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vip会员 | 优质课网_收录全国及各省市最新优质课视频,说课视频,名师课例实录,高效课堂教学视频,观摩展示公开示范课视频,教学大赛视频!

在线播放:人教版高中必修四第六课辛弃疾词两首《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北京

联系本站客服加+微信号 zz88181 或QQ:983228566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视频简介:

人教版高中必修四第六课辛弃疾词两首《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北京

视频标签:辛弃疾词两首,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所属栏目:高中语文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人教版高中必修四第六课辛弃疾词两首《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北京

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及教案:人教版高中必修四第六课辛弃疾词两首《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北京市第十二中学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课堂设计 
【教学目标】 
1.赏析词中的借景抒情和用典抒情,探究作者情感和作品意蕴; 2.诵读感悟辛词的豪放风格,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赏析词中的借景抒情和用典抒情,探究作者情感和作品意蕴。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表演法。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了解作者相关知识,熟读本词,查找典故资料。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位作家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出身行伍,以武起事,以文成业”。他曾率领区区50几个士兵勇闯敌营,活捉了为金人效力的叛徒张安国,然后扬长而去;他曾谋略超群、创立了地方武装镇守一方;他一生备受排挤、屡遭贬谪,有心杀贼,却无路请缨,只能在慷慨悲歌中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的爱憎情感,最终成为南宋词坛上最耀眼的一颗明星。他就是—— 生:辛弃疾。 
师:对,他就是“眼光有棱,足以照映一世之豪;背胛有负,足以荷载四国之重”的豪放派代表词人辛弃疾,正如梁衡先生所说:“积北宋南宋三百年的历史,才出了一个辛弃疾。”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一首词——《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赏析词中的景物描写以及所引典故,从而探究作者的思想情感,体会作品的意蕴。 
师:首先我们先请一位同学来给大家朗读一下这首词。其他同学认真听朗读。 生1:朗读《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师:某某某同学朗读得非常流利,我们似乎能感觉到一种淡淡的悲哀之情。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这首词,体会辛词独特的情感韵味。 
师:课前老师已经让大家做过预习,并且通过初读诗词,我们知道这首词的上片以写景为主,下片主要以言志为主。在赏析过程中,我们主要围绕着以下几个问题来展开,那们请同学们来思考第一个问题: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色?注意,在诗词鉴赏中,涉及到景物描写的,我们可以从这样几个角度分析:作品中主要写了什么景物;这些景物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是用什么手法表现出来的?最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师:谁能结合老师的建议,来分析一下开头两句“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生2:写了天,写了水。 
师:某某某说写了天,荆楚大地,天高地远;写了水,秦淮之水,静静东流,最终流入水天相接之处。那么这里的天、这里的水是在怎样背景下的呢? 生2:是秋季里的天和、秋季里的水。 
师:对,天也好,水也好,最终都融入到一片茫茫的秋色中。词人在词中用“千里”、“清”、“无际”来修饰“秋”,这样写出了天和水的什么特点呢? 生2:壮阔。” 
师:好。天高地远,一片凄清悲凉的景象;秋水悠悠,一望无际。在“秋”的背景下,写出了天和水壮阔辽远的特点。除了之外,作者还写了什么景物呢? 生2:山,也就是“遥岑”。赏心亭周围的山非常美,因为作者说那是“玉簪螺髻”。 
师:山非常的美,像妇女头上戴着的簪子和盘着的发髻一样,既写出了山的陡峭,也写出了山姿态的优美。那么作者面对这样美丽的远山时,心情怎么样呢? 生2:作者心情不好。 
 
                           
                  
                           
                                      

