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青铜器与甲骨文
所属栏目:初中历史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辽宁省 - 沈阳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什么是甲骨文,了解甲骨文与汉字的关系;认识司母戊鼎,了解青铜工艺。培养学生研究文物的兴趣;培养学生鉴赏能力和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文资料分析,了解甲骨文与汉字的关系,感受青铜时代的灿烂文明;通过实物展示,培养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养成观看文物、研究文物、爱护文物的习惯
2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刚刚入校不久,学习热情高涨,对新鲜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且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但是此阶段的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和分析能力还比较薄弱。
3重点难点
1.重点:甲骨文与现代汉字的关系;夏商西周时期的青铜器。
2.难点:汉字的演变;青铜工艺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实物的魅力
1.实物展示:青铜爵(课前已传阅)
2.学生回答:
(1)大家把它拿在手里有什么感受?
(2)这是什么材料制成的?
(3)猜猜它的用途?
(4)它上面的花纹是雕刻上的吗?
3.教师总结:其实,这只是一件古代青铜爵的仿品,是古代的酒器,尽管只是仿品,但我们仍能感受到实物资料带给我们的真实感。历史文物虽然不会说话,但是,他们还是用自己的方式向我们诉说着国家的兴亡和历史的变迁。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两种不同类型的文物,看看文物向我们讲述了怎样的历史。
活动2【活动】小知识 大视野
1 .小知识,大视野(介绍青铜的文献材料)
青铜是在纯铜中加入锡、铅的合金,它金属冶铸史上最早的合金。这种合金历经几千年的化学反应,表面出现一层青灰色的锈,所以今天的人们称之为青铜。青铜在古代又被称作“吉金”,因为当时铜矿稀少,青铜尤为珍贵,因此,汉代以前,帝王所赏赐的“金”往往指的就是青铜,而不是黄金。由于把青铜称作“金”,后来人们又将青铜礼器也称之为“金”,把青铜器上的铭文称作“金文”。
2.问题设置: (1)通过“小知识大视野”我们了解到,青铜是否是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
(2)青铜的价值如何?
活动3【活动】快速阅读是一种良好的习惯
1.学生快速阅读教材23页的相关史实,了解青铜器在古代象征着权利和王权。
2.提出问题:
(1)诸侯是否可以使用九鼎八簋?
(2)由此说明,在古代青铜器的作用是什么?
3.展示与青铜器相关的成语
(1)一言九鼎
(2)加官晋爵
(3)钟鸣鼎食
(4)问鼎中原
活动4【讲授】国宝档案
1.名词解释:铜礼器是奴隶主贵族用于祭祀、宴飨xiǎng(用酒食招待客人)、朝聘(诸侯亲自或派使臣按期朝见天子或是朝廷的聘用)、征伐及丧葬等礼仪活动的用器
3.展示讲解几件国宝级的青铜礼器
(1)商后期的祭祀重器司母戊鼎
(2)商后期的祭祀酒器,以极为精致震惊于世界的四羊方尊,被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
(3)我们教科书封面的秦始皇陵铜马车
(4)被称为“稀世珍宝”的礼器乐器曾侯乙编钟,音域跨五个半八度,略次于现代的钢琴
(5)高达3.96米的三星堆青铜神树,仿若让人进入童话世界一般
4.教师总结:中国有十大国宝级文物,这五件青铜器就位列其中。这五件国宝无一例外都是礼器。这说明礼器是中国古代青铜器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就目前出土的青铜礼器看,以夏商西周时期最为辉煌,所以我们通常将夏商周时期称作“青铜时代”。
活动5【讲授】司母戊鼎简介
1 文字材料:司母戊鼎又称后母戊鼎,是商王武丁的两个儿子为祭祀其母亲妇妌(jìng)而制。司母戊鼎呈长方形,口长112厘米、口宽79.2厘米,壁厚6厘米,连耳高133厘米,重达832.84公斤,大得可以做马槽,所以人们又叫它“马槽鼎”。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礼器,显示出不可动摇的气势,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现为国家一级文物,2002年列入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名单。
2.问题设置:司母戊鼎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活动6【活动】司母戊鼎制作工艺微课堂
1 观看微课
2 问题设置:
(1)司母戊鼎用什么方法铸造的?
(2)青铜器上的花纹是怎样出现的?
活动7【讲授】司母戊鼎精致的花纹
1.展示耳部纹饰,简述鼎耳丢失的故事,教育学生要爱护文物
2.介绍饕餮纹,寻找人民币20元钱上的饕餮纹
活动8【活动】“另类”青铜器——利簋
1.出示学生已经在课前预习过的,介绍利簋铭文的文字材料
2.提出问题:利簋的价值是什么?(铭文上的史料价值)
活动9【活动】甲骨文介绍视频
1. 播放介绍甲骨文的视频资料
2. 提出问题
(1) 甲骨文是哪个朝代出现的?
(2) 这种文字为什么被称为甲骨文?
(3) 甲骨文最初的用途是什么?
3.教师总结: 甲骨文是中国商代出现的文字,它的出现说明商代是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的开始。从此,中国的历史不再只依靠考古发现,文献资料和实物资料可以相互配合,相互印证
活动10【活动】趣味甲骨文
1.出示“教”字的甲骨文
2.总结:该字左下为小子、左上为算术工具,右侧表示有人手执棍棒或“戒尺”之形。大意是小孩在学习“算术”,老师执棍棒或“戒尺”立于一旁。若演算正确,自是优秀学生,若演算错误,则以“戒尺”训斥。这个字就是“教”。由此说明商代以来,“算术”便已纳入教学之中,而“教”字本身,原本包括教师对学生的处罚。历史上的“师道尊严”,大概自甲骨文时代便开始了
活动11【活动】文字的演化
1.出示汉字中“车”字由甲骨文演化成现代简化字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写法
2.讨论:现代汉字与甲骨文的关系
活动12【讲授】升华
教师:历史文物是一种载体,它们见证着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变迁。每一件文物都有它独特的价值,它们或轻声细语,或慷慨陈词,它们身上的每一个印记都向我们述说着过往。通过今天的学习,希望同学们也能养成看文物、学文物、爱文物的好习惯,别让我们珍贵的历史文物孤独的呆在博物馆里无人问津,更别让我们的他们因为我们的无知而遭到破坏。希望大家了解文物、爱护文物从今天做起!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