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孤独之旅
所属栏目:初中语文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6课《孤独之旅》福建省 - 厦门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立足“成长”主问题 巧画鱼骨明“旅途”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
章节名称
《人教部编版语文教科书九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
第四单元 第15课
学科 语文 授课班级 公开课借班上课 授课时数 1节
设计者 尚清
所属学校
厦门外国语学校瑞景分校
课文概述
《孤独之旅》是九上第四单元的第十五课,本单元的小说或者涉及少年成长这一话题,或者从少年视角观察世间百态,阅读这些作品可以加深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确立自我意识,更好地成长。学习这些小说要学会梳理小说情节,试着从不同角度分析人物形象,并且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小说的主题。
《孤独之旅》这篇文章选自曹文轩的小说《草房子》,是第四单元一篇较长的自读课文,因此本课选用了“鱼骨图”思维导图来梳理全文脉络,明确主人公杜小康的心路历程和成长经历,并且引导学生体会曹文轩诗意的语言和细腻的景物描写。
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
(1)通过鱼骨图梳理杜小康人物内心的变化过程,理解“成长”的主题。
(2) 细读文本,品味曹文轩的诗意语言,体会景物描写与人物塑造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任务教学:在“主问题”的指导下,引导学生用鱼骨图的方式完成细读文本。
(2)合作学习:设置文本子任务,引导学生在子任务指导下完成主问题分析,在做中学。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杜小康的成长经历,培养体会学生自我成长的经历和收获。
(2)通过曹文轩诗意化,散文化的小说语言,培养学生的语言审美能力和运用能力。
学习者特征分析
1.认知能力特征、认知结构:学生在七年级、八年级已经学过不少人物分析的课文,对文本解读和人物形象总结有一定的基础,对散文文体知识比较熟悉。但是由于本次为借班上公开课,所以学生个性特点和语言习惯不能够悉知。
2.特定的知识和能力基础特征:作为思明区优质新兴学校,学生整体的阅读基础较好,经过初一上册有效的细读文本和思维导图梳理文本内容的教学,学生基本能够利用常规思维导图去分析文本内容。学生通过思维导图预习也能领悟到本文细节。
(学生日常预习作业展示)
教学重点和难点
项 目 内 容 解 决 措 施
教学重点
围绕“成长”主题,梳理人物内心
变化过程(略读)。
通过鱼骨导读和任务驱动法实现“主问题”解决。
教学难点
品味曹文轩诗化语言以及对人物描写的作用(精读)。
小组合作探究,老师示范,同学交流等方式反复咀嚼,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特色,并且与人物描写相结合。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主问题”设计策略:在教学“主问题”中能起主导和支撑作用,能引导学生从整体参与性上引发思考、讨论、理解、创造等问题,教师设计的“主问题”能发掘学生学习语文的最大潜力。
2.任务驱动型学习策略: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并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在“任务驱动学习”的指导下,“在做中学”,与他人的充分交流中,形成对文本的不同理解。
3.文本略读与精读策略:梳理人物内心成长过程属于文章内容的大致掌握,选用“略读法”进行梳理时间快、结构清楚。在品味典型环境描写和诗意化语言的环节,需要老师带领学生反复咀嚼。
4.分角色诵读、默读、细读策略:在细腻、传神的心理描写处、在情节发展的关键处,运用不同的诵读法,特别是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涵咏品味,形成自己的理解。
板书设计
主板书(尽量清晰)
副板书
字词:
嬉闹 杜雍和 掺杂 胆怯
给jǐ予 觅食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朗读(预备铃开始后),朗读将课堂提前带入状态
一、 《草房子》情节巧导入 (5分钟)
老师利用《草房子》中的语言将同学们的注意力引向课文,为课文学习提供背景铺垫。
