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论语,十二章
所属栏目:初中语文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初中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2《论语》十二章-广东省 - 潮州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论语》十二章语文教学设计
学科 语文 所教年级 七年级(上册) 授课时间
一课
时
课题名称
《论语》十二章
教材分析
《论语》十二章是语录体散文,大多是简短的谈话和问答,文章篇幅短小,内容浅显。朗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分明,适合于口传相授。所选的章节都是孔子思想的精华部分,意义深远,发人深省。这十精选语录主要是谈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修身做人的,具有普通的教育意义。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接触文言文不多,由于其语言习惯与现代汉语不同,如何帮助学生越过语言习惯障碍,慢慢地能自行阅读文言文是问题的关键。所以,教学时应注重培养学生学古文的兴趣,并要求他们能通过学习,自主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掌握一些浅显的文言文基础知识,打好扎实基础,从而也为今后的文言文学习奠定基础。
设计理念
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初读文言文,注意避免在虚词上纠缠,以免枯燥乏味,丧失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 鉴于此,本文安排三个课时,这一课时主要学习一到四章,利用反复朗诵,让学生体会其与现代文的不同特点。在这节课中,鼓励学生借助课文注释,参考其他资料等方法,与同学互助疏通文意,掌握重点字词和句式。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用学来的道理指导自己的言行,体现学以致用的效果。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了解孔子、《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2、掌握重点字词(如通假字:说、有;实词:朋、愠、君子、省、谋、忠、信等;虚词:而、乎),省略句式(人不知而不愠)、倒装句式(十有五而志于学),疏通文意。
3、注意节奏、学会朗读,在此基础上背诵一到四章。 过程和方法:
诵读法、情境再现法、合作探究学习法、竞赛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联系自身学习和生活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用学来的道理指导自己的言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掌握重点字词及句式,疏通文意。
2、通过朗诵,感受文言文语言之美,背诵前四章。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用学来的道理指导自己的言行,体现学以致用的效果。
教学方法
诵读法、对话教学法、竞赛与自由表达法。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一、导入
同学们,文言文是我国宝贵的文化资源,是中华文化丰厚的载体。但遗憾的是,有的同学谈文言文“色变”,有了一种疏离感和畏难情绪。文言文真有哪么难吗?今天,老师带领大家来刷新一下对文言文的印象,看看究竟什么才是最炫名族风!(每天被自己帅到睡不着。翻译:玉树临风美少年,拦镜自顾夜不眠。 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偏偏要靠才华。翻译: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才智。 画个圈圈诅咒你。 翻译:画地成圆,祝尔长眠。)看完之后我们发现,原来文言文也可以很有趣。既然如此,我们一起来学习另外一篇有趣的文言文,《论语》十二章。这节课咱们先学习前四章,先请大家了解一下咱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课件展示)。
二、关于孔子及《论语》有关资料(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半部《论语》治天下”,它形象的概括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孔子和《论语》)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其思想核心是“仁”,“仁”即“爱人”。晚年致力教育,相传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论语》是我国现存最早用语录体记录的古籍,是儒家经典著作,记录了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本文主要涉及两个方面:学习(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个人修养(对待他人和自身)) 三、诵读入境
