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戊戌变法
所属栏目:初中历史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6课戊戌变法-上海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6课 戊戌变法-上海市嘉定区震川中学
第6课 戊戌变法
【内容主旨】
受甲午战败刺激,康有为、梁启超等一群具有爱国情怀和革新精神的知识分子,试图通过变法挽救民族危亡,他们开启了近代中国制度变革的先河。戊戌变法在重重阻力中虽以失败告终,但戊戌年留下的不只是人亡法息的悲情记忆,更是热血与担当的温情记忆。 【教学目标】
1.知道维新派为救亡图存奔走呼号所采取的举措,了解戊戌变法发生的背景及结果,初步理解时局变化中先进的知识分子救国策略的认识之变、思想之变。
2.懂得著作、报纸著论是获得史料的基本途径,知晓史料背后康有为、梁启超等先进知识分子的价值追求,学会从当时和长时理解历史事件的结局和影响。
3.感悟近代先进的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己任,探索救亡图存之路的艰难和曲折,感悟变法中的悲情与温情记忆。
【重点难点】
重点:戊戌变法的背景。
难点:理解变法中的悲情与温情记忆。 【教学过程】
环节1:从戊戌的解释入手,戊戌年指的是哪一年呢?1898年的中国发生了什么?为什么要进行变法呢?这场变法的结局又是怎么样的呢?
设计意图:从纪年方式入手,直接破题,导入新课。
环节2:(危机下的救亡)以康有为的年谱带出上书、宣传维新思想等史实(见资料附录1),介绍康有为救国主张。讲述公车上书的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解读康有为的年谱,勾勒其经历、局势变化推动其主张形成,感悟思想的产生与人物所处的时代特征及社会现实的关系,懂得著作、报纸著论是获得史料的基本途径,知晓史料背后康有为在民族危机下的一种思想觉醒和诉求。
环节3:(救亡下的启蒙)出示史料、地图、知识分子的论述等(见资料附录
2),分析受时事刺激,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一群知识分子为宣传变法所采取的措施,宣传维新舆论,启迪民众。
设计意图:了解先进知识分子为宣传变法、探索救亡图存之路所采取的一系列行为,感悟宣传变法对不同社会阶层所造成的影响,为戊戌变法的发生做铺垫。
环节4:(启蒙下的革新)讲述康有为第五次上书的故事,表格《1898年列强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地图、谢赞泰《时局图》、法国发行明信片等,勾勒变法前的局势变化,分析慈禧、光绪在变法前的心理变化。
设计意图:从基于历史史实的故事、档案文献等分析变法的背景,初步学会多角度概述戊戌变法前的形势变化推动变法的进行,学会从当时和长时理解戊戌变法的发生。
环节5:出示戊戌变法具体内容(表格),讲述变法中的相关故事,结合相关史料(见资料附录3),从故事中,感悟变法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阻力、变法的艰难、重重矛盾,由此埋下失败的因子。
设计意图:通过对戊戌变法的具体内容的讨论,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归类的学史方法,透过故事的讲述,思考变法维新对不同社会阶层所造成的影响,体会戊戌变法背后的矛盾与复杂,为之后分析变法失败的原因埋下伏笔。
环节6:(救亡的结局)分析慈禧在变法后的心理,简述戊戌政变的史实,讲述梁启超出逃、谭嗣同宁可被杀头,思考变法志士甘愿为变法献身的根源?
设计意图:从变法志士献身变法中,感悟近代先进的知识分子这一阶层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社会转型中展露出的责任与担当。
环节7:组织学生从认识之变、制度之变等角度,思考戊戌变法变的是什么?结合严复《戊戌八月感事》,从戊戌变法的过程与结果看,为什么说是悲情记忆?组织学生讨论:戊戌变法留给我们的仅仅是悲情记忆吗?这群奋起知识分子留给我们后人的到底是什么力量和财富?
设计意图:升华内容主旨,引发学生思考在寻找救亡图存道路上,戊戌变法给国人的启迪,为下面的探索道路作铺垫。 【资料附录】
1. 倭伺吉林于东,英启藏卫而窥川滇于西,俄筑铁路于北而迫盛京,法煽乱民于南以取滇粤。
——光绪十四年(1888年)12月 康有为《上清帝第一书》 十年之内,富强可所致,至二十年,久道化成,以恢属地而雪仇耻不难矣 。”
——光绪十四年(1888年)12月 康有为《上清帝第一书》
2. 今欲振中国,在广人才。欲广人才,在兴学会。
——《梁启超文集•政论》
专为中国自强而立···今者鉴万国强盛弱亡之故,以求中国自强之学。
——上海强学会立会章程
强学会成立之前,陈中国危亡,朝不及夕故。则信者十一,疑者十九。而到保国会成立时,他复游京师,与士大夫接,则忧瓜分、惧为奴之言溢于吾耳也”。
——《梁启超文集•政论》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
——1896年《变法通议》发表在《时务报》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
——1896年《变法通议》发表在《时务报》
张之洞饬令“全省文武大小衙门”,“各局各书院各学堂”购阅《时务报》,称“该报识见远大,议论切要,足以增广见闻,激发志气。”
——鄂督张饬令全省官销时务报札,第6册
3. 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实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旨裁詹事府、通政司、光禄寺、鸿寺、太仆寺、大理寺、并湖北、云南、广东三巡抚,东河总督,一并裁撤,及各无运可办之粮道,无场销盐之盐道,一并裁缺”。
——苏继祖《清廷戊戌政变记》
限一日办竣复奏。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戊戌七月十三日军机奏片 【板书】
【作业设计】
材料一:谭嗣同临行前诀别诗: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谭嗣同狱中诀别诗
材料二:当六君子被杀后,坊间民谣相传:“六君子,头颅送,袁项城,顶子红,卖同党,邀奇功。康与梁,在梦中,不知他,是枭雄。”
甲午战争战败 1898.9.21 戊戌政变
1895年 公车上书 1898.6.11 戊戌变法 认识之变、思想之变··· 瓜分狂潮
1895.8强学会··· 悲情记忆?
温情记忆?
危
选择(维新派)
1898.3
——20世纪初的民谣
1. 从材料一看,谭嗣同为什么说死得其所?从他的角度看,他认为这次变法失败是因为什么?
2. 从材料二看,民谣是老百姓间口口相传的,从民谣内容看,他们认为这次变法失败是因为什么?
3.你同意哪一种说法呢?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