师:为什么这样说? 
生2:作者说献愁供恨。既然作者看到的是“愁”和“恨”,就是说明作者的心情不是很好。 
师:他说得很好。作者站在赏心亭上,极目远眺,看到玉簪螺髻似的远山,但是这山并没有给自己带来情感上的愉悦,反而给自己带来的是“愁”是“恨”,那么这“愁”和“恨”是谁的呢? 生2:是作者的。 师:“愁”和“恨”是作者的,但作者却将这“愁”“恨”说成山给自己带来的,他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了不具备情感的客观事物身上,借此表达自己内心的苦闷之情。 师:以上几句,从“楚天”、“秋水”写到带来“愁”和“恨”的“遥岑”,一望无际的楚天之下,悠悠东流的秋水之上,是玉簪螺髻似的山峦,它们为词人带来一丝忧愁,所以下面笔锋便由景及人、由物及我,转向词人自己。 
师:那么第二个问题就随之出现了:词人是以怎样的形象展现在作品中的呢? 生3:他是一个游子。 
师:好,他抓住了一个关键词——游子。“游子”是什么意思呢? 生3:“游子”,离家远游的人,是词人自称。 师:作者在“游子”前加了一个修饰词“江南”,你怎样理解“江南游子”呢? 
生3:辛弃疾本是山东济南人,现在在建康,虽身在江南,却非常思念家乡,所以他很孤独,无依无靠。而且他始终认为自己是大宋子民,北宋败了,投奔到南宋,可是南宋统治集团不把辛弃疾看作自己人。对他一直采取猜忌排挤的态度——招之则来,挥之即去,致使辛弃疾觉得他在江南真的无依无靠。 
师:所以内心酸楚、悲哀之情就自然而然就流露出来了… …那么这个“江南游子”出现在怎样的背景中呢? 
生3:落日楼头,断鸿声里。作者看到的是夕阳西下的情景,听的是离群大雁的哀鸣声。 
师:在这样的背景下,词人的形象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自己这个从北方来到江南的游子,黄昏时候站在赏心亭上,看到夕阳下落,听到断鸿鸣叫,不禁感到孤独寂寞,内心十分伤感。那么请大家思考一下这几句包含有更深一层的意思。请大家结合着“落日”、“断鸿”这两个意象,探讨一下这一句还有没有其他的含义呢?现在请大家四个人一组,分组讨论。(学生四人一组分组讨论) 生3:词人以“落日”隐喻国家形势,半壁江山岌岌可危。 
好:这个观点挖的很深。刘长卿在《清明后登城眺望》中曾写到“长安何处是,遥指夕阳边。”“落日”、“夕阳”、“残阳”等古诗词中经常用来比喻国势,而且还是衰颓的国势,唐末师僧虚中就曾说“残阳落日,比乱国也。”落日象征着宋朝那岌岌可危的形势,在这样的背景下,“断鸿”该怎样理解呢? 
生3:以断鸿暗示自己如失群的孤雁,立志报国而无所依归。 师:好,不仅是“孤雁”,而是还是“失群”的孤雁。辛弃疾想要报国,无奈南宋朝廷不把自己当做自己人。这首《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作于淳熙元年(1174)辛弃疾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他二十三岁来到南宋,到写作这首词时已经过了十多年了。这期间,他曾多次上书,如给宋孝宗的《美芹十论》,给宰相虞允文的《九议》,结果都未受到采纳。同时,朝廷对他不能信任,因为辛弃疾的祖父辛赞曾经在金朝为官;辛弃疾本人曾参加过农民起义军;同时他也是个意志坚决的主战派。辛弃疾的这三重身份,都触犯了当权者的忌讳。所以,辛弃疾南渡归宋的十余年,一直未受到朝廷重用。他在南宋朝廷找不到知己,找不到志同道合的人。这里的“断鸿”在我们的词中表达了孤掌难鸣、想要报国无奈形单影只无所依归的感情,所以他是“失群”的。词人站在赏心亭上,想到国势危殆,犹如摇摇欲坠的落日,因而触景生情,黯然种伤神。词人用“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来烘托后一句“江南游子”,以突出作者异常孤单的处境。 
师:那么词人的这种“举世独立”的悲伤之情是如何宣泄出来的呢? 生4:通过动作来表达。 师:哪些动词呢? 
 
