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内能,能量转化
所属栏目:初中物理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北师大版初中八年级物理第七章《内能 能量转化》北京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课题名称:内能 能量转化
课题名称:内能 能量转化
教学内容分析
在《物理课程标准》中“能量”是初中物理教学内容三大一级主题之一,本节课“内能”、“能量转化”分别被列为二级主题内容,教学地位非常重要。内能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是学习热量、比热容、热机等内容必不可少的基础,同时也能从微观角度更好的解释物态变化的原因,因此本节课具有重要的基础性地位。内能的概念比较抽象,需要结合“机械能”、“力和运动”进行概念的建立,需要结合分子动理论说明内能与温度的关系,因此在设计本节课教学流程时既要借助学生的前知识又要结合实验进行理论分析,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感性认识素材。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在“机械能”学习时了解到很多其他形式的能,如太阳能、风能、水能、核能、潮汐能等能量名称,对于温度高的物体具有的能量更喜欢命名为“热能”,当时老师进行过纠正称之为“内能”,但学生对内能的理解并不准确,有学生错误的理解为:“高温物体具有的能量”或“有生命的动物具有的能量”,本节课通过教学要对前面的不正确认识加以纠正;前面在学习机械能时学生接触过简单的能量转化与守恒,对于一种形式的能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后,能量会变小有所认识,对于本节课“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理解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分析
教学目标:
1、了解物体内能的概念,及主要影响因素; 2、简要说明温度变化和物体内能的关系;
3、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通过宏观现象推理微观事实的能力; 4、通过体验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内能的概念;
2、通过温度高低判断内能的多少; 3、改变内能的方法。 教学难点:
1、内能的概念;
2、物理现象中的能量转化。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引入
演示实验1:
问题1:谁对胶塞做了功?说明什么?
挑战性问题一:
观察实验操作及现象
水蒸气对胶塞做功 说明水蒸气具有能量 (内能)
在学案上完成后交流
实验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胶塞做机械运动,机械能增加与前知识连接,引导与机械能相关知识联系
开放式问题,激发学生深
内能概念建立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
请你观察或推断实验中试管内发生了什么现象(变化)?
微观&宏观角度均可
观察巡视各组讨论情况
在黑板上分区域记录
圈画引导基本概念:分子热运动具有的能叫分子动能;分子由于存在相互作用力而具有的能叫分子势能。
问题2:水蒸气在哪些能量的作用下对胶塞做功了呢?
问题3:这些能量我们称为“内能”
内能的定义是什么? 问题4:
凉水有内能吗? 冰有内能吗?
你能想到哪个物体没有内能吗? 为什么?
问题5:内能的影响因素是什么?
(教师圈画宏观现象) 对于特定的某一物体而言一般用温度变化来判断内能的改变。
挑战性问题二:
桌子上有一截铁丝,有什么办法使它的内能增加?
预设学生结论: 微观:
水分子运动剧烈 水分子间隔变大 水蒸汽分子个数变多 …… 宏观: 水温度升高 水汽化成水蒸气 体积膨胀 对外做功 …… 答:(很多分子的)分子动能、分子势能 答: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答:凉水有内能 冰有内能
所有物体都有内能 一切物体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
答:温度、状态、体积、质量
(根据关键词分析)
分组实验 探究多种方法 预设学生结论:
入思考,通过互相交流促进对自己思考结果的提升。
培养学生通过宏观现象推理微观事实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知道得出的结论要有理论依据的支撑。
教师针对学生不知道的概念进行讲解,为后面概念的生成扫清障碍。
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对初步结论进行串联归纳,并对内能的概念加以理解。
微观结论、宏观结论充分应用,建立概念同时加强理解。
通过实验体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融合生活经
能量转化 小结
让学生把方法进行分类
总结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热传递
分析热传递的条件、实质
演示实验2: 空气压缩引火仪
分析物理过程,探究“做功”的实质
挑战性问题三:
请你从实验结果出发,思考其中的因果关系。 演示实验3: 压缩气体对外做功产生 “白气”
演示实验4:嘣爆米花大家分享
用火烧、用热水泡、用太阳晒、在地上摩擦、用砂纸打磨、反复弯折、用手搓……
1、用更高温度的物体传递热量(热传递)
2、外界对物体施加力、运动(做功)
高温物体传递热量给低温物体,低温物体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实质:能量转移
观察演示实验现象 思考产生原因
活塞对空气做功——空气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棉花燃烧
实质:能量转化
先思考再交流 水蒸气对胶塞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发生液化 学生总结本节课收获 思考原因、分享快乐 验,体现生活中的物理。
通过分类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
强化物理过程,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给学生提供“外界对物体做功内能增加”及“物体对外界做功内能减小”的
两种情况,
对比理解能量转化。
这两个演示实验中的原理学生不易理解,学生在已经学习温度变化体现
内能变化,以及做功改变
物体内能的基础上,
结合实验现象反推的方式,思考其中的物理变化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 通过学生小结,培养学生归纳、提炼重点的能力;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通过嘣爆米花的实验及分享,让学生感受到“物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
生活”的道理,体验生活中的物理。
教学反思
本节课利用学习共同体的方法,让学生在三个挑战性问题的引领下对内能、能量转化的相关知识进行学习。对于本节课的呈现效果做以下反思:
首先,学生对演示实验1中胶塞被冲出的原因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从宏观现象到微观本质进行分析、思考、交流最终得到能量变大的原因及转化过程,进而总结出影响内能的因素,
全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思维,有助于学生对新概念的建立。
其次,在增加铁丝内能的实验中学生探究出的方法少于我的预设,我总结的原因是老师没有提供一些器材,有的学生只是单纯的以为要用手头现有的条件完成这个任务,所以用热水烫、用锅煮、用火烧等一些方法没敢说出来。再有学习共同体的合作要求是互相补充、提升,学生对于利用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放热的方式认为原理是一样的,所以没有一一赘述,以后可以再明确一下要求,只要是能达到目标的方法都可以例举,想必会更好;
最后,对于能量转化部分是本节课的难点,尤其是物体对外界做功,内能减小,不易理解,学生通过分析实验现象解释现象产生原因,从现象出发反推原因,合理的解释更能使学生对能量转化的过程有认同,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
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对于概念教学,要从物理本质出发,在学生认知障碍点上设计问题,用以突破难点,对于概念的建立更加有帮助。对于物理学科,实验是一切理论的支撑重视实验作用的挖掘是一节课取得成功的关键。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