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雨巷
所属栏目:高中语文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第2课《雨巷》湖南省优课
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及教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第2课《雨巷》湖南省优课
雨巷
戴望舒
【教学目标】
1、知人论世,了解作者及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2、品味诗之意象、领悟诗之意境,体悟诗之真情,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3、把握诗歌的象征意义,逐渐养成良好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领悟诗情,获得情感体验,感受其艺术性。
【教学难点】
1、诗歌象征意义的分析
2、培养学生由景入情的感悟能力。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诵读法(配乐)、创设情景引导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型】
新授课
【预习指导】
了解作者及相关背景;生字词及熟读文本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有人说爱情是心与心的碰撞,有人说爱情是黑暗中闪闪发光的宝石,也有人说爱情令人痛苦。是啊!因为爱情,孟姜女哭倒万里长城,卓文君奔向司马相如;因为爱情,林黛玉含恨焚诗稿,祝英台忍悲赴黄泉。泰戈尔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就站在你的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有那么一个地方,有那么两个人,有那么两把油纸伞,发生一个那样的故事。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雨巷》,走进那个故事。 二、作者及其写作背景介绍 (一)作者简介
戴望舒(1905—1950),中国现代著名诗人。著有诗集:《我的记忆》(《雨巷》收入其中)《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 创作风格:早期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影响,
意象朦胧、含蓄。代表就是《雨巷》。后期(抗战爆发后)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情感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积极、明朗。代表作是《我用残损的手掌》。
(戴望舒短暂的一生:小时候一场天花,在他脸上留下疤痕,生活忧郁。即使后来在创作上取得成就时,感情上也是一波三折。他喜欢上好友施蛰存的妹妹施绛平,但并没有得到回应。戴望舒以跳楼相要挟,但三年后施绛平还是移情别恋,最后不得不结束他近八年的恋情。婚姻上也是不幸的,1936年,与小他12岁的穆丽娟结婚,这场婚姻仅维持四年。1940年俩人离婚。两年后,戴又与小他21岁的杨静结婚。生了两个女儿,到1948年又以离婚结束。1950年二月去世。) (二)时代背景
《雨巷》产生于的1927年夏天,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代。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原来热烈响应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潮坠入冰的深渊。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们的痛苦中陷入彷徨迷惘,他们在失望中渴求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霾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虹。 三、诵读整体感知 (一)初读,检查生字词
(二)指导阅读,用朗诵声传达情感。
1、边听配乐朗读,边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①注意本文的节奏和停顿
②本文的感情基调是什么?(你会体会到作者基本的感情是什么?基调) 明确:忧伤,凄凉,哀怨,彷徨 概括为低沉幽怨 2、学生自由读(配背景音乐) 3、学生示范读
四、分析鉴赏—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意象美 (一)创设意境,了解诗情。
1、我们已经初步感知该诗歌的感情基调,那我们还可以通过文本哪些信息领悟到诗歌的基本情感?
明确:事物:雨巷,丁香,油纸伞,篱墙;人物形象:“我”“姑娘” 2、引出诗歌意象的内涵
意象:诗歌中蕴涵着诗人思想情感的景象或物象。简单来说,就是传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人或物。
3、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意境的内涵 意境:在诗歌中,由一个或几个意象所形成的氛围,这个氛围有一个特定的名称。 (二)联想分析
1、联想一下我们的生活实际,同时我们也结合诗中的字眼,假若我们走在巷子里,给我们一种怎样的感情?
①雨是什么样的雨? (细雨或梅雨)
细雨给人怎样的感觉?(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伤感) ②文中的小巷是怎样的?诗人在诗中是怎样描绘的?(寂寥 空巷)
③文中多次提及油纸伞,它给人的感觉?(古典、怀旧、伤感)
④请大家综合想像一下,无人的空巷,再加上蒙蒙的细雨,湿漉漉的青石板,还有一把怀旧的油纸伞,整个色调给人什么感觉?有没有相关字眼(冷漠、凄清,惆怅)
明确:阴冷迷蒙、破败空寂的背景,给人一种冷漠、凄清、惆怅的心里感受。 (三)典型意象,典型分析
1、“我”是一个孤寂的独行者,似乎在期待什么?在追求什么?
