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
所属栏目:高中政治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十课第一框“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南京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十课第一框“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南京市中华中学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教学设计与实录
一、教学内容与学生分析
本课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新修订的教材《经济生活》第十课“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的第一框,课题和教材内容都是全新的,且政治理论性较强,没有之前可以借鉴的教学案例。第二框是具体深入的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征程中,如何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促进中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高效益地发展。通过本框的学习,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有了全面的准确理解和认同,才能为第二框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也才能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践行新发展理念,自觉参与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伟大实践。
2018年的高一学生基本出生于2003年左右,适逢我国经济社会大发展的优越时代,家庭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但相距改革开放之前的年代较远,缺乏前后变化对比的实践和生活经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感性认识不强。加之正处于青春期、叛逆期,特别反对简单空洞的说教。然而青春年少的学生血气方刚,绝大多数充满正义感,只要教育教学方式得当,合情合理,也容易得到他们的理解和认同。
二、设计思路与教学方式
基于教材内容和学生分析,根据2017年新课标精神和要求,着眼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长远发展,充分体现思想政治学科活动型学科课程的特点,尝试采取新课标倡导的议题式教学方式。在教学设计与实施中,从关注“教师的教”向关注“学生的学”转变,更注重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析综合、概括归纳等思维品质和能力,着力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和社会参与等核心素养。围绕“如何准确理解新时代,用心走好新征程?”议题,确立四个话题“新变革”、“新矛盾”、“新时代”、“新征程”,设置若干问题,明确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的不同任务。让学生在智慧学习空间下,利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按要求充分开展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课堂依据学生课前自主合作学习的成果,创设学生熟悉、认可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将党和国家的理论观点政策与生活经验有机结合,在自主辨析的思考中感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力量,坚信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判断,逐步达成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
基于上述分析,确定了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教学目标为:结合实例,叙说我国改革开放,尤其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阐释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懂得发展的宏观要求,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增强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和道路自信,增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自豪感、使命感和责任感,自觉增强本领,积极投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
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和公共参与等学科核心素养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正确理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本课的又一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四、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课前准备
1. 分组分工:全班学生按每组6人分成9个小组。在组长带领下,每3个组分别进行“新变革”、“新矛盾”、“新征程”三个话题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学习任务和有关视频资源下发到“e学习”专用平台)。
2. 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根据课堂教学各环节设置的问题,查阅、收集、整理资
2
料,共同合作完成小组汇报课件,并确定课堂汇报的代表。
3. 教师审核各小组提交课前自主学习成果(课件、文档等),经学生修改后正式提交至“e学习”专用平台,或安装在教学场地专用的电脑上,确保在课堂上正常运行。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在查阅、收集、整理信息等过程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变革和未来美好生活的感性认知,培养分析、综合、概括等思维品质和能力。)
课中教学
教师提醒学生:1. 注意觉察自己内心的变化和感受,尤其在标注※的环节,乐于和同学分享。2. 认真对同学们的表现进行评价,在标注☆的环节结束后,自主进入“e学习”专用平台,对小组汇报情况进行评价和点赞。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在认真观看、聆听同伴分享课前学习成果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祖国的巨大变革,激发内心对未来更加美好生活的期待和憧憬。同时增强尊重他人及劳动成果的意识,学会客观公正地评价同伴的学习情况。)
【特殊年份蕴深意】 那年那事 说一说
教师:同学们,“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你能说一说在中国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这些年份的特殊意义吗?(在学生说出各年份的蕴意后,逐一呈现对应文字,并突出历史交汇期。)
教师过渡并导入新课: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全国人民众志成城、砥砺奋进,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带领中国人民迈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开启了新的征程。怎样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判断迈进新时代的主要依据、新时代的本质内涵是什么?作出这一重大判断的意义何在?如何走好新时代的新征程,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强国?青年学生在新征程上应有怎样的作为?带着这一系列的问题,我们以“如何准确理解新时代,用心走好新征程?”为议题,结合同学们课前自主、合作学习的成果进行第十课第一框“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的深入学习和探究。(PPT呈现课题和议题)
※☆【硕果累累展风采】 合作探究1 新变革
