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蝉
所属栏目:初中语文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初中语文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蝉》天津市优课
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及教案:初中语文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蝉》天津市优课
人教部编本 语文八年级上册《蝉》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概括课文内容,理清说明思路。
2.品析文章语言,理解文艺性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3.感受法布尔对生命的尊重和对世间万物的关爱,体会他认真严谨的研究态度和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过说明性文章,学习本课前已经学习了《中国石拱桥》和《苏州园林》,基本上掌握了常见的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圈点批注法,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得到了初步培养,八年级还需要进一步巩固提升。大部分学生在生活中见过蝉的成虫或蝉蜕,但对蝉的具体成长过程不够了解。本课的学习有利于学生丰富蝉的知识,激发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品析词句,体会文艺性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2.难点:感受法布尔对生命的尊重和对世间万物的关爱,体会他认真严谨的研究态度和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教学策略:翻转学习,学案导学,先学后教,双主互动 学习方法:思维导图,圈点批注,对比阅读 媒体使用:PPT课件,实物投影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课前,教师在“人人通”平台上传本课学案,学生登录“人人通”平台,在
学案指导下完成自主学习;教师检查学案,汇总学生问题,微调教学内容;师生搜集关于法布尔和蝉的课外资源。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上课前老师先请大家看一幅图片,谁还记得这是小学学过的哪篇课文的插图?(《蟋蟀的住宅》)作者是谁?(法布尔)出自哪部名著呢?(《昆虫记》)。今
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选自《昆虫记》的文章——《蝉》。
【活动一】借图理文,感知内容
1.思考:围绕两个小标题,借助思维导图梳理文章内容。说一说各部分分别介绍了蝉哪些方面的习性?
学生分组交流,推选代表利用投影进行班内展示。 教师展示有关蝉成长过程的图片。
2.思考: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说明的?
明确:第一部分“蝉的地穴”采用由外到内再到外的顺序。第二部分“蝉的卵”采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全文采用对事物的观察进程顺序。
3.思考:按一般说明文的写作顺序,介绍一种昆虫的生长过程时,先从卵到幼虫,再从幼虫到成虫。这篇文章却打破常规,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写作顺序?
明确:一方面蝉在地穴的生活不为一般人了解,这样写不落俗套,容易引起读者兴趣。更主要的是,蝉的幼虫生涯占了它生命的大部分时间,这样安排说明顺序旨在突出蝉的生长艰难,“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赞颂生命的意义。
教师提示学生:科学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不断取得新的进展。现代科学研究表明,蝉的幼虫通常会在土中待上3年、5年,更长一些的达到17年。这些数字一般为质数,这是因为质数的因数少,蝉在钻出泥土时可以防止和其它蝉类一起钻出,争夺领土、食物。
3
【活动二】对比阅读,理解写法
教师出示“百度百科”中介绍蝉的说明性文字。请学生运用圈点批注法,比较课文与这段文字语言风格的不同。
学生分组讨论,班内交流,师生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文艺性说明文的特点:“说明文”特点,“文艺化”笔调。“说明文”特点: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运用恰当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文艺化”笔调:运用拟人、比喻、对比等文学笔法;除说明外,还运用了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语言生动传神,轻松活泼,充满感情色彩。
【活动三】内外结合,感悟精神
结合课文内容和课外资料谈一谈,你感受到法布尔怎样的研究态度和科学精神? 学生圈点课文相关语句并做出分析。教师补充课外资料,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学生畅谈本课学习收获。 【布置作业 】
1.《昆虫记·蝉》分为“蝉和蚁”“蝉的地穴”“蝉的音乐”“蝉的卵”四部分。 课本节选自第二、四部分。课外继续阅读有关蝉另外两部分。
2.制定计划,阅读《昆虫记》,进一步了解神奇的昆虫世界。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本课设计较好地体现了“文体意识”,依据文艺性说明文的文体特点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2.教师以“学情”作为教学的起点,以“目标达成”作为教学的终点,中间的三个活动为学生搭建了三级台阶,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目标达成度高。
3.本课体现了信息技术背景下“翻转式阅读教学”模式。
4
该模式分为课前自学和课上研讨两部分。
课前自学:教师编制学案,上传至“人人通”网络平台;学生根据学案认真研读课文,在“导学案”的指导下一步步完成自主学习。学生在自学过程中产生感悟或疑问,可以在“导学案”贴子下方的“回复”区留言。其他同学可以就这些问题进行解答、追问或讨论,促进了学生的思考和交流。教师收集学生问题,对于比较集中的问题做好记录,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学生自主学习”这一环节可以由学生在家里完成,也可以利用语文课时间在网络教室完成。
课上研讨: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组织他们充分展示、交流自学成果,讨论疑难问题;教师只是在适当的时候进行适度的点拨、引导,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课前自学可以在学校完成,利用语文课(自习课)时间让学生集中预习若干篇目,也可留作预习作业,预习一课,研讨一课。
4.运用恰当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在“翻转式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借助恰当的方法和工具,将使自主阅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课使用的学习方法主要有三个:圈点批注,思维导图,对比阅读。
圈点批注法,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方法。学生在课本和学案上进行圈点批注,手、眼、脑并用,实现“沉浸式”阅读,也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课上回答问题更有针对性。思维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蝉》一课篇幅较长。课前,学生借助思维导图梳理文章内容,可以清晰地感知文章的行文脉络,易于理解作者的说明顺序。
对比阅读,有利于提高学生语言鉴赏能力。教师引入“百度百科”中介绍蝉的说明性文字,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说明文语言风格的不同。
5.需要注意的是,课文篇幅较长,课堂教学容量较大,如要1课时完成本设计的教学内容,学生需要在前期接受过学案导学、圈点批注法、思维导图等知识的学习和训练,具备一定的自主阅读的能力。如不具备这种条件,建议分两课时完成。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