了秦皇汉武,刮走了唐宗宋祖,却刮不走中华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在历史的河床中遗落着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清明上河图》便是这沧海一珠,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毛宁教授的《梦回繁华》,去感知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设计意图:营造氛围,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步骤2:观看视频剪辑《清明上河图》的介绍。
设计意图:视听结合,让学生对说明对象——清明上河图,有进一步的了解。 步骤3:幻灯片呈现清明上河图的简介,力求文字简洁,并辅以图表。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国宝级的画作心生敬畏,为后文了解“梦回繁华”背后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感情蓄势。
步骤4:快速浏览全文,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全文的脉络。
设计意图:思维导图是一个强有力的抓手,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步骤5:六人为一小组,合作交流,推出一份最佳的思维导图展示。 设计意图:合作探究能够产生思维的火花,集思广益,共同进步。 步骤6:老师呈现自己设计的思维导图,紧扣“繁华”二字提炼概括。
设计意图:学生的思维导图绝大部分只是呈现各段的大意,不能用凝练精美的语言概述,站位不够高,必要时,教师需要引导示范。
步骤7:让学生再读课文,思考问题。第4段已经能够尽展宋朝汴京的繁华,那么课文的其它段落是不是可以删除不用呢?能否把第4段提前,为什么?
设计意图:顺应学生的思维规律,顺势推出这个问题,自然落脚到说明顺序这一重点。此篇课文运用了逻辑顺序,这个问题的设计,刚好回答了逻辑顺序的本质。
步骤8:跳读第四段,梳理此段介绍画作的顺序。
设计意图:跳读可以节省时间,有的放矢,效率高。此段是本文的重点,说明顺序上采用了空间顺序,将以此顺序带动全段的学习。
步骤9:请说出说明对象的特征。
设计意图:说明对象的特征是“繁华”,在课文的标题上已经凸显出来。让学生以此为核心,重点学习第四段,进而感知课文的深意。
步骤10:精读第四段,圈画出你感知到的能体现繁华场景的语句。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一个重点。精读就需要细化,给学生一个方向,让他们通过圈画,能够梳理出此段行文的思路以及文艺性说明文语言的独特性。能归纳出此段的写作特色,有点有面、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有景有情,尽显繁华。
步骤11:抢答。说出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给出例句,学生抢答说明方法)。 设计意图:课堂学习进行到一半,学生易产生疲劳情绪,需要进行一些强化、刺激,保持学生学习的热情。通过研究此段独特的说明方法“打比方”“摹状貌”概述全文其他的说明方法,通过给到范例,抢答的形式,能够快速梳理清整篇文章的说明方法。
步骤12:朗读第四段,探究语言的特色美。结合第三段所述,出示音乐中慢板、快板的拍子图,让学生拍手体验感知。
设计意图:通过对第四段进行“跳读”“精读” “朗读”,进一步理解说明对象的特征“繁华”。“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朗读能够把美感深层次传达,直达内心。又结合了第三段阐释画面前段、中断、后段的那个比喻句。
步骤13:把课文第四段具有文艺性说明文语言特征的四字句进行改写,比较这两种表述,哪种更好。
示例一: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赶集的乡人驱赶着往城内送炭的毛驴驮队。(原文)
早春,微带着寒意,稀疏的树林笼罩着一层薄薄的雾气,远远望去,农民的房屋和田地若隐若现,赶集的乡下人驱赶着往城内送炭的一长队毛驴。(改文)
示例二:街上行人 ,摩肩接踵, 络绎不绝, 士农工商, 男女老少, 各行各业,
无所不备。(原文)
街上行人非常多,很拥挤,川流其间的有读书的、种田的、做工的、经商的,男的、女的、年老的、年少的,从事各个行业的人都有,没有什么不具备的。(改文)
设计意图:改写对照是阐释语言美的利器。通过改写对比,来体味毛宁语言的高超艺术,因为有对比,就有优劣。
步骤14:归纳四字词的妙处。
精练有力的概括性
错落有致的节奏感 过目难忘的画面感 典雅韵味 古典风韵的文言范
设计意图:由形到理论的概括,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
步骤15:回顾课题,领悟主旨 。画家张择端的“梦回繁华”和作者毛宁的“梦回繁华”有什么区别吗?
设计意图:有区别。张择端的梦回繁华,只能成为一场梦;而毛宁身处现代,繁华已不再是梦,我国经济腾飞,人民安康,十九大号召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美丽的新中国。此问题让学生了解《清明上河图》背后的社会历史内涵,激发我们对优秀传统艺术的热爱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步骤16:展示2017年广州国际灯光节尽显繁华的图片。
设计意图:让身处广州的学生能够实在感受到身边的繁华,进而感知到国家的繁荣,进一步了解“妙笔绘繁华,富强不是梦”的深意。
步骤17:展示柴宗庆的诗句作为对清明上河图画作的总结,“曾观沧海难为水,除去梁园总是村。” 清明上河图就是遗留在历史河床的一颗明珠。然后展示老师自己创作的一首诗:
一纸江山故人远, 半生烟火世情阑。 虹桥影落繁华尽, 梦回汴京看归帆。
设计意图:这是一篇文艺性的说明文,通过高度浓缩的诗的语言去表达我们的阅读体验是再恰当不过的,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作情趣。
步骤18:展示“秦跪射俑”的图片,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说明顺序来描述图片内容,即“身穿战袍,外披铠甲,头顶右侧绾一发髻,左腿曲蹲,右膝着地,双手置于身体右侧作握弓弩待发状。”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是巩固学习效果的最佳方式,在老师的引导下先拿一副简单的画作来掌握说明顺序及说明语言。
步骤19:课后行动。 读——冶文彪推理小说 《清明上河图密码》
听——苏升乾百家讲堂 《清明上河看宋朝》 赏——我国十大传世名画
写——韩熙载夜宴图 【用本文所学的知识来解读这幅画】
设计意图: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需要课后通过阅读推荐书目以及写作练习来巩固课堂的成果,加深对文章所学说明顺序和说明语言的理解。
6.作业与板书
布置作业:
1. 读——冶文彪推理小说
《清明上河图密码》 听——苏升乾百家讲堂 《清明上河看宋朝》 赏——我国十大传世名画
2.模仿《梦回繁华》第四段,写一段文字,介绍《韩熙载夜宴图》。
板书设计: 梦 回
汴河 有点有面 漕船 有声有色 繁华 虹桥 有动有静 街市 有景有情
妙笔绘繁荣 富强不是梦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