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穿井得一人
所属栏目:初中语文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4课《穿井得一人》安徽省 - 亳州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4课《穿井得一人》安徽省 - 亳州
《穿井得一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在预习的基础上,了解有关寓言的文体知识。 2. 理解课文,积累溉、汲、居、及、于等词语。 3.理解审慎对待传言的道理,并进行现代审慎学以致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领悟所蕴含的道理。 难点
进行现代审慎学以致用 教学方法:
诵读法 、自读与点拨相结合探究拓展法。 教学准备:
ppt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激情谈话 寓言像一把钥匙,可以打开心灵之门,启发智慧,让思维活跃。中国古代有许多这样的寓言,它们就像珍珠一样散布在古代思想
家的作品中,那么什么是寓言呢? 2.生齐读
寓言 :寓:寄托;言:讲道理。
寓言是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道理的文学体裁,它是人民的智慧 、经验和知识的结晶,来源于古代人民的口头创作,借住某种自然物(动物、植物、无生物)或人的活动现象,表达对某种人或社会现象的评价、赞扬、批判或讽刺的作品。
寓言成为一种独特的群体,它的主要特点是:
①一般用一个假托的故事来隐喻,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②大量采用拟人化的手法。 ③具有强烈的夸张和讽刺的意味。
3.今天我们学习《穿井得一人》 板书:穿井得一人 4.介绍《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全书共占十二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吕氏春秋》作为十二纪、八览、六论,注重博采众家学说 ,以道家黄老思想为主,兼收儒、墨、法、兵、农、纵横和阴阳各先秦诸子百家言论,所以《汉书、艺文志》写将其列入杂家。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称之为《吕氏春秋》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 生自由读,划读不懂的字。
2. 听朗读。 3. 师范读。 4. 生齐读。 5. 分组读。 6. 男女分角色读。 三.译课文,理解意思. 1.小组合作.自主译 2.生译课文
译文:宋国一姓丁的人家家中没有井,需到出门(到远处)打水洗涤,因此(他家)经常有一个人住在外面,看到他家打井(成功)之后,他家的人对别人说:“我家打井得一人”。有人听到这话之后就传播给其他人,说:“丁家打井,从井中发现了一个人”。全国的人都谈论这件事,(有人)向宋国国君(报告),使(他)听到这件事。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丁家的人回答说:“(我说的是打井)节省了一个劳动力,不是说从井发现了一个人”。 3.师归纳讲解
①.重点词:溉:浇灌 灌溉; 及:等到 待到; 道:讲述。闻:知道 听说、这里是“使知道”对:应答、回答。 ②.句式:
闻之于宋君 (被动句)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 (省略句)
四.精读课文 分析寓意
①.说话者和误传者的理解是什么?
生答:
师归纳:说话者的意思打井节省了一个人的劳动力,误传者的意思是打井发现了一个人。
②.宋君为什么要派人询问这件事?
生答:
师归纳:宋君不相信这件事,不轻信传言。 ③.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1. 说话要防止歧义。
2. 不要轻信流言蜚语,不要传播未经自己考查的话。 3. 对待传言应采取审慎的态度,调查研究,去伪存真。 ④.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情况?如果有,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
生答:
师归纳: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采取审慎的态度,要有调查研究,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不要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 五.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1.出示ppt课件①——微信传言
2.出示ppt课件②——生活中传销的案子。 六.复习巩固、课堂练习 一词多文
【之】:闻之于宋君【代词,这件事】。得一人之使,【助词,的】。
【闻】:有闻而传之者【听到】。闻之于宋君【使听到】。 【于】:闻之于宋君【使、对】。非得一人于井中【在】。 附:板书设计
穿井得一人 《吕氏春秋》
一. 起因: 穿井得一人 二. 经过:穿井发现一个人
三. 结果:不若无闻也 【认真求证,不轻信轻传】 教学反思 :
本课教学,我通过积极创设引导学生 自立学习的情境,充分实现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由于我为学生创设了自主的空间,本节课中,实现了最高效的自立,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