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 巷(学案)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运用解读意象的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体会本诗所表达的情感。
2、通过“抓意象”的方法进行写作训练,学生尝试写一首现代诗歌或散文。
二、作者简介: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州人。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1924年考入上海大学文学系,1925年转入震旦大学法文班,1928年发表成名作《雨巷》,1932年参加施蛰存主编《现代》杂志的创作,并成为30年代“现代派”诗人群体的领袖。
《雨巷》最初发表在1928年《小说月报》上,作者时年22岁,引起很大反响,叶圣陶称《雨巷》“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戴望舒也因此诗获得
“雨巷诗人”的称号。
三、教学过程
(一)读诗
1、重点字词:
撑着( ) 寂寥( ) 彳亍( )
彷徨( ) 颓圮( )
2、你最强烈的情感体验是什么?
3、该用怎样的感情基调去朗读?
(二)悟诗
1、如何深入理解一首诗或词:
知人论世、了解题材、解读意象、移情想象
2、知人论世
(1)失恋的痛苦:
在爱情上,戴望舒第一次的恋爱在1927年,他爱恋着同学施蜇存的妹妹,后来恋爱失败了,戴望舒十分痛苦。
(2)现实的黑暗
《雨巷》产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黑暗的时代。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原来热烈响应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潮堕入了夜的深渊。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们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们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霾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虹。 “四.一二”政变后,他隐居江苏松江,在孤寂中嚼味着“在这个时代做中国人的苦恼”。他这时候所写的《雨巷》等诗中便自然贮满了彷徨失望和感伤痛苦的情绪。
(3)作者生活背景(从作者的成长经历,来了解作者的性格特点)
少儿时期一场天花毁了望舒的面容,他的脸上落下瘢痕。这个生理上的缺陷,常常变成别人奚落的把柄。1931年12月,戴望舒的中学同学张天翼在《北斗》杂志上发表一篇题为《猪肠子的悲哀》的小说,小说素材之一就是戴望舒的生理缺陷。而他受母亲的影响,对文学热忱,于是他总是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个人的创作诗歌上。诗是少年戴望舒的唯有志愿。
戴望舒有过三次婚恋,戴望舒的三次婚恋都是不幸的。
3、解读意象
(1)解读意象的步骤:自然特点——文化意义——修饰语——移情体会
(2)合作探讨:
作者用了哪些意象来营造出怎样的意境呢?请试着找出来,先自己独立思考完成表格,再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
(3)主题探究
问题:丁香姑娘是谁?有象征意义吗?本诗主题是什么?
(三)写诗
写作训练:请以“思念”为主题,选取至少3个意象,合理想象,写成诗或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