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雨巷
所属栏目:高中语文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第2课《雨巷》大连
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及教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第2课《雨巷》大连开发区第八高级中学
新设计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分析和理解本诗的意象和象征意味,能有感情地诵读此诗,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诵读增强对诗歌的感悟力和理解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忧郁惆怅的情怀,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3学情分析
学生是高一理科班学生,现代新诗鉴赏能力比较薄弱,再加上戴望舒所生活的年代距现在较远,学生难以理解戴望舒的情感。因此我在注重学生诵读的基础上,适当联系当时社会背景,即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时期,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作者在这种特定环境中忧郁惆怅的情怀,培养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
4重点难点
重点:
能有感情地诵读此诗,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难点:
分析和理解本诗的意象和象征意味,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5教学过程
5.1第一学时
5.1.1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雨巷》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到过江南的人,总忘不了那里的旖旎风光,古墙、青瓦、小桥、流水,还有蒙蒙细雨,今天我们和戴望舒一起重回江南,一起走进雨巷。
二、介绍作者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 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1929年4月,出版诗集《我的记忆》,其中最为著名的诗篇就是《雨巷》,《雨巷》 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诗人也因此作被称为“雨巷诗人”。叶圣陶称《雨巷》“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三、学生朗读课文,把握节奏,读出诗歌的音乐美!
四、音乐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词的重叠运用,复沓句式的妙用,押韵的位置错综变化,诗行的顿数基本为三顿。
五、教师朗读。
六、学生思考:本文的感情基调? 明确:忧郁 孤寂 彷徨 哀怨 惆怅 迷茫
七、小组讨论:这首诗里写了哪些意象?各有哪些特点?
明确:油纸伞、雨巷、丁香花、姑娘、篱墙、我
油纸伞:油纸伞本身就给人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感觉。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结合起来了。时间是在暮春,在寂寥的雨下,凭添了一份冷漠、凄清,撑一伞风雨独立消魂的形象。
篱墙:哀怨、凄凉、衰败 。
雨巷:小巷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再加上蒙蒙细雨,意境充满了朦胧美。
丁香:丁香开花在仲春时节,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说春天丁香是愁品。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颜色都不轻佻,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丁香是美丽的、高洁的、冷艳的,也是愁怨的、 哀怨的。
唐·李商隐《代赠》 中有“ 芭蕉不展丁香结, 同向春风各自愁。”
南唐·李璟《浣溪沙》中也有“ 青鸟不传云外信, 丁香空结雨中愁。”
丁香姑娘:美丽,高洁,结着愁怨; 冷漠, 凄清,又惆怅;太息,静默,凄婉迷茫。
我:忧郁、孤寂、彷徨、哀怨、惆怅、迷茫。
八、介绍诗歌常见意象
意象:是诗歌中表现诗人情思意趣的感性对象。意象是局部的、具体的。
意境: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的境界和情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意象类别:
植物类:芳草、芭蕉、梧桐、松柏、竹子、梅花、兰花、菊花、牡丹、桃花……
动物类:杜鹃、乌鸦、大雁、青鸟、蟋蟀、蝉、猿、燕……
乐器类:笛、羌笛、琵琶……
自然类:白云、水、斜阳、风、烟、霜等……
场所类:西楼、长亭……
如:菊是坚贞、高洁品格的象征(喻人、言志)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杜鹃,以杜鹃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感。“杜鹃啼血猿哀鸣”
九、结合文中其他意象分析“我”为什么会忧郁、孤寂、彷徨、哀怨、惆怅、迷茫?
明确:
1、现实的黑暗:《雨巷》产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黑暗的时代。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原来热烈响应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潮堕入了夜的深渊。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1927年3月戴望舒因从事革命文艺活动被捕,“四,一二”政变后,他隐居江苏松江,在孤寂中嚼味着“在这个时代做中国人的苦恼”。他这时候所写的《雨巷》等诗中便自然贮满了彷徨失望和感伤痛苦的情绪。
2、失恋的痛苦:在爱情上,戴望舒第一次的恋爱在1927年,他爱恋着同学施蜇存的妹妹,后来恋爱失败了,戴望舒十分痛苦。
十、深层理解意象
雨巷:阴暗、悠长、寂寥(形象)
社会:黑暗、漫长、颓废(抽象)
十一、丁香姑娘象征着什么 ?
明确:人生理想 、理想中的爱人。
十二、再读课文,感受美妙的意境,倾听作者内心的声音。
十三、歌曲欣赏 江涛演唱的《雨巷》
十四、作 业:1.背诵全诗。2.请你把本诗改写成散文。
十五、结语:诗人虽然离我们远去,但诗歌的语言正如星星的光辉,永远闪耀在天际。每当细雨迷蒙的是害怕,每当你彷徨迷茫的时候,也许都会想起戴望舒的《雨巷》,都会记得那位美丽而忧伤的丁香姑娘。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