(1)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取得了哪些伟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 (2)分析发生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负责“新变革”话题的小组代表汇报课前学习成果,结合实例回答问题以上问题。 教师点评,并归纳:三个同学,一是从安徽凤阳小岗村和深圳的变化,让我们看到改革
3
开放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二是借助2分钟的沙画视频浓缩的精华,配以自编的解说词,让我们感受到祖国在交通、军事、国防、生态等方便的巨大成就;三是从人们消费方式的不断改进,让我们领略了网络科技的发展;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国从“融入世界”到“引领世界”,逐步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升。同学们说的都非常好!(鼓掌)从经济生活的角度,书上的一组数据更说明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性变革。(学生看书P85)
教师分享信息:南京市中心新街口和学校所在地河西新城的前后对比图;在校园和自主小区里,随手抓拍的蓝天白云图片;小时候,春节期间,外地农民到南京周边农村讨饭的现象很普遍;暑假去邻国旅游,所见所闻,切身感受同样是社会主义国家,却与我国的发展现状相差甚远。
教师:了解了这些变化,你有什么感觉?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呢?请结合同学们的汇报分享,说说你的观点。
学生发言后,教师总结呈现主要原因: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全国人民砥砺奋进,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和发展效益。强调:这些成功的经验应该不断发扬光大。
(设计意图:在强大的视听感觉的冲击下,让学生直观感受我国改革开放,尤其是近五年来的巨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增强学生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增强制度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等。)
教师过渡:从大家的分享来看,我们的国家日新月异,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请问,如果一直过这样的日子,你们满意吗?(学生:不满意或摇头。)你们和家人还想过怎样的好日子呢?
※☆【各抒己见话期盼】 合作探究2 新矛盾
(1)你和你的家人对现实和未来生活还有哪些美好期盼? (2)制约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3)新时代我国社会的重大转变与不变的是什么?
负责“新矛盾”话题的小组代表汇报课前学习成果,回答上述问题。再请其他学生分享不同的美好需要。
教师点评,并归纳:这组同学向我们展示了未来一幅幅科技发达的现代化生活场景,生活空间可以在陆地和太空间穿梭;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的理念得到落实,绿水蓝天不再是奢望;交通拥堵、教育资源不足、分配不公、行贿受贿等均不再是问题;他们还从理论的高度,向我们说明人们不仅有物质需要,还有社会和心理需要,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未来人们已从最初级的生理和安全的需要发展到追求最高的自我实现的需要。听了他们的汇报分享,请问你们内心有什么感受呢?
学生说心声,教师分享同感:健康长久的活着,享受未来的美好生活! 教师:当前制约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呢?刚才小组代表的汇报分享告诉了我们一些答案。
教师概括强调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依据:第一,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我国长期所处的短缺经济和供给不足状况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再讲落后的社会生产已不符合实际。第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领域和重心上已经超出了物质文化的范畴和层次,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只讲物质文化需要,已经不能真实地、全面地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第三,影响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其他因素都是由此派生出来的。
4
教师: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了,不变的是什么呢?
学生稍作思考后齐答,教师强调: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关系全局、影响深远。但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并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的课前学习成果汇报和描述,激发学生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创造美好生活的热情;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和把握新时代我国社会的重大“转变”与“不变”的内容。)
教师过渡:根据以上合作探究1和2的学习情况,能不能请同学们概括总结一下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理解?
【总结提升更认同】 合作探究3 新时代
(1)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进新时代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2)新时代的本质内涵是什么?
(3)作出这一重大政治判断的意义何在?
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归纳并强调迈进新时代的四个主要依据并在PPT上显示关键词:实践基础(我国改革开放,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性变革)、直接依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理论标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有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和特殊时期(“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
教师: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本质内涵做了高度凝练和科学概括。请同学们齐读“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教师:习主席关于新时代的表述,分别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高度凝练和科学概括的? 教师带领学生边分析,边在PPT上对应显示关键词:时代的历史脉络、时代的实践主题、时代的人民性、时代的民族性、时代的世界性。
教师:请哪位同学简单概括一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本质内涵?
学生发言后,教师PPT呈现:简言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本质上就是中华民族实现强起来的时代,我们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教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一历史方位的准确判断具有重大意义。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分别用“三个意味着”概括了对中华民族的“历史性意义”、对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政
5
治性意义”和对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借鉴的“世界性意义”。(PPT对应呈现关键词) (设计意图:在前面两个探究活动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拓展和挖掘,通过师生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全面准确的理解。)
教师过渡:同学们,经过以上学习和总结,我们理解了走进新时代的主要依据、本质内涵和重大意义。责任在肩,任重道远。新的时代已经进入,新的征程已经开启,经济社会的发展还将继续。如何在理解新时代的基础上,用心走好新征程,切实解决新的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呢?