1、字音(了解了孔子和《论语》,现在让我们正式进入《论语》十二章的学习。学习文言文,诵读是最基本的方法。而诵读的首要任务,即是读准字音。请大家一起来看一下文中的这些字词,究竟该怎么读?)(展示幻灯片,给重要字词正音及课下列出的二个通假字的读音。)学生读两遍字音 2、听录音(请大家听录音,注意停顿和节奏)。
3、学生齐读。(大家读得很大声,字音也准,但却少了一点韵味。如何才能更有韵味呢?除了注意停顿,有一些字还可以稍微拉长一点点,如而、乎等。现在请大家根据刚才老师说的方法,再来尝试一下朗读课文) 4、仿读课文。
4、仿读。古人读书时一般会手握书本,摇头晃脑,而且也很注意停顿。请大家自己先自己体会一下,并与同桌一起模仿古人读书的状态。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则,模仿古人朗读出来与大家分享。 5、全班大声地、节奏准确地朗读课文。 四、疏通文意,合作探疑。
(一)师生合作翻译,疏通文意(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刚才我们已经通过朗读、仿读,初步感受了文言文语言的音韵之美。但文言文与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现代汉语还是存在较大差别,现在让我们把它翻译成现代汉语,疏通文意,体会圣人的教诲。咱们先一起来合作翻译第一章) 1、找一章做示范性翻译
2、 这一章孔子主要告诉了我们哪些方面的问题?(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个人修养)
3、(“学而时习”、乐“有朋自远方来”、“人不知而不愠”)你觉得哪一点对你的启发比较大?如果不被他人理解的时候,孔子告诉你该如何处理?(原文的话回答) (二)生生合作(翻译后三章)
1、根据老师的示范,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和手头有的工具书,与同学合作疏通文意(前后桌四个同学为一组)。有疑问的地方先圈点标记,并在小组内讨论,有解决不了的,我们待会合作来解决。
2、合作成果展现,学生翻译剩下的三章。(配合幻灯片进行翻译,过程中教师及其他同学进行指正)。
第二章
1、这一章你读到了什么信息?
2、你能“对症下药”吗?用原文的话来填空。
阳阳是个中学生,每天晚上睡觉都无法很快入睡,他总会把当天发生的事在脑海里过一遍。如“我今天的作业完成吗?课文复习了吗?”(传不习乎?)“同学昨天要我帮忙找一下黑板报的模板,估计他会满意吧?”(与人谋而不忠乎?)“今天答应了隔壁班小丽,明天带她去买书,可不能失约!”(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你觉得他是不是病了?如果不是你能用对应的哪几句话地宽慰她?
第三章
1、这一章是孔子的自述,通过他的自述你发现一个人的成长和修养是一个怎样的过程?(循序渐进) 第四章
这一则也是讲学习方法,强调学习的关键是要思考,要“知新”。 五、我来背(尝试背诵)
(台湾一位国学大师对我们孩子学习经典作品,有两个观点值得我们了解:一个观点是“孩子的启蒙教材应是《论语》”,还有一个观点“孩子在13岁之前一定要不管懂不懂,先把重要的东西放到肚子里。”那么现在我们怎样把《论语》这一重要的东西放到肚子里呢?没错,背起来。让我们一起来用心积累,给大家一点点时间,看看谁能在短时间内,把《论语》前四章的种子种在我们的心里。(学生自己起来背诵,第三章比较难,可全班一起背) 六、课堂小结
北宋的赵普曾说过:“半部《论语》治天下”,它形象的概括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前四章的内容,体
会了文言文语言的音韵之美。也了解了圣人对我们的教诲,他告诉我们学习上应该讲究方法,要勤于复习,并加入自己的思考;在对待学习的态度上,我们应该以学为乐。在个人修养方面,他告诉我们对待他人应宽容,对待自己则应该不断进行反省,并循序渐进。希望大家可以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智慧,有所收获! 七、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论语》十二章
学习方法——勤于复习、思考 学习
学习态度——以学为乐 对待他人——宽厚 个人修养 反省 对待自己 循序渐进
作业设计:
1、课后继续加强背诵前四章。 2、根据这节课学到的分析文言文的方法,自己预习后八章。 2、从前四章中选出自己喜欢的2-3则,写出喜欢的理由。
教学反思:《论语》是过去蒙童教育的必读书,尽管有很多内容学生不易读懂,或有时似懂非懂,但学习的目的旨在吸收前人思想的精华中有益于自己的思想修养的部分。所以,我们的教学目的不在于逐字逐句吃透课文,而在于诵读经典,把握课文大意,理解课文教给我们的学习方法和做人道理。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