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送别
所属栏目:小学音乐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小学音乐苏少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学唱歌曲《送别》江苏省 - 苏州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小学音乐苏少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学唱歌曲《送别》江苏省 - 苏州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送别》,感受歌曲旋律与歌词完美结合表达的真挚情感。
2.了解中西音乐文化交流的意义,体会“音乐无国界”、“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的真谛。
3.了解“学堂乐歌”及艺术大师李叔同主要艺术成就。
2学情分析
李叔同创作的经典学堂乐歌《送别》学生非常熟悉,但是对它的来及及创作背景知之甚少,因此不能很好地体验其中的情感。本课从中西方音乐交流谈起,引领学生了解歌曲的流传广度以及李叔同创作的故事背景,从中体会情感,学习用歌声抒发歌曲情绪,提高演唱能力。
3重点难点
1.感受歌曲表达的情感,了解中西音乐文化交流的重要意义。
2.能较好地进行二声部轮唱。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一、导入
1.观看视频宋祖英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唱中国江苏民歌《茉莉花》。
2.讨论:什么歌?谁在唱?在哪里?你会唱吗?
师:音乐是一座桥梁,是没有国界的语言,它会在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之间渗透,交融。请欣赏意大利歌剧《图兰朵》中的表演片段。
3.欣赏意大利歌剧《图兰朵》中带有《茉莉花》曲调的唱段。
师:你听到熟悉的旋律了吗?你的发现是什么?
生:外国的音乐作品会采用中国民歌的曲调,意大利歌剧中融入了中国民歌的元素。
师:那么,你的疑问是?
生:中国的歌曲是不是也会采用外国的曲调呢?
活动2【活动】二、了解歌曲来历,学唱歌曲
1. 欣赏独唱《送别》的音画视频。(第一段歌词)
2.讨论:你熟悉这旋律吗?歌名?谁的作品?
师:这是一首典型的中西合璧的歌曲。(出示歌曲)它的曲调是(学生观察歌曲后来回答:美国人奥德威创作。)歌词是由我国近现代史上的艺术大师李叔同(出示人物图片)填写的。
3.学唱歌谱,纠错。
4.体验旋律的意境。
师:你觉得这段旋律如何?
生:……
师:这首歌曲原来的名字叫《梦见家和母亲》,是由美国作曲家奥德威创作的。当你看到歌名时会有什 么感想?
生:忧伤……
师:这首歌曲流传于19世纪后期,由涂黑了脸扮演黑人的白人歌手演唱。它旋律舒缓,曲调沉郁。(逐一出示相关图片)表现了游子思乡之情,来看看音乐家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感的?
师:带领学生做高低变化的手势,唱第一、二句:
师:这两句的旋律是如何起伏变化的?
生:从高到低。
师:这抒情的曲调,仿佛是人们在轻声诉说,每一次的旋律下行,又恰似心中的忧伤之情,很好地表现了(离乡的惆怅和对亲人的思念——由学生说出来)
师:(带手势唱第三句)这第三句和前面两句相比,有了什么变化?
生:音比较高,起伏大……
师: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生:显得激动……
师:请大家唱一唱。
师:请看最后一句,它和谁是相同的?歌曲最后情绪回归到了哪里?
生:忧伤,惆怅。(完整唱歌谱或用U哼鸣)
5.了解歌曲流传的背景及创作的由来。
师:李叔同是在日本留学时听到这首歌曲的,当时它已经在日本流传,并被日本的音乐家填上了日文歌词,取名叫《旅愁》。(欣赏日文版的《送别》,既《旅愁》的视频。)
师:李叔同被这深情忧伤的旋律所吸引,并把它深深印在心里。回国后重新填上具有中国诗词韵味的歌词,取名为《送别》。
6.理解歌词中的情境。
(1)配乐朗诵第一段歌词。
(2)谈感受。
(3)跟钢琴齐唱第一段歌词。
(4)解题“送别”。
师:李叔同要送别谁?你如何知道的?歌曲是否一开始就告诉你他要送别知交?先呈现的是什么?
生:景……
师:歌词中呈现了怎样的情景?有何感受?请结合歌词说说。
生:(长亭,古道,芳草,晚风,夕阳,垂柳等)唱第一、二句歌词。
师:这样的景物除了让你感到很美之外,还给你什么感觉?为什么?
师:这种写作手法是诗词创作常用的?
生:借景抒情。
(5)完整演唱歌曲。
活动3【练习】三、再现送别场景
1.看视频,了解送别背后的故事。
2.分角色表演。
角色:李叔同、许幻园。老师旁白。
背景音乐:《送别》的管弦乐版本。
台词:
师:一年冬天,大雪纷飞,李叔同正在家看书,这时,他的好友许幻园前来拜见。
许:(上步,叩门)叔同兄在家吗?
李:(开门)哟,许兄!你怎么来了?快请进!
许:叔同兄,我家破产了,我要走了,特来辞行,就此告别!。”(说完,转身离去。)
李:(望着好友远去的背影,黯然神伤,转身进屋提笔写下)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活动4【测试】四、尝试合唱,了解学堂乐歌
1. 介绍学堂乐歌。
师:清末民初时期,学堂里开设了音乐课,教孩子们唱一些新曲子,这些歌曲大多是借用欧美或日本的现成曲调然后填上新歌词,被称为“学堂乐歌”。当时出现了许多优秀的学堂乐歌,但惟独李叔同的这首《送别》经久不衰,影响深远。这是为何呢?
生:因为……
师;是啊,这首《送别》既保留了西方音乐的旋律美,又体现了中国诗词的意境美,所以,人们会用不同的形式去演唱它。有人为它加上了多声部的和声衬托,让我们来听听效果如何?
2.听合唱版,讨论:加上和声后使得歌曲更加丰满,表现力更强。
3.用相隔2拍的二部轮唱形式体验和声的美感。
注:低声部用“U”哼唱旋律,第三句时与高声部齐唱歌词。
活动5【active.type.pj】五、结束语
师: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她是无国界的。今天我们通过一首《送别》了解了中西方音乐文化的交流,感受了音乐的魅力。让我们牢记那些为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中西交流而做出非凡贡献的艺术大师们,让我们铭记这久远而熟悉的歌声,用歌声传递情感,唱出心声。
欣赏黑鸭子组合演唱的《送别》MV,下课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