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月下踏歌,阿细跳月
所属栏目:小学音乐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人音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二课“月下踏歌”《阿细跳月》湖北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人音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二课“月下踏歌”《阿细跳月》湖北省宜都市实验小学
《阿细跳月》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阿细跳月》是人音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二课“月下踏歌”中的一首欣赏乐器。“跳月”流行于云南弥勒西山彝族阿细人之中,在节日或农闲的月夜里,阿细人喜欢在松林或空旷草坪上举行“跳月”,参加者多为青年男女,小伙子们手拿竹笛、三弦等乐器边奏边舞,姑娘们则随音乐边拍手边舞蹈。作曲家秦鹏章根据彝族“跳月”这一浓郁民族特色的歌舞曲创作的一首民乐合奏曲,乐曲主题音乐由四个乐句组成,整首乐曲主题音乐不断反复,独特的五拍子节奏让旋律活泼跳荡,富有动感,特色鲜明,让我们感受到了彝族人民的独有音乐文化。乐曲共分为三个部分,开头是一个短小的引子,紧接着乐曲以第一小节为动机展开形成主题,运用竹笛等不同乐器的音色和力度、速度的对比,多次变化重复这一主题,显示不断变化的舞蹈场面。最后以快速合奏将全曲推向高潮连接尾声在热烈的氛围中结束。这首乐曲列入国家非遗保护名录、在世界青年大会上获极高评价、代表中国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上演、对发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让更多的人喜欢我们的民族音乐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欣赏《阿细跳月》,加深学生对彝族音乐文化的了解,感受彝族人民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音乐的热爱。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听赏、体验、演唱、舞蹈、即兴填词、听辨游戏等多样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愉悦欢快的情感体验中品味音乐之美,并感受彝族独特的音乐文化。
3、知识与技能:能辨别民族乐器的音色,进一步了解民乐合奏的表现形式。用多种形式体会五拍子的节拍韵律,能够记忆主题旋律并在音乐中听辨,感知力度、速度在音乐中的表现,探索学习彝族“跳月”舞蹈的基本动作。 教学重点:
能够记忆主题旋律并在音乐中听辨。 教学难点:
1、独特的五拍子节拍韵律。2、感受乐曲在音色、速度、力度及音区的变化。 教学过程:
一、听辨乐器,初赏民乐音色之美。
播放分别由笛子、二胡、古筝演奏的《阿细跳月》主题旋律片段,学生聆听并选择。 【设计意图:既是对学生掌握民族乐器的情况的复习与考察,也是对新课中主题旋
律和民乐合奏的铺垫熟悉。】
二、纵情歌舞,体验音乐韵律之美。
1、听赏《阿细跳月》音乐片段,感受彝族人的欢乐。 2、微课介绍《阿细跳月》。
3、完整聆听《阿细跳月》,交流听后感受。 4、模仿舞蹈,感受彝族跳月的基本特点。 5、吟唱主题音乐,感受五拍子节拍韵律。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我着重引导学生根据音乐情绪创编动作,并通过图片展示、“跳月”传说等帮助学生一步一步规范舞蹈动作,更好地表现音乐。并通过引导学生反复聆听、画图形谱、即兴填词等方式帮助学生发现旋律特点,更好地体会四五拍的韵律,从而达到记忆主题旋律的目的。】
三、分段赏析,细品音乐情感之美。 1、听辨主题音乐出现的次数。
2、对比欣赏,感受音色、速度、力度、音区变化给音乐情绪带来的变化。 3、介绍民族乐器大三弦。
4、对比聆听引子和尾声,想象画面。
【设计意图:《阿细跳月》的主题音乐反复出现了十四次,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枯燥,但因为之前有了对主题音乐的熟悉,所以这一环节中,我们采用了集体听辨,并指名学生贴色块的方式来进行,学生饶有兴致。又通过对比聆听,感受音色、速度、力度、音区变化给音乐情绪带来的变化,了解各种音乐要素在音乐中的作用,品味音乐所表达的情感之美。】
四、完整聆听,弘扬民族文化之美。
欣赏中国民族广播乐团演奏《阿细跳月》视频。
【设计意图:带领孩子们欣赏中国民族广播乐团的演奏,一是进一步感受各种民族乐器在《阿细跳月》中的运用,领略民乐合奏的魅力,二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而进一步加强对民族音乐的喜爱和发扬。】
五、演绎表现,展现课堂灵动之美。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演绎。 2、学生谈收获。 3、小结下课。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设计表演并演绎表现,加深对乐曲的理解,在欢
快愉悦的课堂氛围中结束本课。】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