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乡愁
所属栏目:初中语文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3课《乡愁》江西省优课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乡愁 余光中 教案
教学目标:
一、 导入
2017年12月14日是一个让人悲伤的日子,这一天,全国人民的悲伤愁绪都给了这个老人家。有人说道:“ 先生往生,落日余光中乡愁犹在;巨星陨星,晚霞烈火里文章犹存 ”
这是为谁而作呢?
是的,是为余光中先生去而作。这一天,很多人有感而发,写下的许多诸如此类的文字,老师这里还有两句,想和大家一起分享,请同学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一则:几十年间,几缕乡愁,醉里梦里回故乡;两千水路,两张纸票,这头那头终一头,还有:“斯人已去,不忍倚窗听冷雨;高节犹存,尚思临水诵乡愁”(师读)。我们可以发现,这些话语里他们谈到了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乡愁。
是的,乡愁是余光中先生一辈子都在吟诵的对象,而且,他的一生,最著名的也恰恰是一部名为《乡愁》的作品。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这首代表着余光中一生的诗歌,慢慢品一品跟随了他一辈子的这缕乡愁。
二、教学过程 1、初读诗歌
师:首先,让我们一起用朗诵来走进这首简单的小诗。
2、品诗意 悟诗情 赏诗美
师:通过朗读,同学们发现了这首诗的感情基调应该是什么吗?大家能不能用一个字告诉老师?
——愁!
师:非常好,又快又准,非常明显吧,文章的标题即为 乡愁。那作者在诗歌中通过哪些词语表现出自己的愁绪呢?(提示:作者为何会感到愁?愁的是什么?)
这头—那头 里头—外头(永远被距离阻隔着的作者,愁绪油然而生。)
师:在把握了文章的“愁”这一感情基调后,我们再来读这首诗应该会有和之前有不同的感受。接下来老师想分别请男生团和女生团来读一读,看看谁对这愁绪的把握会更加准确。请大家注意,在朗读之时,把握诗歌的节奏。
今天,我们男士优先吧,请所有男生做好准备。 乡愁 余光中 1 2~
感谢所有的男生,女生能不能比男生把握更加到位呢?我们自己来听一听吧。女生来,乡愁 余光中 1 2 ~
老师觉得同学们对余光中的这缕乡愁感受都很深,男女生都各有千秋,男生节奏很好,女生感情丰富,仿佛真的读出了乡愁就在眼前的感觉。
师:乡愁本是一种非常抽象的情感,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在这里,余光中却用了几个具体可感的意象,让我们真切的感受乡愁。我们来看看这首诗中作者运用了哪些深富情感的意象来具体表现他的乡愁呢?
——1 邮票 2 船票 3 坟墓 4 海峡
师:那大家有没有想过作者为何要选取这些意象来表达乡愁?
(所有的文字都是来源于生活的。要去分析他使用这样的意象,我想大家需要结合余光中的生平、背景,才能更好的判断出他为何使用这个意象,对他有何特别的意义。)
(请同学们回到课文中,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来分析一下,小组之间讨论一下,看看能否碰撞出思想火花)
(自己了解相关知识:1928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因母亲原籍为江苏武进,故也自称“江南人”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10岁的余光中随父母辗转于上海、重庆等地。 22岁那年,余光中随家人来到台湾,并考取了台湾大学外文系。
之后,诗人与范我存结婚,在婚后为生活为学习常赴美等地方。
1971年,20多年没有回过大陆的余光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赋诗一首,沉吟良久。这,就是现在被大家不断传唱的《乡愁》。)
有同学有自己的思考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吗?
细心的同学应该发现了,其实本诗就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展开的? ——时间顺序
分别是:
——小时候 长大后 后来啊 而现在
那么我们是不是就可以结合作者的生活来分析一下这首诗中作者在人生四个阶段使用的四个看似平常的意象,甚至是否能够想象出作者当时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呢?(提示:比如 邮票是使用在什么时期的意象,这个时候的作者可能在做什么,使用这个意象想表达什么情感呢?)