※☆【畅想未来绘蓝图】 合作探究4 新征程
(1)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党和国家的宏观要求与规划安排是什么? (2)如何在新征程中,将职业梦想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紧密结合,充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负责“新征程”话题的小组代表汇报课前学习成果,回答问题(1)。
学生发言后,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从2020到2035再到2050,两个15年的具体目标不同,是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再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跨越,体现了中华民族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复兴中国梦从理想成为现实的历史过程。党和国家宏观要求的重点是: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将在第二框详细学习);准确判断我国所处的历史阶段、基本国情和国际地位(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党和国家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仅在目标的表述上增加了新内容);分两个阶段,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坚持量变到质变的原则)。(PPT逐一呈现)
教师总结过渡:明确了党和国家的宏观要求与规划和具体安排,必须贯彻落实。作为国家的一份子,我们青年学生应该有怎样的作为呢?课前请同学们看了两段视频。中科院院士林俊德26岁便带领团队发明了导弹自记仪,他参与了我国全部45次导弹发射,最终为争取时间保存科研数据,放弃手术治疗。而清华娇子梁某经历了本科、硕士、博士的学习,27岁尚不能做出职业选择,还要询问高晓松等人。视频中最让你感动、最触动你内心的是什么?(稍作停顿,让学生在内心沉淀、体验自己的感受后再分享。)
教师:请结合视频和你的感受,并根据今天课堂学习的情况,畅想未来。“我与2035、2050有个约”,同学们写下自己的愿望,统一放入两个时光礼盒中,请班长和政治课代表负责封存,到时相聚再打开。现场请两位学生代表进行1分钟演讲,谈谈自己的未来设计。
学生演讲后,教师点评并总结:我们要努力学习本领,把职业梦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相结合,在岗位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通过今天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进一步感受新变革、把握新矛盾、理解新时代,迈上新征程,共同创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6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的感受与体验,对比林俊德和梁某在相似年龄段却有不同作为和人生经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理解党和国家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所提出的要求与规划和安排,激励学生把个人理想和国家发展紧密结合,自觉投身新征程,充分实现人生价值。)
课后作业
1. 在这节课的学习中,你最突出的感悟和收获是什么?请分享至e学习专用平台。 2. 根据课前和课堂表现,对小组成员的学习态度及表现进行自评和互评,组长上报各组评价结果。
3. 完成同步习题。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目标达成情况,多元评价学生学习过程的表现情况。)
【专家点评】(杨维风,南京市第十三中学副校长,全国优秀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中学正高级教师)
本课是高一教材中的新课题、新内容。教师按照新课标要求开设这节展示课,有勇气,不容易、不简单,很出彩!总体来说,这节课教学目标更加重视学生成长,教学内容更加重视联系生活,教学过程更加重视学生活动,教学方法更加重视学生体验,教学效果更加关注学生情况,充分体现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具体来说有以下亮点。
开展议题式教学,充分体现了思想政治学科的活动型学科课程特点。本课以“如何理解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议题为纽带开展教学活动,环环相扣,体现了“课程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课程化”,教学目标的实现水到渠成。
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结合学生的实际,紧紧联系学生所了解的实例展开教学。教师仅是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引导者,是学生问题解决的帮助者、点拨者。
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突显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德育是主体内化的过程。本课通过学生课前社会实践、课堂合作探究和课后拓展延伸等活动,以境激趣、以境启思、以境育情。学生身临而入境、体验而知理,启发思考、启迪思维、形成思想,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动、感恩于党和人民的伟大创举,激发参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热情,将培养学生政治认同和公共参与等学科核心素养落在了实处。
利用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拓展教育资源和教育空间,促使教学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学生课前通过网络搜集、筛选有效信息,制作多种多样的汇报成果,丰富课堂内容和呈现方式,增强教学效果。相关环节设计了学生互评点赞等功能,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合作竞争的意识和能力。
注:本课是江苏教育报刊总社和南京市中华中学面向江苏省内外学校,联合举办的“让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落地生根”主题教学展示活动中开设的展示课。以此课为例撰写的文章“‘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教学实录”已发表于中文核心期刊《思想政治课教学》2019年1期。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