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运动的快慢
所属栏目:初中物理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课题《运动的快慢》青海省优课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课题《运动的快慢》青海省优课
《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
《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的前期规划
教学 设计 思路
通过日常生活中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基本方法的分析逐步建立速度的概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本节教学中速度的换算以及计算物体运动的速度等有关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和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了解物理计算题的解题思路及规则;利用小学数学单位换算的过渡到组合单位的换算,例题的生活化、实用性降低了计算的难度;童话故事的引入让学生在熟悉之中加深了对变速运动及平均速度的了解。
教材 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所要讲授的运动的快慢是在学习了机械运动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运动的有关知识。这节课既是对运动的描述的深化,又是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它担负着承前启后的作用。速度的概念是中学物理运动学中最基本的概念,理解并掌握了速度的概念,就可以利用所学的知识去处理解决简单的实际生活问题,因此,这节课在本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速度概念的完整建立、速度单位的换算、物理计算的格式知识以及运动的类型都是在学生小学数学学习的基础之上要系统学习记得内容。通过自主的探究活动,由浅入深,从易到难,获得比较快慢的两种方法,总结出速度的概念,这样印象深刻,理解透彻,做起题来得心应手。
学情 分析
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对“速度”,已有一些感性认识,但是如何科学地理解速度的概念,如何以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入手,正确地引出速度的概念则是本节教学的核心问题,因此在本节教学中首先从比较运动快慢入手,让学生认识到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是有实际意义的,并逐步引导学生,通过对两个比赛场景的分析使学生了解人们是如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在这个基础上,通过讨论引出速度的概念。
《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
教学 流程
教学过程
教学 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 2) 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 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4) 了解变速运动及平均速度的概念 2.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参与游戏与视频的观看,分析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 2) 通过分析、归纳、讨论等,培养建立概念的思维习惯;
3) 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
学生手脑并用,理论联系实际和语言的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观察、分析及归纳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 2)激发学生关心身边的物理知识,培养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 能3)用“运动快慢”的观点观察和分析身边事例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速度的概念;
运用速度公式解决相关问题等。 2. 教学难点:速度单位的换算;
变速运动中平均速度的意义。
教学方法
1..观察比较法: 通过对生活中实际事例的比较,理解速度的概念和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
2.练习法:通过学生练习,学会应用速度公式的简单计算及速度单位的换算。
3.分析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资源 教师:多媒体设备; 学生:小游戏:国旗
教师活动
一、新课引入 1.小游戏:传国旗,判断谁传得最快。 2. 【播放视频1】视频中的画面是怎样比较快慢的? 【总结】比较运动快慢有几种方法?
(1)在相同时间内看物体运动路程的长
短来比较快慢,路程长则比较快,路程短
则比较慢;
(2)物体运动路程相同,看运动时间的
长短比较快慢,所用时间短则比较快,所
用时间长则运动慢。
二、新课教学
【问题】如果物体运动时所用的时间和通过的长度都不相等,又该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例题:1)自行车下坡用了8s走了56m的路程;小轿车上坡用了20s走了120m的路程。谁运动得快?
【讨论】如果时间和路程都不相等,的
确不容易比较,但我们是否可以认为让它们的路程或时间相等呢?
【总结】让它们的时间相等: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谁大,谁运动得就快,谁小,谁运动得就慢。 (一)速度
1.【结论】物理上用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它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 【公式】 ,用符
学生活动
学生讨论后回答
学生讨论后回答
设计意图
活跃气氛,激发学习兴趣;
增加前后内容间的联系
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引起学生兴趣
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走向物理 互动合作精神的体现 教师活动
号表示为。
3.【单位】路程的单位是米(m),时间的单位是秒(s),则速度的单位就是米/
秒,即m/s或m.s-1
。
插入“速度计”的图片,引出 常用单位是km/h或km.h-1
。
单位换算:1m/s=1×=3.6km/h
1km/h=______m/s。 练习:20 m/s=______ km/h
36 km/h=______m/s
【一些物体的速度】
下列物体运动的速度哪个大( ) A.蜗牛:1.5毫米/秒
B.炮弹:1000米/秒
C.发射人造卫星的最起码速度:7.9千米/秒
D.火车:360千米/时 (二)机械运动的分类
观察两幅图片,分析运动路线的不同,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学生活动
学生观察图片,自然过渡速度的常用单位
利用小学数学基础,让学生先总结规律,在进行速度单位的换算; 教给学生单位换算的策略
学生讨论分析
设计意图
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走向物理
让学生熟悉组合单位的换算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走向物理 开阔视野
展示课本图片,比较两种直线运动的差异。
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1. 匀速直线运动 【结论】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可以直接用速度公
式进行计算。
强调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与路程和
时间无关。
让学生举一些实例引入变速运动
2.变速直线运动
从学生们熟悉的龟兔赛跑的故事引入平
均速度
(1)常见物体的运动速度都在改变。
(2)只做粗略研究的情况下,变速运动也可以用 来计算,这样计算的
速度叫平均速度. 但我们也可以比较它们整个路程的速度,我们把它叫做平均速度。 公式,s是整个路程的长度,t是完成整个路程所需要的时间,就是平均速度。 (三)练习
让学生给下定义
培养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
在童话的世界里了解平均速度的意义,提高了学习的兴趣,降低了难度。
建立良好的解题习惯,为以后打好基础。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走向物
例1课本例题
教师板演,强调物理解题习惯。
例2关于交通标示牌的意义 【播放视频】超速车祸
练习:图4中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图
象是 ( )
三.课堂小结
以学到了什么让学生自己回答并总结。
让学生分析并按解题要求书写。
思考、讨论,学以致用 可总结学习的知识、方法等
理
让学生了解超速的危害,增强交通意识。拓展知识 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培养学生自学分析归纳的能力。
初步培养学生认识运动类型的图像及分析能力。
布置作业
1. 调查研究:了解常见交通标识牌的形
状及意义;
2. 可否用时间与路程之比来表示运动的
快慢。
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走向物理
让学生拓展思维,学习比值定义法的意义
第二节:运动的快慢 一、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相同时间内比路程; 2.相同路程内比时间。 二、速度
1.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公式:;
3.单位:即m/s或m.s-1
;常用单位是km/h或km.h-1
。 1m/s= 3.6 km/h
四、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1.概念;
2.变速直线运动计算公式;
课后 反思
这节课是该章的重点内容,也是整个这册的重要知识点,它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点,所以应该要对它引起高度重视。
1.速度的公式虽然在小学就学过,但为什么速度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学生却并
不知道,其实这里就渗透着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在此进行一个讨论是很有必要的。
2.计算平均速度的公式也含有种近似、平均的思想,通过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
与平均速度的比较,让学生体会这种思想变化的含义是很重要的,何况我们生活中大部分运动还都是涉及的是平均速度,所以在此要通过让学生练习,体会这种思想的转变,这也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需要以后的继续加强。
3.本节课的一个最大特点是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走向物理。如速度计、路标牌的含义、超速的后患等在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会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本节课由于时间因素,学生的活动还是安排较少。教学语言有些地方
还是不够精炼。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