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血流的管道,血管
所属栏目:初中生物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温宿
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及教案: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温宿县第四中学
血流的管道——血管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血流的管道——血管”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中二年级生物教材上册第四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教学主要讲述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知识点和难点较多,本节教学通过对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探究,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认同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通过积极参与小组活动,体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明确健康的生活方式对血管的影响,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这节内容为学习“心脏和血液循环”奠定了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的基础知识,并具有初步的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能力,但用怎样的方法才能在显微镜下看得更清楚、更全面?怎样筛选视野中获取的信息,把看到的知识说得更明白?特别是本节课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生命活体还是第一次,应该怎样处理观察材料才能保证活动的成功?怎样珍爱生命?解决以上问题,学生不仅能形象直观的观察到三种血管的知识,还能归纳感悟出观察的方法。这样既能使学生获取知识,又能形成多种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2、尝试区分这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流动的情况。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血管结构功能的学习,掌握认识和区分三种血管的能力。 2、通过对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情况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 3、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结构与功能统一的思想,养成关爱生命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1、动脉、毛细血管、静脉三种血管结构与功能的教学。 2、结构与功能统一思想的培养。
【教学难点】 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微课视频和教学课件。
2、学生准备:学生实验的用具,网上查阅血管的有关血管疾病和保护血管的资料。
【教学方法】 观察法、类比法、实验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
首先对讲学稿的自主学习进行反馈,优秀小组:第1、2、3、5组
优秀个人:孙潭颖、舒佳睿、李北、方芸君、图逊娜依、王梦琦、张健明、安
菲雪、王振霞、赵坤、陈贵冰、赵悦悦、梁振、张颖、郑丹、陈帆和卢松林等。优秀小组的同学起立,全班为其鼓掌,并每组加5分,优秀个人举起大拇指为自己点赞,鼓励其他同学继续加油努力。 学生根据其图片进行纠错。 1、导入:当我们
身体不适去医院就诊,有时医生会
让我们验血,必要时还需要输液治疗。是否注意到验血或输液时,针刺的部位一般在哪里? 中医诊疗时,把脉的时候是在什么部位?
教师指导学生分别按压手背青筋、桡动脉、手指,学生谈其感受? 以此进入本节课。
由班长朗读课件上的学习目标,教师进行板书课题。
2、教师播放实验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微课视频制作5分钟,
学生对实验操作进行简单的描述后,教师要求学生进行实验5分钟,1分钟进行对桌面的整理,学生进行实验,教师进行巡视指导。对表现好的组进行加分。 3、教师通过动画演示血液的流动方向,血液流动方向:小动脉 毛细血管 小静脉。 对三种血管的概念进行理解。
4、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针对其动画,由层次较好的学生进行描述。 学生根据其静脉瓣的 的动画描述其功能。
5、教师对其讲学稿的探究部分对学生进行分配,探究一第三组展示第二组点评,第二大题;探究二1第四组展示第五组点评;探究二2第七组展示第六组点评;探究二3第八组展示第九组点评;还剩的第一组将对我们这节课进行总结。展评
时间10分钟,点评时间5分钟,表现好的组进行加分,课堂就交给了学生。 6、第一组根据下表进行小结: 血管 定义 结构特点 血流速度 动脉 静脉 毛细血管
7、智力闯关:医院的护士为病人输液时,常常先用一根胶皮管扎紧病人的上臂,待前臂上的血管凸现出来才一针到位。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 学生探讨后进行回答,回答较好的组进行加分。
8、达标训练:
(1).在人的手背上常能看到一条条“青筋”,它属于( ) 出血时往往呈喷射状的血管是 ( )
在人体内的三种血管中,能进行物质交换的是( ) 分布在身体的深层,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快 的是( )
A.动脉 B.静脉 C.毛细血管 D.无法知道
(2).下列有关毛细血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在人体内数量多,分布广;是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B.管壁极薄,仅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流速度极慢 C.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血管 D.它的内表面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
(3).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看到毛细血管_____,血流速度______,红细胞呈_______通过。
