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十月革命,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所属栏目:初中历史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九年级《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广东省 - 佛山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基于史料实证水平1.2的教学:社会主义的先行者 ——《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内容:本节课北师大2017年下册第二单元动荡与变革的时代的第一课,其教学内容主要有二月革命、十月革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斯大林模式。本课教学内容比较多,但其体现了主题动荡与变革的时代,体现了第一单元一战后世界格局发生的变化。
2.课标要求:通过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胜利,理解列宁领导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的历史意义。从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主要问题。 二、学情分析:
1. 能力水平:初三的学生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过程,他们初步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和史料分析、历史理解能力,因此本课的设计关注教材的整合,重视情境的创设和学生的史料阅读、分析问题的能力。
2. 知识水平:学生学习过俄国参加一战的知识和俄国农奴制改革,对沙俄政府存在的矛盾有一定的了解。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胜利,能说出列宁领导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分析,了解并说出新经济政策作用以及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主要问题,并初步掌握史料实证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从苏联的建设中吸取经验与教训,知道目前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性。 4.素养目标:
史料实证水平1:能够从所获得的材料中提取有关信息; 史料实证水平2:明了史料在历史叙事中的基础作用; 历史解释水平1:能够对所学内容中的结论加以分析。
2
5.重点:十月革命的意义、新经济政策影响、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及问题 难点:新经济政策的影响
四、教学立意:
根据教学目标及历史核心素养的要求,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立意(核心目标)是:体会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变革息息相关,了解苏俄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先行者。在此核心目标下,本节课以俄国农民的视角、经历体现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的变革,以小见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俄国社会的变革。本人把这节课整合成以下三个部分,分别是:第一章:沙俄的崩溃与革命(1917十月革命);第二章:苏俄的动荡与和平(1918-1921战时共产主义与1921新经济政策);第三章:苏联的探索与危机(1925社会主义工业化与农业集体化)。
伊万.沙德林的悲苦(二月革命) 沙俄的崩溃与革命
伊万.沙德林的失落(十月革命)
社会主义 伊万.沙德林的渴望(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先行者 苏俄的动荡与和平
伊万.沙德林的喜悦(新经济政策)
苏联的探索与危机 伊万.沙德林的喜悦
(社会主义工业化与农业集体化)
五、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具体内容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导入
出示中国共产党党旗和苏联国旗,请同学们观察图片,找出共同点,并思考相同的图片代表着什么?
思考回答,共同特点是都有镰刀和斧子,代表农民和工人,代表工人阶级。
通过熟悉的中国共产党党旗与苏联国旗的对比,直接引入主题“社会主义建设的先行者”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2.预习检测
课前布置学生找出本节课学习的主干知识,并以时间轴的方式表达。课堂上即时进行课堂检测。
学生在黑板上以时间轴形式展示历
让学生自己梳理主干知识的时间,利于培养学生的时空素养。
3
史事件。
3.第一章:沙俄的崩溃与革命(1917十月革命)
第一幕:伊万.沙德林的悲苦 展示材料并提问:
伊万.沙德林依靠贫瘠的土地而存活,在交赎金、土地税等重压下,他常常挨饿。自沙俄政府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很多青年劳动力被迫入伍,伊万就是其中一个。看着身边的战友一个个牺牲,伊万只想结束战争,回到自己的土地上。而他听说,国内粮食短缺,许多农民都起来反抗沙俄政府了。
问题1:材料反映了沙俄政府面临什么问题?
问题2:哪一历史事件推翻了沙俄统治?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沙俄政府面临的问题是战争问题、粮 食短缺、国内农民起义问题。二月革命推翻沙俄统治。
通过创设俄国农民伊万的故事,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从具体的事例中感受国家的变革。问题一能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回答,面临的问题是土地问题、战争问题、粮食问题。通过自习也能得知是二月革命推翻了沙俄政权。
第二幕:伊万.沙德林的失落 展示材料并提问:
伊万本以为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政权,自己能离开战场,回到农村耕作,拥有和平和面包。但临时政府却没有退出一战,身边很多人都当了逃兵,自己陷入失落中。某天,战场上的他听说了列宁带领人民在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建立了代表人民的苏维埃政权。他又点燃了对生活的希望。 问题1:你能为伊万说说城市里的彼得格勒起义吗?
