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野望
所属栏目:初中语文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部编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三课《唐诗五首》王绩《野望》江西省 - 九江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王绩《野望》教案
《野望》是部编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三课《唐诗五首》中的第一首诗。此诗描写了隐居之地的清幽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着几分彷徨,孤独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也是现存唐诗中最早的一首格律完整的五言律诗。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曲作者王绩的生平创作,积累文学知识; 2、了解五言律诗这一体裁; 3、积累名句;
4、反复诵读,品味语言,体会诗人的孤独和苦闷; 5、培养学生欣赏古诗词的能力; 6、完成背诵。
【过程与方法目标】
情景感染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品读与想象结合法,拓展法,比较阅读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会作者惆怅、孤寂的情怀,感受汉语言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训练,了解诗的内容;借助品读、想象,感受诗人孤独仰郁的心情,感受汉语言的美;积累名句。
【教学难点】
赏析诗歌,领悟诗中情趣,培养学生鉴赏能力,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寄寓的思想情感。
1、课前让学生预习课文,熟读并尝试先背诵课文; 2、准备多媒体教学。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导入:
秋天傍晚时分,诗人遥望山野,看到一派秋色颇浓的山野景色,看到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不禁怀念起古代采薇而食的隐士。全诗于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幅山中秋景画——《野望》吧!
2、作者简介:
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古绛州龙门县(山西万荣县通化镇,通化镇1972年由河津县划入万荣县)人,唐代诗人。隋末举孝廉,除秘书正字。不乐在朝,辞疾,复授扬州六合丞。时天下大乱,弃官还故乡。唐武德中,诏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自号“东皋子”。性简傲,嗜酒,能饮五斗,自作《五斗先生传》,撰《酒经》、《酒谱》。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旷怀高致,直追魏晋高风。
生平不拘礼教,豪放纵酒,屡被弹劾。自比嵇康、阮籍、刘伶和陶渊明。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有避世的思想和抑郁的感慨,与唐初流行的浮靡诗风显然有别。律体滥觞于六朝,而成型于隋唐之际,无功实为先声。
3、背景介绍:
作者仕途不得志,而天下大乱,故托病辞官归田而作,借此排遣自己的孤寂心情。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朗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教师配乐范读。学生自由朗读,扫清文字障碍,教师正音。全体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诗歌。 2、疏通文意,注解重要字词,请学生翻译,并注意提醒校正。
东皋:作者家乡,归隐之地。皋,水边地。 薄暮:傍晚。 徙倚:徘徊。
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的“月明星稀,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采薇:薇,是一种植物。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领学生再次品读诗歌,了解诗歌大意,请同学翻译诗句。 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马带着鸟兽驰过我的身旁。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2、诗句赏析。
(1)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皋”是水边地。东皋,指作者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2)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这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3)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然而,王绩还不能像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说:“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四、精读(选读)课文,深入感悟:
1、让学生描述一下诗中的场景,想象一下诗人创作的意境。 把我们想象成作者:“你”在自己忧愁无依的时候,一个人在水边的高地上,耳边隐隐约约传来水声,这时秋风萧瑟,一轮金黄的夕阳照射在山上、树上,而树木光秃秃的,只留下满地的落叶,山上只有刺目的余晖,心中无忧的兴起一股忧愁、凄凉、萧瑟之感,恰恰这时一个牧童驱赶着牛群,踏着夕阳回家,打猎之人也骑着马归来,可自己却都不认识,这时会有什么感受呢?