                           
                  
                           
                                      

生4:看、拍。 
师:怎么来理解“看了”、“拍遍”呢? 生4:“看了”,把吴钩看了一下,“拍”表明作者内心充满怒气,于是便使劲拍栏杆。不仅“拍”,而且“拍遍”,表明作者内心极其愤怒,把所有的栏杆都拍了一遍,表明愤怒之情的强烈。 
师:好,他在分析过程中,能够抓住动作所表现出来的情感。这很好。但前一个动词“看”这里我们需要在补充一下。“看了”,当看过、看完讲,实际上包含着看了又看的意思,这是第一个动作。辛弃疾一遍又一遍地抚看着宝刀,是怜惜“物不尽其用”。吴钩是宝刀的代名词。李贺《南园》诗中就有“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的句子。“吴钩”,本应在战场上杀敌,但现在却闲置身旁,只作赏玩之用,把作者虽有沙场立功的雄心壮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也烘托出来了。他由物及人,想到我辛弃疾虽有满腹文韬武略,但无法施展,正如这宝刀被闲置一般。胸中之苦闷需要发泄,于是,他便“栏杆拍遍”。 
师:大家想想,除了这两个动词之外,还有没其他的动词呢? 生5:还有一个“登”字。 
师:嗯,他分析得非常准确。作者是为了消愁解闷才登上赏心亭的。无奈赏心亭上并不赏心,山水之景反而让词人心情变得更加沉重,因此他通过一次又一次地抚摸吴钩、拍遍一根根栏杆来把自己的苦闷之情表现出来。可是即便如此,作者的情感得到别人的理解了吗? 生6:没有人。因为词人写到“无人会,登临意。”  
师:所以这六字便是辛弃疾为“世无知音”发出的深深的哀叹。我们来总结一下上片:俗话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开篇写景,这些景色描写又牵动了词人的心绪,上片即景抒情,表现爱国忠心无人理解的痛苦。(板书:上片:江景、山景、游子、行为——借景抒情) 师:作者并没有说是什么原因使得远山给他带来“愁”和“恨”,“愁 的是什么?” 恨”的是什么?我们却不知道。“登临意”的具体内容我们一无所知,于是词的下片就扣着“登临意”三字去展开抒情和议论。这也是我们本节课的第三个问题,即作者的内心究竟有着怎么样的复杂情感? 
那我们接下来就分析一下下片。下片十一句,用了四个典故,请同学们说说,这些典故原来的意义是什么? 
生6:第一句“休说鲈鱼堪鲙,尽西风、季鹰归未?”说的是张翰。季鹰是张翰的字。张翰是吴地人,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而思念故乡的莼菜羹,鲈鱼鲙,于是辞官归家。辛弃疾用这个典故的是说,家乡的美味让人思念,但现在南宋朝廷偏安一隅,尽管秋风起了,自己思乡心切,却是有家难归。第二句“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说的是许汜和刘备。东汉末年,有个人叫许汜,去拜访陈登。陈登胸怀豪气,喜欢交结英雄,而许汜见面时,谈的却都是“求田问舍”(买地买房子)的琐屑小事。陈登看不起他,晚上睡觉时,自己睡在大床上,叫许汜睡在下床。许汜很不满,后来他把这件事告诉了刘备。刘备听了后说:“当今天下大乱的时候,你应该忧国忧民,以天下大事为己任,而你却求田问舍。要是碰上我,我将睡在百尺高楼上,叫你睡在地下。” 第三句“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说的是桓温。据《世说新语•言语》,桓温北征,经过金城,见自己过去种的柳树已长到几围粗,便感叹地说:“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树已长得这么高大了,人怎么能不老大呢! 
师:好,那么这些典故中的主人公都有什么样的特点呢?你能否用几个字分别来概括。 生6:张翰——辞官归隐;许汜——谋取私利;刘备——雄才大略;桓温——时光流逝。 
师:他的概括力很强,那么你能不能说一下,作者在这里引用这些典故有哪些用意呢?注意,在诗词文鉴赏中,涉及到典故的我们不仅要知道典故的原意是什么,更要知道作者引用这些典故有哪些用意。这也是我们这节课的重点。 生6:第一个是要抒发了深挚的乡思。 
