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扫一室与,扫天下
所属栏目:小学语文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2017年新媒体新技术大赛暨全国创新互动课堂课例《扫一室与“扫天下”》宝鸡
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及教案:2017年新媒体新技术大赛暨全国创新互动课堂课例《扫一室与“扫天下”》宝鸡高新第一小学
附表2
2017年观摩活动教学反思表
学校 | 宝鸡高新第一小学 | ||
课名 | “扫一室”与“扫天下” | 教师 | 张萍 |
学科 | 语文 | 年级 | 四年级 |
1.应用了哪种新媒体和新技术的哪些功能,效果如何? | |||
1、应用了优学派平板电脑的拍照功能,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把推荐出来的优秀思维导图拍照上传,以便老师及时了解每个小组对课文层次的理解与把握。通过班级展示汇报、评价补充,有助于每一个学生强化对课文层次的理解。 2、应用了优学派电子书包创建试题这一功能,通过选择题引导学生在理解“扫”的本义和引申义的基础上品读课文,进而很容易的理解了“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特殊含义。通过连线题引导学生感受陈蕃一开始“满不在乎的态度”、“理直气壮的神情”,既指导了朗读,又为后文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应用了优学派电子书包的汉听功能,对本课的九个重点词语进行识记积累,通过每个词语的书写准确率统计,引导学生强化记忆本课的易错词语“寒暄、理直气壮”。通过学生答题情况统计,了解了班上每个学生词语的掌握情况,既表扬了优秀,又达到了分层布置作业的目的。 |
|||
2.在教学活动应用新媒体新技术的关键事件(起止时间(如:5'20''-10'40''),时间3-8分钟左右,每节课2-3段),引起了那些反思(如教学策略与方法的实施、教学重难点的解决、师生深层次互动,生成性的问题解决等)。 | |||
1、小组交流,拍照上传(5’06”-10 ’45”)实现了小组合作学习,共享了自主学习的成果,营造了小组之间的比学赶帮的学习氛围。 2、选择理解,突破重点(12’18”-13’59”)理解了“扫”的不同意思以及在课文中的含义,为理解课文主题奠定了基础。 3、连线体会,指导朗读(16’59”-20’56”)抓重点词语体会,有效的指导了朗读,为把握人物品质做了铺垫。 4、词语听写,强化巩固(31’11”-39’01”)落实了本课的字词目标,老师清楚的掌握了每一个学生的字词识记情况,实现了分层布置作业。 |
|||
3.新技术应用于教学的创新点及效果思考(教学组织创新、教学设计创新等)。 | |||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既让小组之间是一个互帮互助的学习共同体,又在小组内形成了学习竞争力。例如优秀思维导图的交流评选、拍照上传,首先给了每一个学生平等竞争的机会、自我展示的平台,同时又让大家取长补短,智慧碰撞,共享学习成果。 恰到好处的试题设计,既实现了语文课程重基础知识积累这一特点,又为整篇课文的学习、重难点的突破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例如通过创建的选择试题引导学生理解了“扫”的本义和引申义之后,进而理解“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特殊含义就容易了许多。通过连线题引导学生感受陈蕃一开始“满不在乎的态度”、“理直气壮的神情”,既对指导课文朗读有一定的帮助,也为后文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每课一次的汉字听写设计,能让每一个学生的字词学习目标落到实处,而且能做到堂堂清、课课清、针对性强。例如本节课对本课的九个重点词语进行听写,通过每个词语的书写准确率统计,引导学生强化记忆本课的易错词语“寒暄、理直气壮”。通过学生答题情况统计,了解了班上每个学生词语的掌握情况,既表扬了优秀,又达到了分层布置作业的目的。 |
|||
4.对新技术的教学适用性的思考及对其有关功能改进的建议或意见。 | |||
由于本班学生使用优学派电子书包还不到一个学期的时间,加上硬件设备、网络等因素的影响,所以我们一直是在实践中摸索,在摸索中改进。通过半个学期的实践,我觉得在语文高校课堂学习中,优学派电子书包最大的优势就是课前预习的完整全面性、高效阅读的限时竞争性、汉字听写的快捷直观性、作文指导的有效实用性。当然在使用的过程中,也存在因学生个体差异而导致的课堂时间把控问题,因学习能力强弱而引起的学习进度快慢问题以及对优学派电子书包所具有的强大功能没有完全掌握、不能熟练应用等问题。建议通过培训交流、专家引领、优秀课例直播、团队培养等方式,指导大家在使用的过程中尽量少走弯路,多出成果,助力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
一、基本信息 | ||||||||
学校 | 宝鸡高新第一小学 | |||||||
课名 | “扫一室”与“扫天下” | 教师姓名 | 张萍 | |||||
学科(版本) | 语文 北师大版 | 章节 | 11 大与小 | |||||