2、品读诗歌,说说诗歌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此诗描写了隐居之地的清幽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着几分彷徨,孤独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也是现存唐诗中最早的一首格律完整的五言律诗。首联借“徙倚”的动作和“欲何依”的心理描写来抒情;颔联写树写山,一派安详宁静;颈联中用几个动词“驱”“返”“带”“归”进行动态式的描写,以动衬静;尾联借典抒情,情景交融。全诗言辞自然流畅,风格朴素清新,摆脱了初唐轻靡华艳的诗风,在当时的诗坛上别具一格。 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五、课堂总结:
《野望》写的是山野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几分彷徨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全诗写的是秋色中的山野,于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透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并抄写和翻译全诗;
2、课外收集学习王绩另外的诗歌,自学背诵。 七、板书设计: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点名时间、地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萧瑟恬静的景色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孤独抑郁的心情
《野望》教学设计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者王绩的生平创作,积累文学知识; 2、了解五言律诗这一体裁; 3、积累名句;
4、反复诵读,品味语言,体会诗人的孤独和苦闷; 5、培养学生欣赏古诗词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景感染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品读与想象结合法,拓展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作者惆怅、孤寂的情怀,感受汉语言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借助品读、想象,感受诗人孤独仰郁的心情,感受汉语言的美;积累名句。 【教学难点】
赏析诗歌,领悟诗中情趣,培养学生鉴赏能力,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寄寓的思想情感。 【课前准备】
课前让学生预习课文,熟读并尝试先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秋天刚刚离我们而去,大家有没有好好欣赏欣赏今年的秋色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首有关秋天的唐诗《野望》,再来回顾一下这秋色的美! 二、初读课文,疏通文意,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请学生自告奋勇背诵这首诗歌。 2、集体朗读诗歌,正音。
3、疏通文意,注解重要字词。请学生回答,并注意易写错的字。 东皋:作者归隐之地。皋,水边地。 薄暮:傍晚。 徙倚:徘徊。 依:归依
犊:小牛,这里指牛群。 禽:鸟兽,这里指猎物。
采薇:薇,是一种植物。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
4、学生自由选择两句诗文来说说自己的理解。然后老师说诗句意思,学生对诗句。
傍晚时分诗人站在隐居的地方纵目远眺,徘徊不定不知归依何方。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赶着牛群返回,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归来。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
我看到这些人又并不认识,咏一曲长歌来怀念古代采薇而食的隐士。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5、集体诵读这首诗歌,感受一下诗的整体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本诗通过对笼罩四野的秋色暮景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当时孤寂、苦闷的心情。 三、走近作者: 那么,王绩为什么会写这样一首诗呢,他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首诗呢?让我们来一起走近作者。
v 王绩,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v 唐初诗人。王绩是隋末大儒王通的弟弟。唐初诗坛四杰之一王勃的叔爷爷。除一度做过六合县丞、太乐丞等卑职外,一生大部分时间隐居乡里。生平不拘礼教,豪放纵酒,自比嵇康、阮籍和陶渊明。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有避世的思想。而这首诗歌就是他托病辞官归田后所作,借此排遣自己的孤寂心情。 四、 细读课文,赏析诗句: 请同学们细读课文讨论思考:(下面的这些问题可以同桌、前后桌就近共同探讨解决,然后推举一个同学准备发言。) 1、“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作者在这里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传达出作者怎样的心情?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东皋”在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有“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也隐隐传达出作者的归隐之意。 既有所望必有所见,作者都看到了什么内容呢? 2、“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写了怎样的景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 (注意“树树”和“山山”传达出的景色特点,根据学生回答情况灵活讲解。“树树”是每一棵树,说明是深秋。“山山”是每一座山,是起伏的连山,层峦叠嶂。这两个叠词用得非常好,写出了秋色的苍茫和广阔。) 3、“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中哪几个字用得好,为什么? 这两句中几个动词“驱”“返”“带”“归”用的很好,对牧人与猎马进行了特写,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几个词初看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你可以试着换个词,却是不能够的,看似很俗,细想起来那画面却是如现眼前,人仿佛身临其境一般。所以作者的用词是自然而精警的。
(引导学生归纳这两联的写作手法,体悟作者光色交融,远近交错,动静结合的写景妙笔) 如果作者能与他们谈笑风生,共享成果那该是多么惬意啊。但他认识这些村人吗? 4、“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抒发了怎样的情怀?作者采用什手法来传达这种情怀的? 然而,王绩还不能像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说:“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在这里作者巧用典故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而且还要跨越两千多年去寻找知己,这是怎样的一种旷古的落寞,旷世的情怀啊!
五、精读课文,写作探究:
请同学们带着感情再次诵读诗歌讨论思考:(就近讨论)
1、本首诗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它在诗歌史上有什么重要作用?
这首诗歌语言质朴自然,一改南朝以来诗风的奢华艳丽之风,给人以朴素清新之美,“如鸾凤群飞,忽逢野鹿”,很是难得。
2、这首诗是唐诗中的什么体裁,你怎么看出来的? 这首诗是现存唐诗中最早的一首格律完整的五言律诗。(老师与学生一起归纳律诗特点)
六、作业:
将此诗中写景的名句“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在课堂语言描述的基础上再扩展,改写成一篇优美的写景小散文。
(在写作业之前,同学们先讨论交流一下改写的想法,互相启发一下思路,这样写起来会更容易些。)
附 板书设计:(根据课堂情况可微调)
首联 叙事、抒情-----------彷徨孤寂
山
颔联 写 光色交融 村 质朴自然
野望 远近交错 秋 惆怅孤寂
颈联 景 动静结合 晚
图
尾联 巧用典故-------------孤独无依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