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vip会员 | 优质课网_收录全国及各省市最新优质课视频,说课视频,名师课例实录,高效课堂教学视频,观摩展示公开示范课视频,教学大赛视频!

在线播放: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2课唐诗五首《野望》郑州

联系本站客服加+微信号15139388181 或QQ:983228566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视频简介: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2课唐诗五首《野望》郑州

视频标签:野望

所属栏目:初中语文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2课唐诗五首《野望》郑州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野望》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联系诗句内容及诗人生平经历,理解诗中传达的情感。 2、合作品读,结合已学知识和所查资料,学习赏析和创作诗歌的方法。 一、导入新课 
《古唐诗合解》王尧衢曰:“此诗格调最清,宜取以压卷。”后世的很多诗人、评论家都给予此诗极高的评价。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王绩的这首五言律诗《野望》。 二、酝酿 
顾随说:“学文应该朗读,如此不但能欣赏文字美,且能欣赏古人心情,感觉古人之力、古人之情。” 请反复朗读全诗,讲述诗句内容并说说其中表达的情感(可联系诗人的生平经历、秉性追求及创作背景)。 学生反复朗读,明确诗句内容:我伫立于东皋,远望熟悉的山川,只觉天地之大,却无处可依。秋风入袖,极目远眺,只见曾经葱茏的林木已经染上了金黄色,延绵起伏的群山在落日余晖的笼罩下静默无语。牛铃声打破了寂静,牧人赶着牛羊从山野回家了。还有清脆而富有节奏的马蹄声,那是打猎人带着猎禽,满载收获回来了。牧人和猎户走近,他们看我,我也看着他们,彼此都不相识,我不禁茫然若失,只好放声高歌,怀想古代隐居山中,为持有气节,不食周粟,采野菜过活的伯夷、叔齐。 
诗中表达的情感大致四个方面:无所依傍的彷徨、怀才不遇的压抑、知音难觅的苦闷、避世归隐的愿望。此诗中,王绩为何会写此等景物,并表达这样的感情呢?通过链接材料,了解王绩的身世背景,个人经历和思想追求,加深对情感的认识,并了解诗歌创作的规律. 
链接资料1:王绩出身于儒学世家,官宦世家。家世显赫,诗书传家,家族多人文坛史书留名。王绩兄弟四人,王度、王通(隋末大儒)、王绩、王凝,俱是博学多才之人。王绩这一族的后代,还有一位大大有名的人物。他的侄孙(即王通的孙子)就是“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 
链接资料2:王绩,唐朝诗人。15岁时便单枪匹马闯荡京城,拜见当时名臣杨素,在公卿贵胄中博得了“神仙童子”的美誉。16岁时应举高中,授秘书正字,入朝为官,但王绩生性自由、放诞不羁,受不了天子身边的束缚,后申请做扬州六合县的县丞,接下来狼烟四起,山河动摇,一个小小的县丞面对这种局面不知如何是好,便把自己浸在了酒里。 王绩曾三仕三隐。心念仕途,却又自知难以显达,最终归隐田园,以琴酒诗歌自娱。 
链接资料3:王绩字无功,这里有道家思想的影子。庄子曾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意思是“修养最高的人能任顺自然、忘掉自己,修养达到神化不测境界的人无意于求功,有道德学问的圣人无意于求名”。在此思想的指导下,崇尚道家学派的知识分子,大多选择了避世而居,成为隐士。 
链接资料4:王绩《墓志铭》(节选)起家以禄位,历数职而进一阶,才高位下,免责而已。天子不知,公卿不识,四十五十,而无闻焉。于是退归,以酒德游于乡里,往往卖卜,时时著书,行若无所之,坐若无所据。乡人未有达其意也。 
归纳总结:【经历——思想——学识酝酿——机缘——作品】资料显示诗人出身于儒学世家、天资聪颖、才识过人,既有入仕的愿望又有入仕的才能,却怀才不遇、无枝可依,无奈之下才选择归隐,但是始终很
 
                    
             
                    
                             

