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所属栏目:初中语文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初中语文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1《孟子》三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海南省优课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初中语文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1 《孟子》三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海南省优课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
林巧星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积累文言词语、名言警句。 2、朗读全文,进一步培养文言语感。 3、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中心。
4、正确理解并认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义并从中得到应有的教育。 教学重点:
1、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理解文意。 2、积累文言词语、名言警句。 教学难点:分析结构,把握主旨。 教学设想:
课前,学生按要求认真预习,把不理解的词句通过查工具书尽快解决,同时,反复朗读,找出认为有用的信息;课中,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多形式的朗读,培养语感,在质疑中积累文言词句,把握文章中心;课后,背诵课文,归纳文言词句。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越王勾践的故事,一灭一振又一灭,导入新课: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二、朗读训练,培养语感。(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情感)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动笔在课本上标出节奏,圈出生字。 2、小组为代表,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检查朗读,学生代表朗读,教师指评。
三、疏通文意:教学设想分5大块(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重点句子翻译) 1、明确学习要求:
(1)理解课文字词,把疑难问题记下来。 (2)理解课文结构思路和中心。 2、小组自主学习、讨论:
(1)结合工具书和课文注解疏通文意。
(2)小组讨论解答疑难问题,组长把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 3、小组提出没有解决的问题,教师鼓励其他小组帮助解决,教师补充。
4、引导学生归纳课文重点词语。 通假字:曾=“增”衡=“横”拂=“弼”
词类活用:苦:使……受苦;劳:使……劳累;饿:使……经受饥饿之苦; 动:使……惊动
空乏:使……受到贫困之苦;使……坚韧 古今义:发:古义:被任用;今义:送出; 举:古义:被举用;今义:举起;
征:古义:征验;今义:出征;喻:古义:了解;今义:比喻。
一词多义:发:舜发于畎亩之中,征于色发于声 国: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国恒亡,则有去国怀乡 四、文章探究: 思考下面的问题:
1、文章第一段例举的这几位古代贤能的人所处的时代不同,但是他们的经历什么共同点? (1)他们出身卑微, (2)他们历经了苦难的磨练,
(3)他们都被提拔任用,做出了一番成就。 2、文章举的这几个例子在文章中有何作用? 引出下文“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这句话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起过渡作用
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5、学习了课文,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发?请谈谈自己的看法。然后三男三女进行一场辩论,正方:顺境出人才,反方:逆境出人才。 五、教师总结 态度决定人生 六、板书
第1段:列举古代六位圣君贤臣起于微贱的事例。(举例论证) 这些事例暗示:逆境对造就人才的重大作用。
第2段:归纳概括第一段的事例。说明困境能造就人才的道理。(道
理论证)
第3段:从个人和国家的角度进一步阐发上述结论。(对比论证) (正面)和(反面)
第4段:点明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论点独成一段,鲜明突出。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