1.制定同学朗读《草房子》扉页片段,引导学生回忆和欣赏
秋风乍起,暑气已去,十四岁男孩桑桑,登上了油麻地小学那一片草房子中间最高一幢的房顶。他坐在屋脊上,油麻地小学第一次一下子就全都扑进了他的眼底。秋天的白云,温柔如絮,悠悠远去;梧桐的枯叶,正在秋风里忽闪忽闪的飘落。这个男孩桑桑,忽然觉得自己想哭,于是就小声的呜咽起来。
明天一大早......他将永远地告别与他朝夕相伴的这片草房子...... 2. 看文段描述,猜小说人物
老师给出《草房子》中的描写人物的片段,引导学生猜测和回忆。
①他用不上学来逃避同学异样的眼光;用生姜擦头希望在七七四十九天后长出头发来,用戴帽子的方法企图遮掩自己的秃头。当这些使自己陷入更"糟糕的境地"时,他索性在"广播操比赛"这样的重大日子里,把自己头上的帽子甩向了天空,导致全校的广播操失控,而错失了"第一"的荣誉,"就这样,秃鹤用他特有的方式,报复了他人对他的轻慢与侮辱"。(答案——秃鹤)
②他在油麻地被称为“富二代”,他成绩好,人品也不差。大约是上四年级时,他变得更加与众不同了。因为,他有了一辆自行车。 家道中落,父亲大病一场,他含泪辍学,跟着病弱的父亲离开油麻地去放鸭子。(答案——
学生在老
师的引导
下欣赏《草
房子》文
段,把自己
的思维带
入《草房
子》,为课
文解读做
情感铺垫。
吸引学生注意力,渲染课堂情感氛
围的关键,
营造氛围。 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
相适应的内
容场景或氛
围,引起学
生的情感体
验,帮助学
生迅速进入教学内容。
二、 正字正音和解题(5分钟)
1.字词正音(生生互动)
导学案当中已经提前布置了字词作业,课堂老师请一位同学上台订正答案,并且将易错字公布在黑板,再找一位同学带领全班领读字词
轩(xuān) xī_____闹 杜yōng____和 chān______杂 胆qiè_____ 给( )予yǔ mì_____食 炊烟(chuīyān) 驱除 歇斯底里hysterical 2.文题解读——孤独之旅
1.回顾“孤独”的诗句,初步品味“孤独”
老师引导学生回顾关于“孤独”的诗句和情形,引导学生思考和语言积累。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雪》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月下独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蝶恋花》 2.解题“旅”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众人站在旗下。旗,指军旗;人,指士兵。本义:
古代军队五百人为一旅。
对杜小康而言,“旅”就是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 (引导学生从 实际地点转移:油麻地→_____________
心理成长变化:不成熟→_____________ 两方面思考“孤独之旅”的含义)
学生完成
导学案,并且记录重点字词,扎实基础,完成字词朗读。 调动诗词
记忆,理解文章主题
字词正音在阅读教学中不可忽略,字词不仅是语言积累也是为阅读理解扫除障碍的基础。
阅读小说从破题开始,理解“孤独之旅”有利于建构整体的文章结构的思考方向。
三、妙用鱼骨梳文本 体会“成长”主问题(20分钟)
1.主问题一:梳理人物内心变化之旅
任务驱动:引导学生略读文本,梳理杜小康的心理变化过程,体会杜小
康的孤独之旅(注意标出表现杜小康孤独以及后来态度转变的语句和词语)。
①阅读行程途中(1-20) 任务驱动:引导学生找出描写人物心情变化的语句和关键词
答案均由学生回答和画鱼骨图 老师预设的句子和答案: 第2段 我不去放鸭了,我要上岸回家 第6段 突然对前方感到茫然和恐惧
第9段 已经是陌生的填空和陌生的水面
第11段 现在,占据他心灵的全部是远方:还要走多远?前方是什么
样子?前方是未知的......
总结:杜小康孤独的第一境:对前方的未知和茫然的恐惧 ②阅读芦荡放鸭(21-35)
任务驱动:引导学生阅读芦荡放鸭的三个片段,继续勾画人物心情变化的句子,学生上讲台画出鱼骨图情节的变化。
抵达芦荡(21-27)
老师预设的句子和答案(学生自己寻找回答,老师补充):
21 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杜小康有一种走不了的
感觉。他望着父亲,眼中露出一个孩子的胆怯。 26 但无论如何也不能完全驱散杜小康地恐慌。夜里睡觉,他紧紧地挨着父亲,迟迟不能入睡。 放鸭初期28-32
老师预设的句子和答案(学生自己寻找回答,老师补充):
29 这种省略,只能进一步强化似乎满世界都注满了的孤独......
30 杜小康开始想家,并且日复一日地变得迫切,直至夜里做梦看到母亲,
哇哇大哭起来,将父亲惊醒。 中期32-35 33 父子俩都清楚了这一点:他们已根本不可能回避孤独了......
34 再面对这一缕炊烟,就不会再忽然地恐慌起来......
