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所属栏目:初中语文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7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甘肃省 - 兰州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课题名称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授课 时间 2018.11.6 第四节
授课班级
九年级三班
学科
语 文
一、教材内容分析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章。本单元属于相对集中编排的议论文单元,有立论,有驳论,担负着培养学生的阅读议论文、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任务。
本单元所选的四篇议论文又具有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鲁迅先生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对所谓民族幻灭的谬论的深刻的批驳,对浩气长存的“中国脊梁”的肯定和讴歌,以及严谨缜密的逻辑论证,都堪称学习鉴赏的典范。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引导学生把握作者的观点以及材料和观点的关系;引导学生把握驳论的特点,当堂练习驳论;引导学生在品读中体会语言的感情色彩。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朗读关键语段,思考、辨析、拓展;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感受鲁迅杂文语言的讽刺力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所表现的鲁迅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增强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自信心,勇于承担振兴国家的责任。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引导学生朗读关键语段,思考、辨析、拓展;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感受鲁迅杂文语言的讽刺力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难点:本文驳斥敌方观点的方法----归谬法。
四、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思维能力有所提高,对自我和社会的思考能力也提高了,已经积累了议论文论点、论据、论证等相关知识。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本课的教学策略是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一步提高阅读议论文的能力,并学习掌握驳论的方法。
学习本文,要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课文内容,预习学案给学生提供了相关的背景资料,帮助学生准确把握文章表达的观点,体会鲁迅先生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语文新课程标准》第四学段(初中)议论文的要求是: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和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做出判断。根据本文的特点,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我确定了本堂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朗读关键语段,思考、辨析、拓展;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归谬法,感受鲁迅杂文语言的讽刺力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本课教学主要使用的教学方法为:以读带思法,以读带辨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六、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1.教师准备:认真分析学情,根据本单元学习目标、本课内容特点和学生对本课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等。搜集相关的图片、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并积极主动地思考、质疑。完成预习学案。
七、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说说我们眼里的鲁迅,说说我们读过的鲁迅的文章
聆听思考
温故知新。激发阅读兴趣。
摆出敌论
引导学生交流预习成果,明确文章中摆出的敌方观点。
思考、交流
明确敌论的观点,为下一个环节的学习做准备。
驳倒谬论
引导学生学习驳倒敌论的方法----归谬法。
朗读、思考、交流 本环节引导学生细读3-5自然段,抓关键词“他
信力”、“自欺力”揭示敌论
的荒谬性。体会文章语言的讽刺力量。 树立观点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观点。
朗读、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学习 本环节引导学生细读6-9自然段,抓关键词“埋
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
“有舍身求法的人”,深入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民族情感。
驳论练习
列出两个观点:1、时髦就是美。2、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引导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的驳论方式,任选一个,指出观点的不合理性,驳倒它。
写话、交流
本环节通过写话和交流,当堂练习驳论的方法。学以致用。
延展提升
引入名篇《少年中国说》,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少年自信”和“国家自信”的关系,思考当代少年的国家责任。
朗读《少年中国说》关键语段
抓住“自信”这个关键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观点,唤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振兴国家的责任感。
八、板书设计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鲁迅
信地信物 “他信力” 驳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信国联 “自欺力” 信神佛 以偏概全
埋头苦干的人 立 我们有并不失掉 拼命硬干的人 脊梁
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为民请命的人
舍身求法的人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