师:好,他看到了辛弃疾和张翰之间共同的身份特点,即——游子,点出了思乡这种情感。除此之外呢?作者登高远望,看到了缭绕的群山,想到了远处的家乡。但家乡怎样呢? 生6:处于金人的占领下。师:所以此句又表达了对异族入侵的仇恨。但领土被入侵了,我们收复失地不就得了吗? 生6:但南宋统治者并不想也不愿去收复失地。 师:所以作者在这里还表达了什么情感呢? 
生6:想要复国报仇的愿望,同时也暗中流露出对南宋朝廷不思复国的激愤。 
师:所以对于辛弃疾来说在国难当头的时候,自己的抱负是要为国立功,张翰的做法对自己来说是不可取的。那么第二个典故有什么用意呢?  
生6:辛弃疾用此典是进一步申明自己回家乡,既不是像张季鹰为了吃鲈鱼,也不像许汜是为了求田问舍。他不会像许汜那样自私自利,而是要像刘备那样胸怀天下,为国为民。 师:这个典故相对来说意思要更容易理解些。那么第三个典故呢? 
生6:作者想要表明他的内心是十分忧虑的。担心国事飘摇,时光流逝。 师:为什么呢? 
生6:因为作者年纪日益增大,他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收复失地,回到家乡。 
师:对于辛弃疾来说,此刻他站在赏心亭上,目光顺着秦淮之水向远处望去。层峦叠嶂的远处,中国的东北正处于金人统治之下,虽然看不到家乡的具体情况,但他知道处于金人铁蹄之下的人民生活在怎样的一种状态中。可无奈统治者并不理解他、信任他、重用他,所以对于作者来说恢复中原的宿愿不知何时才能实现;况且年岁渐增,恐再闲置便再无力为国效命疆场了。这几句也是全首词的核心。到这里,作者的感情经过层层推进已经发展到最高潮。(板书:下片:张翰、许汜、刘备、桓温——借典言志) 
师:下片与上片相比,描写的对象变成了历史人物,他们有正例也有反例,并借此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这样写不仅使词的内蕴更加丰厚,更重要的是作者借古抒怀,表达了自己想要收复中原的雄心壮志,却无奈年华虚度而功业未成的苦闷之情。 
师:好最后一个问题,词人的这种情感有人理解吗?你如何理解词的最后一句呢?  生:他的这种情感没有人理解。“倩”是请求。既然是问句,就表明了词人的情感是无人理解的。 师:好,他把握得非常到位。这么复杂和深刻的情感没有人能够理解。“红巾翠袖”是少女的装束,是少女的代名词。在宋代有一种文化叫“歌伎文化”,游宴娱乐的场合都有歌妓在旁唱歌助酒。这些女子一般是起到祝酒、劝酒的作用,而且能够给予落魄中的客人以精神上的安慰,鼓励他们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恢复斗志。但对于辛弃疾来说,不但政治上找不到志同道合的人,而且连这样的红颜知己也没有,得不到同情安慰,更可悲的是连一个中间传话的人也没有。由此可见,作者孤独到了极点。这与上片“无人会、登临意”相呼应。我们常说“英雄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辛弃疾纵目远观却黯然流泪,内心都是为国为民的担忧而流下来的热血。所以这首词表达了词人的爱国之情和不遇之愁。 师:(全诗总结)这首词立意高远、意境开阔,令我们游目骋怀,它是辛词名作之一,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艺术形式上也非常完美,直到今天仍然具有极其强烈的感染力量,使人们百读不厌。最后我们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再重新读一遍课文。(齐读课文) 
师:好,大家不仅读出了气势,更读出了辛词的悲愤的味道,相信词中的许多句子都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很多同学对辛弃疾产生了兴趣。法国著名学者帕斯卡说过:“人类所有的才能之中与神最相近的就是想象力”。课前请同学们查阅一些资料,结合本词写一个小的课本剧,想象你们自己就是辛弃疾,我们从大家的优秀作品中甄选出一篇,为大家表演出来。下面就让我们跟随他们的脚步一同登临赏心亭,一吐胸中的块垒。有请我们的演员。 生8等:课本剧表演。(见附录)  
师:感谢我们几位同学给大家带来的精彩表演,从他们的表演中我们仿佛能够看到千里清秋的悲凉、江南游子的孤独和栏杆拍遍的愤怒,一位伟岸的忧国忧民的词人形象浮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再一次把掌声送给我们的同学,感谢他们的激情表演。那么课下请大家阅读《水龙吟》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两首词作,从人生态度的角度,深入感受辛弃疾和苏轼词作的不同魅力。 五、板书设计  
 
