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所属栏目:初中音乐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人音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北京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第三单元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北京市第十五中学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对蒙古族的长调与短调民歌感兴趣,并从音乐中感受蒙古族人对草原生活的热爱和乐观向上的精神。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视听、比较、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了解蒙古族相关的音乐文化:长调、短调、马头琴、呼麦,并能够初步分辨蒙古族歌曲中的长调和短调两种体裁。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学唱蒙古族代表性的短调歌曲“酒歌”。
2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大部分来自昌平农村,通过了解,学生在小学接触过蒙古族音乐的相关内容,但是对蒙古族民歌的体裁长调和短调特点了解不多,一般都认为旋律比较悠扬辽阔的蒙古族歌曲就属于长调。为此,本节课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设计,把教材作了相应的拓展,以此来加深学生对蒙古民歌的了解和理解。因此,本课的重点是了解与体验蒙古族长调与短调民歌的风格与特点,难点就放在如何辨别长调和短调上。
3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与体验蒙古族歌曲中独特风格。
难点:辨别蒙古族歌曲中的长调、短调。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交流导入
课间播放视频布仁巴雅尔演唱《天边》和音频《乌兰巴托的爸爸》
【设计意图】为本课的学习创设情境。
(一)导入
1.教师用蒙语向学生问好:“赛音拜努”(你好)。
2.师生交流,说说自己喜欢的蒙古族歌曲和蒙古族歌手。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对蒙古族音乐的熟悉程度,同时也让学生初步认识到蒙古族音乐对现在生活的影响。
活动2【讲授】分析长调和短调特点
(二)欣赏蒙古族歌曲,分析长调、短调特点
1.播放音频:扎格达苏荣演唱的《小黄马》
师生交流,总结蒙古族长调的特点。
2.播放音频:额尔古纳乐队用蒙语演唱的《鸿雁》
(1)师生交流,总结出短调特点。
(2)归纳辨别长、短调方法。
A.长调节拍自由,短调节拍规整统一
B.长调多有“诺古拉”(汉译为“褶皱”,演唱中的各种装饰音群。)
【设计意图】播放典型的长调、短调民歌,给学生一个准确的音乐形象,同时引导学生分析两首歌曲典型的特点和区别。
3. 播放视频德德玛演唱《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听前提示:听时注意思考 ,这首歌曲是具有长调特点,还是具有短调特点?
听后师生交流。
小结:这是一首具有蒙古族短调特点的创作歌曲
【设计意图】用学生学过的歌曲作为练习进行听辨,巩固学生对长调、短调概念的理解。
4.播放音频:胡松华演唱《赞歌》
听前提示:听时注意思考 ,这首歌曲具有长调特点,还是具有短调特点呢?
听后师生交流:歌曲的第一部分是长调,第二部分是短调。
介绍:2005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蒙古族长调民歌列入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设计意图】进一步检测学生对长调和短调特点的掌握,了解长调的价值所在。
(三)学唱短调民歌《酒歌》
1.教师用蒙语和汉语范唱《酒歌》第一段。
2.投影歌曲乐谱,用模唱的形式教唱歌曲第一段(用蒙语歌词)。
3.齐唱《酒歌》
【设计意图】教师演唱短调民歌可以拉近与学生与蒙古族民歌的距离,提高学生对蒙古族音乐的欣赏兴趣。通过让学生学唱短调民歌《酒歌》,使学生更进一步加深对内蒙民歌的了解。
活动3【测试】课堂检测
(四)回顾本课知识点
教师:回顾一下,本节课了解了哪些蒙古族音乐方面的知识?
师生交流,出示关键词:长调、短调、诺古拉、马头琴、呼麦
(五)欣赏“潮尔”演唱《原野》
△播放视频扎格达苏荣演唱的《原野》视频
听前提示:你能从视频中捕捉到多少与蒙古族音乐文化相关的信息点?
师生交流
小结:视频中出现了长调、马头琴、呼麦等蒙古族特色音乐形式。
【设计意图】这段视频中蒙古族的音乐文化的信息点多,所以放在最后作为检测,给学生一个综合的蒙古音乐的形象。
(六)结束语
蒙古族是我们五十六个民族大家庭中重要的一员,勇敢、勤劳、智慧的蒙古族人民为我们人类创作造出独具特色的音乐文化。希望大家以后来到美丽的大草原时,能够用我们文化的眼睛,审美的耳朵去发现这些美,发现这些有价值的文化,真正实现一次文化之旅,享受蒙古人为我们带来的文化盛宴。
用蒙语与学生再见——“百日贴”(再见),伴着齐峰演唱的《我和草原有个约定》走出教室。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