学生分享
小时候,诗人离家在外,上寄宿学校,与母亲书信往来,需要邮票与妈妈通信,少年离愁都寄托在这小小的邮票之上;(或:邮票便充分体现了作者对母亲的思念和少年离愁)
长大后,诗人在结婚两年后赴美留学进修,新婚离别。身在异国,心在家中,当他手拿着那张从台湾来美国的船票是,内心的乡愁顿生,对妻子的思念和夫妻别愁也就随着而生。
后来,母亲去世,天人永隔,诗人也永失母爱,悲痛万分,所以这方矮矮的坟墓就承载了作者浓重的丧母哀愁。
(师:(点进超链接)余光中对于母亲的感情之深,不仅体现在这里,比如他在自己的作品 母难日 中就还这样写到:今生今世,我最忘情的哭声有两次,一次在我生命开始的时候,一次在你生命结束的时候,第一滴我不会记得是听你说的,
第二次你不会晓得我说也没用。 足以见得余光中对母亲真挚的爱,(点出超链接))
而现在,人到中年,离开祖国也越来越久,于是便产生了“鸟倦飞而知还”,想要落叶归根的愿望。但眼前这湾浅浅的海峡却将诗人与祖国大陆隔开,同胞难得相聚,家国难归,每日望着这海峡,愁绪也不断增加,最后,这湾海峡就凝成了余光中他的思归浓愁,难以散去。
(所以,在他的作品,当我死时,他就这样写道 (点进超链接 朗诵):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 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 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 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 听两侧,安魂曲起自长江,黄河。 两管永生的音乐,滔滔,朝东。 这是最纵容最宽阔的床,
让一颗心满足地睡去,满足地想…… 点出超链接)
在我们的分析之中,可以发现,作者按照时间顺序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他的情感由
小时候思念母亲到长大后思念爱人,再到后来怀念母亲,最后到现在的思念大陆思念祖国。由思亲思乡到思国,由个人之思到家国之恋,情感在一步步升华。(板书:个人之思——家国之恋)
当然,我相信这肯定不是余光中一个人的心声,而应该是所有爱国的台湾人民内心的呐喊。
刚刚我们一起分析了诗歌通过意象表现出来的浓重的思亲思乡思国之情,老师想请同学们再回到文中,看看这四个意象有着怎样的特点?(提示:它们前面用了怎样的修饰语)请同学们回到课文,快速查看。
(学生思考并自由发言 都很小) 打出几个修饰的数量词和形容词
时间流逝,但同学们的只是也在增长啊,发现的非常准确。
我们可以看到,这些都是些非常“小”的词语对不对,但是作者的思念之情呢?是不是也很浅、很小呢?
非常深对吧,那么作者特意越是使用这么小的一些数量词形容词就是为了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浓烈的思亲思乡之情。李清照有一句词也曾说到:“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也与余光中有同样的难以言尽的愁绪吧。
到此,我们走进余光中,一起分析了诗歌意象了解了他的乡愁,我觉得同学们对诗歌的把握一定更加深入了,那么让我们再一次回到这首诗,一起品读此诗。请大家在朗读时注意我们刚刚所分析到的内容,尝试读出停连、把握语调、语速和感情,比如“小小的、窄窄的”这些看似轻猫淡写的词语,我们应该怎样
读呢?——轻柔,那“在这头、在那头”这些表现愁绪的词语呢——要重读。还有,随着时间的流逝,作者的乡愁渐深,我们后面的朗读也应该适当放慢……
那就让我们一起用深情的朗诵,去体会余光中这厚重的乡愁。 (再读诗歌)
听着大家的朗诵,沉浸在余光中的乡愁之中,既感悲愁又有享受,也许这就是诗歌的魅力吧。
师:其实,古往今来有很多很多书写乡愁的名篇,老师这里还有一篇,请大家一起欣赏。
(出示 席慕蓉的 乡愁)
师:同样是写乡愁,我们看看席慕蓉选择了什么意象来表达自己的乡愁呢? ——笛声、“没有年轮的树”
(席慕蓉将这份乡愁用简短的七行三节诗进行概括:第一节写乡音的清新缭绕,笛声“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试想一年四季又有几个晚上没有月光啊,这就隐隐喻出游子无时无刻不在怀恋故乡.第二节写乡情的怅惘,对故乡的怀念渐渐遥远,时间的推移摇落了故乡的轮廓,仅剩一种模糊不清的怅惘,如雾里别离,浓似血却又隔着一层迷蒙的云雾.用雾里的挥手别离来比喻对故乡的模糊而怅惘的印记,是用一种可观可感的具象来描述抽象的主观感受,可谓生动形象、贴切自然.第三层写乡愁的永恒.是从上两层的乡音缭绕和乡情缠绵过渡而来,这在形式上极具新颖意味.层次的渐递使主题由模糊逐渐鲜明.诗人用没有年轮的树永驻游子心中“永不老去”的形象比喻抒发了深似海洋的愁绪和怀恋、怅惘的情感. )
席慕蓉通过清远的笛声和永不老去的树表达了悠长而永恒的乡愁。
同样是乡愁,在不同作者笔下却又完全不同的样子,那么同学们笔下的乡愁会是怎样的呢?
3、书写乡愁
余光中先生曾经说过:“诗兴不觉则青春不逝,写诗让我死不了。”
如果有一天同学们离开了温馨的家,离开了慈祥的双亲,成为漂泊的游子,这时你的乡愁会是什么?
接下来请同学们根据今天所学,发挥想象,尝试写一节或者一首小诗。老师这里很给大家几个例子
大家可以继续拓宽思路,展开想象,时间交给你们。 (学生分享)
听了这么多同学的心灵的文字,老师感触颇多,也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心中的乡愁。文字很简单,也没有余光中先生那样的国之深情,没有席慕蓉那样的悠远绵长,但句句都是我的心声。
(分享 我的 乡愁)
未来,很多同学可能都会远走他乡,但是,无论身处何地,我相信你的内心深处总会有一个温暖的地方,那就是—家。也许,思乡愁绪,有时候并不是悲伤而是满满的温暖和希望,因为你知道无论何时总有人在等待你。
余光中先生没有等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但是他的诗比人先回到故乡,这应该是诗人这辈子最大的欣慰吧。
4、课后分享
诗歌传情,但是我们还有很多种方式可以表达情感,比如说图画,歌唱。最后,让我们在一幅简单的沙画中再次感受这位生在生在黄河涛里,生在长江浪里的中华游子浓浓的乡愁,向余光中先生致敬。
板书:
个人之思——家国之恋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