                           
                  
                           
                                      5 
    上片:  景色:江景、山景、游子、行为 
                                                   爱国之情 不遇之愁 
下片:  言志:张翰、许汜、刘备、桓温  
 
                           
                  
                           
                                      6 
                          学生创作的课本剧 剧本作者:北京十二中 高一(9)  杨世钊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时间:淳熙元年1174年秋的某一天 地点:建康赏心亭 
人物:辛弃疾  范氏(辛妻范采苹) 天气状况:多云  
旁白:秋风瑟瑟,江水东去。辛弃疾独自站在赏心亭上,远眺被烟云弥漫挡住的北方群山。 
他长叹一口气,席地盘腿而坐,把挂在腰间的宝刀取下置于双腿之上。先是轻抚刀柄,顺着绣龙纹一直捋到刀尖,一双深邃的眼睛,仿佛透过了天地看到了整个世界;慢慢地他又站起身,注视着远方,一面低吟着《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 
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烟雨却低头,望来终不来。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这时,妻子范氏,穿戴着朴素的一袭襦衣。她双手捧着茶杯,极静的走到辛弃疾身旁。 [女]:如此青山美景,夫君,却为何来“一身的愁”? [辛]:只是叹气,沉默不语 
[女]:望向亭外,不知北方战事如何,夫君还在为此事担忧吗? 
[辛]:是啊。眼下金国兵犯我大宋北界,占我汴京,害我人民。我身在南方,心有余而力不足啊。虞老先生日夜奔忙操劳而死,当今圣上更加失去了对金作战的信心,北伐之事不再提起。朝廷里人人灰心丧气,但大宋像我一样壮志凌云渴望报国戍边的人不在少数,可却都被朝廷的种种举措寒了心。哎…… 
(辛弃疾将刀一手托起,一手再三抚摸,突然一下劈在亭子的护栏上,。范氏被这突如其来的一下吓了一跳,辛正要拂袖而去)范氏低声问道: [女]:你的志向可还在? 
(辛听此句后,愣住了半晌。嘴里发出略干涩的声音。) 
[辛]:当然在。可我如今落魄似街边的乞丐,还从何谈起壮志报国。想当年东汉乱世,刘玄德领天下之仁义,欲复汉王朝之盛景。东征西战,破敌无数。其左右更有翼德、云长、孔明等贤能之辈。再观吾辈,且不提天下黎民疲于战争之苦。就算有人要领兵出征,朝中佞臣一定会极力阻拦。当年我大宋迁往临安初年,尚有岳帅总领朝中重兵。可奸臣秦桧却内通外敌,加害于他。 
(辛弃疾讲到此处,不禁泪成两行而下,拂袖拭泪,那女子静静站在身旁,手抚辛弃疾肩膀安慰道) [女]:也可以做像西晋张翰一样的人物啊,放荡不羁,不守礼法约束不也是很自在的一种生活方式吗。 
[辛]:不!安逸的生活无法平复我心中的亡国之痛!可惜时间飞逝,转眼我已经是而立之年,却只在这建康弹丸之地当一个小小的通判!(极其愤怒的将茶杯摔在地下)个人的安危我早已是抛之脑后,我一腔热血愿为江山社稷抛洒! 
(辛又是长叹一声,转过身来,再次目视远方,良久回过神来,作流泪状)  [女]:红巾翠袖揾英雄泪(无言的擦泪动作)。二人慢慢退下,边退边诵。  远处传来一阵吟诵: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 -----更多视频请在本页面顶部搜索栏输入“辛弃疾词两首,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其中的单个词或词组,搜索以字数为3-6之间的关键词为宜,切记!注意不要输入“科目或年级等文字”。本视频标题为“人教版高中必修四第六课辛弃疾词两首《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北京”,所属分类为“高中语文优质课视频”,如果喜欢或者认为本视频“人教版高中必修四第六课辛弃疾词两首《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北京”很给力,您可以一键点击视频下方的百度分享按钮,以分享给更多的人观看。优质课网 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您的支持,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有问题请【点此联系客服QQ:983228566】 -----

优质课说课大赛视频
关闭
15139388181 微信:15139388181
QQ:983228566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优质课网_手机微信
加入vip会员
如何观看本站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