在追求姑娘吗?文中的姑娘又是怎样的?俗话说,美丽的事物总是和姑娘联系的,诗中用丁香来概括姑娘的整体特征,诗人为什么用丁香,而不用玫瑰、牡丹或百合花一样的姑娘?
明确:丁香花,丁香形状象结,开在暮春时节,开花为白色或紫色,丁香花虽美,但容易凋谢。所以丁香为象征的姑娘也是容易消失离去的。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在我国古典诗词中,丁香象征着美丽、高洁、愁怨。如李商隐的诗“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2、诗人将丁香与姑娘结合,凸现姑娘怎样的人物形象?
明确:美丽,高洁,结着愁怨,彷徨; 冷漠, 凄清,又惆怅;太息,凄婉迷茫;静默,消散
3、从整篇文章来看,“我”对“丁香般的姑娘”的追求、向往。 (四)小组活动探究:文章的主旨
1、结合诗人的经历和写作背景,展开联想,诗中的"雨巷„„丁香般的姑娘"和"我"让你联想到了什么?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到底是什么?(以小组为单位,自由讨论,各小组派一名学生代表回答问题) ①"雨巷"象征了黑暗压抑的现实;
"雨巷"象征了大革命失败后,革命事业陷入低谷; "雨巷"象征了人生际遇上的低谷。 ②"我"是一个心事重重的知识分子形象;
"我"是一个苦闷的、人生的追求难以实现的知识分子形象; "我"可理解为一个失恋者的形象,这是一首爱情诗,表现了"我"失恋后仍苦苦追寻的执著情感。
③"丁香般的姑娘"象征了诗人在大革命失败后苦苦追求的革命前景和希望; "丁香般的姑娘"可理解为诗人理想中的恋人形象; "丁香般的姑娘"可理解为生活中一切美的事物; "丁香般的姑娘"就是作者自己的真实写照,整首诗表现了诗人渴望遇上与自己有同样思想和感情的友人的心情。
2、①整首诗可理解为诗人在革命遭受挫折后,找不到出路,但不甘沉沦的精神痛苦与迷茫。
②整首诗还可以理解为诗人对生活中美好理想的追寻的心路历程。 3、教师总结:
①痛苦的心境(失恋)。诗人爱上施蛰存的妹妹,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平生第一次受挫。
②黑暗的现实。1927年蒋介石的“四一二政变”,汪精卫“七一五”政变。“宁可错杀一千,也不可放过一个”的血色恐怖,这使诗人陷入迷惘之中,找不
到出路。诗中那个阴冷潮湿、断篱残墙的雨巷让我们想起1927年的那个社会。 五、总结鉴赏新诗的方法:(学生自我总结我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一)知人论世
(二)体会诗人情感 (三)抓住诗歌意象 六、课文总结
西方有一句名言:"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确实,诗歌的鉴赏就是欣赏者通过艺术想象进行再创造的过程。刚才同学们的理解合乎情理而又富有创意,同学们对诗歌的主题有多种理解,但是任何诗歌的欣赏都不能离开诗人的个人经历和创作背景,大革命失败的背景以及悲痛的经历一定会在诗作中得以体现。因此,有同学将这首诗理解为委婉地表现了诗人在黑暗现实中找不到出路却又不甘沉沦的精神痛苦与迷茫,我认为这样认识更为准确、合理。 六、作业布置
带有感情的熟读并背诵《雨巷》。 七、板书设计
雨巷
知人论世(忧伤)
诵读体验情感 抓意象,体象征 爱情诗?黑暗现实?
新诗鉴赏方法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