总结:杜小康孤独的第二境:对陌生环境的害怕、胆怯和恐慌
③雨夜寻鸭 阅读36-46 老师预设的句子和答案(学生自己寻找回答,老师补充):
40 杜雍和望着儿子一脸的伤痕和乌得发紫的双唇,说:"你进窝棚里歇一
围绕人
物成长过
程中的心
理问题,寻找关键词,
梳理主人公心理变化过程。
老师引导学生初读文本,按照关键词梳理文本信息,体会主人公的心理变化过程。整个过程任务驱动,老师引导,学生自主梳理和生成。
会,我去找。"
41杜小康摇摇头:"还是分头去找吧。"说完,就又走了。
46 杜小康闻到了一股鸭身上的羽绒气味。他把头歪过去,几乎把脸埋进
了一只鸭的蓬松的羽毛里。他哭了起来,但并不是悲哀。他说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想哭。 杜小康孤独的第三境:情感世界的孤独,远离人群,缺乏心灵沟通。 ④雨后成长47-52
47 雨后天晴,天空比任何一个夜晚都要明亮。 杜小康长这么大,还从未见过蓝成这样的天空。而月亮又是那么地明亮。
48 杜小康顺手抠了几根白嫩的芦苇根,在嘴里嚼着,望着异乡的天空,
心中不免又想起母亲,想起许多油麻地的孩子。但他没有哭。他觉得自己突然长大了,坚强了。 杜小康孤独的第四境解决孤独,在孤独中成长
过渡语——三言两语
甲:我读了好几遍,总有一种错觉,好像越读越觉得本文不像小说,似乎更像诗歌。
乙:年少即诗人,孤独即诗人。丑小鸭也许就是你,就是我,就是世界上的任何一个人.就让我们用诗意的眼光去欣赏我们的生活,去面对成长中的孤独和苦难,让自己诗意地成长、诗意地蜕变,直至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按照任务
驱动,在分
析文本同
时画出鱼
骨图。 四、主问题2——关于诗化写景(10分钟)
任务驱动:细读文本,找出文本中优美的景物描写的句子,并且谈一谈它们与人物塑造之间的关系。
提示围绕:鸭群、芦荡、暴风雨、天空 1. 鸭群——请大家找出文中描写鸭群的句子
(老师预设的句子,以学生寻找和生成为主)
在老师引导下寻找
15 鸭们十分乖巧。也正是在夜幕下的大水上,它们才忽然觉得自己已成了无家的漂游者了。
38 这股鸭子大概有六七十只。它们在轰隆隆的雷声中,仓皇逃窜着。 50 鸭们也长大了,长成了真正的鸭。它们的羽毛开始变得鲜亮,并且变得稠密,一滴水也不能泼进了......
思考:作者写鸭群的目的,与杜小康人物塑造之间的关系。 总结:以较大的篇幅描写鸭子,以鸭群的变化折射杜小康的成长。 2. 芦荡——请大家找出文中描写芦荡的句子
20 这才是真正的芦荡,是杜小康从未见过的芦荡。到达这里时,已是傍晚。当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时,他害怕了--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杜小康一种永远逃不走的感觉。他望着父亲,眼中露出了一个孩子的胆怯。
以芦苇作为人物心理变化的见证。
36 天黑,河水也黑,芦苇成了一片黑海。杜小康甚至觉得风也是黑的。临近中午时,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过不一会,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纪已到了末日。四下里,一片呼呼的风声和千万支芦苇被风撅断的咔嚓声。
总结:环境描写突出了天气的恶劣,渲染了紧张、恐惧的氛围,推动了
故事情节的发展,反衬出杜小康的坚强、勇敢的性格。
3. 天空——请大家找出文中描写天空的句子
雨后天晴,天空比任何一个夜晚都要明亮。 杜小康长这么大,还从未见过蓝成这样的天空。而月亮又是那么地明亮。 思考:作者写天空的目的,描写天空的作用。
总结:环境描写与前文暴风雨来临时环境描写形成鲜明对比。雨过天晴的美好景象衬托出主人公经历暴风雨洗礼后轻松、喜悦和平静的心情,突出表现了小康开始热爱生活,面对生活更加坚强。 4. 暴风雨——请大家找出文中描写暴风雨的句子
暴风雨成了杜小康成长的催生力量。面对芦苇荡中极其可怕的暴风雨,杜小康在暴风雨中搏斗,表现了成人般的勇气与坚强。
总结:本文自然环境描写为人物的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背景和舞台。对表现杜小康的成长起到了烘托、暗示、促进、推动的作用。 【总结】
诗化语言——一切景语皆情语
小说中的景物描写是小说主人公内心的折射,杜小康眼中芦苇荡景物的
景物描写句子,体会其对主题表达、人物描写的作用,并且体会曹文轩诗意的语言。
变化,以还原主人公从怯懦孤独到坚强成熟的心路历程。美是小说的灵魂,无美的小说不过是一堆文字垃圾。
五、延伸与整理、作业布置【补充知识——印在材料上】
“每一个时代的人,都有每一个时代的人的痛苦,痛苦绝对不是今天的少年才有的。少年时,就有一种对痛苦的风度,长大时才可能是一个强者。” ——《青铜葵花》 阅读曹文轩《青铜葵花》,完成课后练习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