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与矩形有关的,信息给予题
所属栏目:初中数学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7章《与矩形有关的信息给予题》黑龙江 - 牡丹江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与矩形有关的信息给予题
一、 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矩形的相关知识. 2.内容解析
矩形的原型广泛存在于现实生活中,从平行四边形到矩形是通过角或边的特殊化得到的.因此,矩形具有平四边形的所有性质.除此以外,它还有一般平行四边形不具有的性质.
对于平行四边形的研究,都是采用了先给出几何对象的定义,再探究其性质和判定的研究思路,以及从图形性质定理的逆命题出发,探究图形判定条件的方法,平行四边形性质和判定的探究,体现了用三角形及全等三角形有关知识研究平行四边形的方法;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的发现,体现了用矩形的有关知识研究三角形性质的方法,这些知识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构成了四边形学习的主要内容.一方面,把这些知识和思想方法整理成具有良好结构的系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体系,深化对相关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这是本节课的主要目的;另一方面,通过选择适当的知识进行推理计算并解决问题的训练,发展逻辑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专题课的主要目的之一.
综上所述,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梳理矩形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能迅速完成理解、分析、总结等一系列思维过程,把新信息与原有知识结合起来,利用信息迁移
来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二、 目标和目标解决 1. 目标
(1) 进一步掌握矩形的定义和性质. (2) 会把矩形的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解决问题. 2. 目标解析
目标(1)要求学生能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独立思考,猜出线段的数量关系.
目标(2)要求学生在探究学习中,能根据问题的特点,添加适当的辅助线,选择适当的定理进行推理和计算,并把相关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使问题得到解决.
三、 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对于八年级下学期的学生而言,经过近两年的初中学习,推理意识与能力有所加强.在知识储备上,学生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性质和判定.对几何的推理、论证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于综合性、系统性比较强的信息给予题,学生接触的还是较少,尤其是以四边形为背景的几何大题.学生可以通过添加辅助线,写出猜想;但要从给定的数据求相应的线段长,学生有较大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先引导学生观察、总结三个图形的猜想,再运用学过的知识求线段长.
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根据矩形的性质和几何图形的特点,添加适当辅助线,运用相关知识求线段长.
四、 教学过程设计 1. 创设情境,回顾知识
问题1 矩形的定义?矩形的性质?从哪几个方面考虑性质? 师生活动:学生回顾以上问题.从“边”“角”“对角线”考虑.问题较简单,估计学生答得很顺利.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有条理的回顾矩形的相关知识.
问题2 现有一矩形田地,张大爷想把他二等分,聪明的你能帮张大爷解决这一问题吗?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各抒己见.连接对角线、连接两边中点的直线.教师适时指导.
追问1:可不可以在BC、AD边分别取BE=DF=1,再连接EF? 追问2: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设计意图: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入,让学生回顾矩形的对称性,为例题辅助线的添加做铺垫.
2.提出问题,深入认识
例:P为矩形ABCD中对角线BD的中点,正方形顶点与P重合,两边交DC、BC所在直线于点M、N.
(1)当M为DC中点时,如图,易证: . (2)当M点不是DC中点时,如图②、如图③,上述结论还成立吗?写出你的猜想,并对其中一种情况给予证明.
2
22MNDMBN
图① 图② 图③
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在读题的基础上先独立思考,得出结论(证△PBN≌△DPM).
追问1:能否添加辅助线?
师生活动:延长NP交AD于点F.(仍证三角形全等,再利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勾股定理得出结论).
追问2:若M不是CD的中点,如图②、③,(1)中结论还成立吗?
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将(1)的信息迁移到图②、图③.学生分组交流,集中展示.
设计意图:通过一系列的改变条件、图形,使学生对矩形为背景的信息给予题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让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考虑问题的习惯.
3. 综合应用,解决问题 探究:
矩形ACBG中,AB、CG交于D, ∠BAC=30°,过点D 作DE∥BC交AC于点E.将一个60°角的顶点放在C处(即∠FCM),此角的两边与线段AB和射线DE分别交于点M、F.
A
C
D
M P N
B D
A
C
B
M N
P
B
A
N
P
C M
D
(1)当点M与A重合时,如图①,求证:DF-DM=BC;
(2)当∠FCM旋转到图②,图③的位置时,请直接写出DF、DM、BC之间的数量关系;
(3)在(1)、(2)条件下,若矩形ACBG面积为 则BC= ,DF= .
图① 图② 图③ 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认真审题,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分组探究,然后集中展示.教师巡视,倾听学生的讨论,给予必要的指导.
设计意图: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大胆想象,探究自己的方法,把课堂交给学生,教师适时指导,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思考:
在矩形ABCD 中,直线MN经过点A,且BE⊥MN于点E,CF ⊥MN于F,DG ⊥MN于G.
(1)当MN绕点A旋转到图①位置时,求证:BE+CF=DG.
(2)当MN绕点A旋转到图②、图③位置时,BE、CF、DG之间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写出你的猜想,不需要证明.
,
316,163ACBGCDMSS矩A
B
C
D
G
E
F
M
M
A
B
C
D G
E
F A
B
C D
G
E
F
(M)
(3)若AD=8,DC=6,∠ABE=30°,则CF=______________.
师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探究出第二问、第三问的解题方法,然后和同学分享,总结信息给予题的解题思路.
注:时间关系,可以布置为课后完成. 4. 小结
通过本节的学生,你有什么收获?
师生活动:学生畅谈本节课收获,教师补充.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体会信息给予题的解题方法: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通过认真阅读题目,搞清楚题目所给信息---阅读理解,找出规律;搞清信息核心---提炼信息,发现规律;信息与我们学过的哪些知识有联系---运用规律,联想迁移---得出结论.
5. 布置作业
整理课堂所讲题目;完成思考题. 五、目标检测设计
在矩形BECM中,点D是平面内一点,∠CDB=90°,CD=BD,直线BE交CD于点A,连接DE.
(1)如图①,求证:
; A
E M B
C D
G
F
N
图①
G F E B
A C
D
M N
图③
DECEBE2图②
G
B
A
C
D
M
N
E
(2)如图②、③时,线段CE、BE、DE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写出你的猜想,不需要证明;
(3)在(1)、 (2)条件下,连接BC,若 ,∠ECB=30°
DE= .
设计意图:考察综合应用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