(4).读图(箭头为血流方向): 图中A为_______ 血管; B为_______ 血管; C为_______ 血管。
9、作业布置:1、这关于静脉瓣演示实验的示意图,你能否做一个更好的模型?试一试吧!2、完成讲学稿的作业布置。
10、谢谢同学们的配合,最后送给同学们一句话:探索的旅程不在于发现新大陆,而在于培养
新视角。
《血流的管道——血管》教学反思
李鹏生
结合教学内容,由教师微课演示实验,对于学生来说,视频知识更容易传递,真正做到了把实验时间还给学生,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学习效果得到及时的反馈,这样有助于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和爱护小动物的情感,教师只起到一个引导者的作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观察小鱼尾鳍实验能从学生思维出发,让学生进行观察。在学习动脉,静脉,毛细血管这三种血管中,我通过切脉让学生体验动脉的存在,通过观察自己手臂上的青筋和手背上鼓起的小包即静脉瓣所在的位置,体验静脉和静脉瓣的存在,帮助学生加深对血管的感性认识。在授课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文本阅读能力。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课程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也即要走向学生的生活,所以在本课中我把生物问题与实际生活问题联系起来,使学生能用生物知识解释并处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但对于血管的结构及血流速度等知识,他们却并不了解,通过书上的图片和叙述也难以在脑海中形成直观、深刻的印象。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后对讲学稿进行探讨后在黑板上进行展示,相对应的组对其进行评价,剩余的第一组来总结三种血管的血流速度、管壁薄厚等特点。这一节里我充分运用了微课视频,以解决了学生实验乱、不好管理的特点。从而突出了教学重点,也突破了教学难点。并且达成了教学目标,本节课充分的利用多媒体教学,扩大课堂的知识容量。
一个活生生的、真实的、富有生命气息的课堂,肯定会有许多预设以外的东西,也有许多预设以内的东西。在教学过程中,有得也有失,下面我就浅谈我这节课中的得与失:
在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我尽到了我应尽的责任,能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进行学术上的探讨,从最深处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关注不同学生的差异。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身边的实物解决重点突破难点,能更好的激发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
在教学中也有不足之处表现如下:
许多预设以外的东西处理上还欠机智,调动学生能力不够,语言生硬。教学设计思路还稍有点不够紧凑,时间的把握不够合理,教学过程中,前后过渡不够自然。联系生活实际不够,相关的中西医知识了解有限,有些内容没能展开和涉及,使学生感到学生知识与现实生活还有距离,这一方面有待进一步的学习和提高。个别小组实验以失败告终:初次实验,技能欠缺;显微镜的使用不够熟练,学习态度不端正,马虎应对实验;实验引导不到位。 个别同学喧哗、桌椅的震动,观察的不够仔细等,影响实验结果。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对症下药,对学生加强教育引导和技能训练。
总之,教学工作是在探索中学习,在学习中完善,努力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物课堂中快乐的享受学习。
小组评议
许娜: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思路,从学生常见的情境入手,符合学生的求知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快乐轻松的环境中学习,从而才能真正达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效果,实现了预先的设想,达到了教学目标。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情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富有轻松感情色彩的课堂,会激发和吸引学生的主动学习。这样的课堂会使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在闪耀、在碰撞、在升腾;这样的课堂有着许多创意和出其不意;这样的课堂充满活力;这样的课堂让教师和学生都充分投入自己的情感、智慧、思维和精力。
罗仁志:在学法上,采用观察总结,自学讨论,先学后教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时时本着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仅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最后在合作探究,课堂小结,拓展提高的教学过程中,自学后在组内交流表达,体现生生互动的合作精神。把重视学习成果转移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上,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创造性学习以及合作探究性学习,从而也培养学生一定的情感教育。
吕小利: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取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给学生一个自主,轻松,和谐的课堂,真正做到教师是主导的作用,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合作的学习精神和归纳,推理的能力。使教学成为一种有计划、有目标的活动,我认为,教学又是开放的、富有生命气息的。比如:在处理本节课难点“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现象,”教师先播放微课视频,后把课堂的主动权教给学生自学,从而显得课堂有松有驰,紧而有序。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发挥的很好。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