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土地改革
所属栏目:初中历史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3课《土地改革》重庆市 - 巫山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第3课 土地改革
一、课标要求
了解土地改革运动。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了解土地改革运动的基本过程、理解土地改革历史意义。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搜集整理历史资料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概括知识、获取信息并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观察图片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识图能力;训练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中国农民在2 000多年来所憧憬的“耕者有其田”的理想,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了,增强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历史责任感。理解基本国情是国策制定的依据。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难点:分析土地改革的背景和理解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四、教学方法:比较法、材料分析法、讲解法 五、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做好预习,思考以下问题: ①、土地改革的原因是什么? ②、土地改革的时间、内容、结果? ③、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2、老师根据课程标准,设计问题,并制作课件。 六、教学时间:1课时 七、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它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
会的安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我党把精准扶贫作为当前国家的重要任务,体现了党和政府重视“三农”的一贯原则。那么,这一原则在建国初期最典型的表现是什么呢?(生答:土地改革)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这场轰轰烈烈的土地运动。并板书课题
新中国成立前,东北和华北等地区完成了土地改革,老解放区的1亿多农民分到了土地,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新中国成立后,在广大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改,3亿多农民的生活状况怎样呢? 学习新课:
第一篇章-----渴望土地 问题探究一:土地改革的原因
1、 这是四川省土改前一贫苦农民,身后的茅草屋是他家的住宅。 再看材料二,武汉贫民陈友汉家一年的生活。上述两则材料反映土改前农民的生活很穷。
师过渡:农民辛勤劳作却极度贫穷的原因何在?
2、我们来看土改前农村土地的占有情况。占农村人口总数不到10%的地主、富农占有70%-80%的土地,而占农村人口总数90%以上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只占20%-30%的土地。无地或少地的农民租种地主的土地或出卖劳动力为生,他们终年辛勤劳动,却不得温饱。而地主靠地租剥削农民,过着不劳而获的生活。这种封建土地制度是旧中国农民极度贫穷的根源,如果你是农民,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3、读材料三,思考这种土地制度长期存在带来的影响?
(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影响国家工业化的进程,影响政权的稳定。)4、因此我们进行土地改革很有必要吗?(有)请同学们结合教材13页第一自然段归纳土改的原因。1) 封建土地所有制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根本原因)2)新解放区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改。3)巩固新政权的需要。
第二篇章 ------梦想成真
问题探究二:土地改革的实施 (一) 土地改革的标志
师:为了使广大的农民从地主阶级的压迫下解放出来,中央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生答: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师:它成为新解放区土地改革的法律依据,从而保证了这次土改的胜利完成。 结合课本内容一起学习土地改革的实施经过。 (二)土地改革的内容和目的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结合这段文字,思考为什么要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为满足广大农民对土地的要求,解放农村生产力,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 2、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变成了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下面我们一起来比较两种制度有何异同?(出示表格,生回答完成。) (三)土地改革的具体做法
1、没收地主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包括耕畜,农具、粮食、房屋)(图片展示)拔地界,分田地,分耕牛、政府颁给农民土地证。 2、同时也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 3、保存富农经济,政治上中立富农。 (四)土地改革的特点——区别对待
学生合作探究: ①为什么在土地改革过程中,也分给地主一份土地? (使地主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②为什么在土地改革过程中要采取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 (孤地主阶级,团结中农,减少土改的阻力,更有利于发展生产。)
正是这种区别对待,保证了土改的顺利实施,并取得一定的成果。 (五)这次土地改革的结果?(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
基本上完成了土地革命。)除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及台湾省外,)
这就是1950年冬到1952年底完成土改的地方,近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7亿亩土地和大量的生产资料。
1952年以后,在新疆、青海等少数民族地区也陆续进行了土地改革,1959年,在西藏进行民族改革,推翻了农奴制,百万农奴翻身作主。体现了党对少数民族的关怀。
第三篇章 -------欢天喜地
师过渡:广大农民千百年来关于的土地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他们高兴吗?(高兴)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土改后农民和地主的生活发生了那些变化。 1、角色体验: 让一个同学当小记者,采访一下土地改革后农民和地主生活的变化。
1)
农民:1.请问你分到了几亩地?2.分地后的心情如何?3. 你觉得最应该
感谢谁呢? 4.分地后你的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
2)
地主1.请问你分到土地了吗 ?2.土地改革后你的心情如何呢?3.你的
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师过渡:土地改革让农民们欢喜地主忧,它还有那些影响? 2、阅读四则材料,学生分组探究土地改革的意义。
材料一:土地改革完成后,地主阶级基本消灭,农民在属于自 己的土地上耕耘和收获。这就是劳动农民翻身做主人的感觉。
材料二: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1951年,中国粮食 产量达到1.4亿吨,比1949年增长了26.9%。
材料三:时任中共山西省委第一书记的陶鲁笳说:“农民得到了土地,我们的党就得到了农民的拥护。全国农民拥护的事情,那个时候,没有办不成的。所以说,这是一次彻底的最全面的最成功的一次土地改革。”
材料四:毛泽东也曾兴奋地说:“我为新中国数万万农民获得翻身的机会和国家获得工业化的基本条件而表示高兴表示庆贺。”
学生分四个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一个材料。分组回答后,师生一起归纳出土地改革的意义:
第一:土地所有制方面: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
第二:农民地位方面: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第三:巩固政权方面:土地改革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
第四:国家发展方面: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师过渡:基本国情是国策制定的依据,任何时候我党始终坚持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所以在不同的时期采取了不同的土地政策 第一次:土地革命时期:打土豪,分田地。
第二次:抗日战争时期: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第三次:解放战争时期: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第四次: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 颁布《中国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改革开放以后,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国家又采取了一系列惠农兴民政策。
第四篇章 -----惠农兴民
1、出示两则材料
材料一: 2005年以来,中央采取了减免农业税、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等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2006年1月,农业税被废除了!使几千年来压在农民身上的重担被彻底废除了!
材料二:2018年国家全面完成土地确权工作。对土地的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和他项权利的确认、确定,确实保障了农民的切身利益。
以上政策体现了党中央对农民殷殷的人文关怀,使广大农民走上了现代化。 2、结合家乡实际,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你的建议?
出示家乡变化图片我们农村变得越来越好,农民的生活越来越富裕。 党的十九大,习总书记又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摧进农业现代化,谱写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农”新篇章。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 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见幻灯片)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