学时 | 第二课时 | 年级 | 四年级 | |||||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交流课文的思维导图并进行展示,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方法。懂得做人既要志存高远,又要脚踏实地的道理。 3、理解“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特殊含义以及课文中反问句的含义,结合上下文理解并积累“污浊、满不在乎、理直气壮、轰轰烈烈”等词语 |
||||||||
三、学习者分析 作为四年级的学生,对生活中的“大”与“小”有初步的理解与认识,但是认识不够深刻,理解较为肤浅,对“大”与“小”之间的关系、所蕴含的道理把握不够准确、分析不够全面。有的学生有着远大的理想,但不能脚踏实地;有的学生关注身边的小事,但没有高远的志向作为目标和动力。 |
||||||||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 重难点分析: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读懂这个故事的寓意,人既要顶天立地,又要脚踏实地;实现远大的志向,要从身边小事做起。 2、理解“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特殊含义以及课文中反问句的含义。 解决措施: 1、自主阅读课文,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表现自己对课文结构的理解把握,在课堂上通过小组交流、班级展示的方式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2、通过创建的选择试题引导学生在理解“扫“的本义和引申义的基础上品读课文,进而理解“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特殊含义。通过找反问句、改陈述句,对比朗读、体会感悟的方式引导学生品读课文,理解“大事”与“小事”之间的关系。 3、出示陈蕃的资料,了解陈蕃所取得的成就,过渡到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学习,抓住“沉思“一词,引导学生补白:假如你就是陈蕃,薛勤走后,你会沉思什么呢?你觉得自己应该做好身边的哪些小事呢?从而让学生悟到“人既要顶天立地,又要脚踏实地;实现远大的志向,要从身边小事做起”这一道理。 |
||||||||
五、教学设计 | ||||||||
教学环节 | 起止时间(’”- ’”) | 环节目标 | 教学内容 | 学生活动 | 媒体作用及分析 | |||
开门见山 导入新课 |
0’0”- 1’10” | 关注题目中的双引号。 |
读准课题 质疑双引号。 |
读课题 | 多媒体出示课题 | |||
初读感知 概括内容 |
1’11”- 5’05” | 能准确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
自由朗读,指名汇报, 评价纠正。 |
朗读课文,思考概括主要内容并回答。 | ||||
小组交流 班级展示 |
5’06”-10 ’45” | 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交流课文的思维导图并进行展示 | 1、小组传阅,推荐优秀。2、拍照上传。3、班级展示,评价补充。 |
组内传阅 合作拍照 代表展示 倾听评价 |
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把推荐出来的优秀思维导图拍照上传,以便老师及时了解每个小组对课文层次的理解与把握。通过班级展示汇报、评价补充,有助于每一个学生强化对课文层次的理解。 | |||
默读理解 “扫”之含义 |
10’46”-14 ’07” | 理解“扫”的本义以及引申义 |
读文理解, 完成练习 |
1、自主默读课文,思考。2、完成选择题 | 通过选择题引导学生在理解“扫”的本义和引申义的基础上品读课文,进而很容易的理解了“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特殊含义。 | |||
品读句段 理解“大”与“小” |
14’08”-26’15” |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方法。懂得做人既要志存高远,又要脚踏实地的道理。 | 指导学生品读理解课文三、四自然段,抓住薛勤、陈蕃的语言、神态品读,抓住反问句体会感情。 | 自由大声朗读第三自然段。找薛勤的质疑,指名读、带着感情读。找体现陈蕃态度的词语,完成连线题并汇报。读第四自然段,谈自己的感受 | 通过连线题引导学生感受陈蕃一开始“满不在乎的态度”、“理直气壮的神情”,既有效的指导了朗读,也为后文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
了解陈蕃,补白“沉思” | 26’16”-31’10” | 联系生活实际,做好自己身边的小事。 | 学习陈蕃资料,学习最后一自然段 | 默读陈蕃资料,思考“沉思”的内容并回答,说说自己应该做好身边的哪些小事? | 出示陈蕃资料,了解陈蕃的成就。 | |||
词语听写,全课小结 | 31’11”-39’01” | 积累“污浊、满不在乎、理直气壮、轰轰烈烈”等词语,会认会写会理解。 | 听写九个词语。 | 自主完成听写,说说易错的词语,齐读词语。 | 通过汉听,对本课的九个重点词语进行识记积累,通过每个词语的书写准确率统计,引导学生强化记忆本课的易错词语“寒暄、理直气壮”。通过学生答题情况统计,了解了班上每个学生词语的掌握情况,既表扬了优秀,又达到了分层布置作业的目的。 | |||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