 
难放下抱负,所以彷徨苦闷萦绕心头,难以排遣。看似偶然得之的诗句,实际上在诗人的经历和内心中,已早有此意,只是借由一个秋日傍晚的人、事、景、物的触发,不得不说而已。而诗人的学识和诗才,又使这首诗以此等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历经千年,依然在《唐诗选》中占据一席之地。通过对材料的解读,让学生明白诗歌创作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它与作者的经历、学识、思想等关系密切,诗人经过情感的长期酝酿,借助看似偶然的机缘,才得以呈现作品。从而引导学生了解诗歌创作的规律,做生活中的有心人。那么作者是如何表现情感的呢? 三、呈现 
设置问题:作者是如何表现情感的?(可从修辞、描写方法、表现手法、律诗创作特点等方面来谈。) 学生经过合作、讨论后明确:动作描写(徙倚、相顾、长歌),写出了人物内心的苦闷和矛盾;心理描写(欲何依、怀采薇),表现了诗人的失落迷茫。化用,“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寓情于景:“秋色”“落晖” 每一棵树,每一座山,都呈现出浓浓的秋意,是诗人心绪投射于外物的反映,表现无功的孤单寂寞。 
寓情于事:“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或自在、或英俊,是生的色彩。 
用典:“怀采薇”,《诗经·召南·草虫》有云:“陟彼南山,言采其薇。未见君子,我心伤悲。”《史记·伯夷列传》,商末孤竹君之子伯夷、叔齐在商亡之后,“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后以“采薇”比喻隐居不仕。“怀采薇”用典表达诗人缺少知音的苦闷及避世退隐的愿望。 
律诗创作特点:一、结构上起承转合。 【“起”是起因(以叙事为主),是为首联;颔联紧承首联,或写景或叙事;颈联,诗意转折变换,由事及人、及景,或由景及情、及理;“合”以议论、抒情为主,收束全诗,是尾联。】一般来说,起的宽、承得稳、转得出、合得拢,是基本规则。二、诗有定句(八句四联,长律不受此限制)。句有定字(每句五言或七言)。 三、讲究押韵(偶句押韵,限平声韵,一韵到底。)合乎平仄(必须遵守平仄格律)。四、讲究对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分析并解决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明确诗歌赏析和创作的基本方法。 四、比较 
诗中的情感,通过比较会更加明晰。王绩的偶像是陶渊明,王绩学陶渊明,是学得极为神似的一个。同为隐逸的田园诗人,试比较陶渊明的《移居》(其二)和王绩的《野望》,分析这两首诗的异同。 
《移居》(其二)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诗意比较:陶渊明积极投身田园,与乡邻打成一片,有实实在在的躬耕生活。陶诗安适自然,恬淡飘逸,我们在陶诗中看到了愉悦之情及他对田园的执着与热爱,这种情感对那些被外在原因赶到田园中的诗人(包括王绩)来讲是很陌生的。所以陶渊明的田园,不是王绩的田园。陶渊明是快乐的,而王绩,则略显惆怅,他的归隐多半是因为仕途不利而非对自然山水的喜爱,仍要奔向田园,是因为唯有此处可以安放他的愁绪。 
 
                    
             
                    
                             

 
五、创作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选择你心有戚戚的景、事或物入诗,用课上学到的诗歌创作方法写一首律诗(五言、七言皆可。) 
课堂小结:一首《野望》,让王绩成为了五言律诗的奠基人。袁行霈说“读熟了唐诗的人,也许并不觉得这首诗有什么特别的好处。可是,南朝诗风大多华靡艳丽,如果沿着诗歌史的顺序,从南朝的宋齐梁陈一路读下来,忽然读到这首《野望》,便会为它的朴素叫好。”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希望你能体会到这首诗的妙处,叫好之余也能收获一些赏析和创作律诗的方法。谢谢大家。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 -----更多视频请在本页面顶部搜索栏输入“野望”其中的单个词或词组,搜索以字数为3-6之间的关键词为宜,切记!注意不要输入“科目或年级等文字”。本视频标题为“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2课唐诗五首《野望》郑州”,所属分类为“初中语文优质课视频”,如果喜欢或者认为本视频“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2课唐诗五首《野望》郑州”很给力,您可以一键点击视频下方的百度分享按钮,以分享给更多的人观看。优质课网 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您的支持,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有问题请【点此联系客服QQ:983228566】 -----

优质课说课大赛视频
关闭
15139388181 微信:15139388181
QQ:983228566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优质课网_手机微信
加入vip会员
如何观看本站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