问题2:十月革命后,伊万能拥有和平和面包吗?
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说十月革命的故事。通过阅读知道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并不稳定。
问题一通过学生讲故事、看图片等形式从细节上感受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艰难性,思考十月革命的影响。问题二引导学生思考是够十月革命结束后俄国的所有问题都解决了,从而过渡到新生政权面临的问题。
4.追问
引导学生了解十月革命具体情况后,请学生们小组合作,探究十月革命的意义。新生的政权是够一帆风顺呢?请同学们观察下列漫画(漫画1),思考哪些因素威胁着新生的苏俄政权?
苏俄政府如何解决问题?
合作谈论,思考分析。 房子代表苏俄,内部裂痕是存在已久的粮食问题和和平问题,两个锤子指的是国内叛军白军和国外反苏势力。用铲子抵抗
通过漫画,形成生动地展示苏俄建立初面对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从而让学生知道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的背景。
4
进攻指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组织军队反击。
5.第二章:苏俄的动荡与和平(战时共产主义1921新经济政策)
第三幕:伊万.沙德林的渴望 1.教师展示材料并提问:
1921年,国内战争快要结束了,但生活必需品极度缺乏。很多农民宁愿把下年的种子吃了都不愿上交,收获的庄稼越来越少。苏维埃的居民,身着缀满补丁的衣服,以破损的器皿烹调,用开裂的杯子饮水。
伊万渴望的和平终于有了,面包会有吗?
问题: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苏俄如何解决?
2.教师:引导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反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造成生活艰难,不再适应社会的发展。继续引导同学结合所学,实行新经济政策改变现状。
教师:继续出示材料,对比分析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和影响。
学生:小组合作思考,展示思考结果。(允许自由贸易、恢复私人企业、有市场经济等) 得出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是多种经济方式并存。
通过农民的故事反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适应社会发展,以列表对比的方式更利于学生分析新经济政策的特点。
第四幕:伊万.沙德林的喜悦 教师展示材料与问题:
1922年,伊万正在精力充沛地重整自己的耕地,修复自己的农具、房舍、各种设施,就算挨饿,也要保留来年春播的种子粮。市场上的商店又开始有产品供应了,物价随之下降,城市又恢复了生机。
思考:新经济政策有什么作用?
史料解读,归纳其作用是促进经济的恢复发展,巩固了新生的政权。
通过生动例子感受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
6.第三章:苏联的探索与危机(1925社会主义工业化与农业
教师展示材料:
1924年列宁去世了。从 1925年起,斯大林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目标后,伊万感受到国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材料一:苏联的工业产量在世界工业总量中的比重由1929年的3.7%和1913年沙皇俄国的2.6%攀升到1937年的13.7%。如发电量,苏联就由世
学生:积极回答。(1937年苏联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工业强国。苏联实行农业集体化运动,农业发展缓慢。)
通过史料实证,让学
生阅读材料、提取材料信息,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以及斯大林模式的优势与不足。
5
集体化)
界第十五位一跃上升至世界第三位。在机器制造业、拖拉机、卡车,还有其他生产行业方面,苏联的产量也位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 ——郝宇青:《政治动员议题的建构、实施及效果评析》 材料二:在农业方面,五年计划要求土地集体化。很多农民,特别是富农反对集体农庄。有时候富农民会烧毁集体农庄的房屋,毒死耕牛,散布谣言吓走其他农民。
苏联农场用多出50%的土地耕种,用多出10倍的人力劳动,但其产量却只有美国农场产量的四分之三。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问题:结合材料,从工业和农业方面说说国家发生了什么变化? 教师:引导同学进行思考回答。 教师继续引导:苏联工业成就突出,农业发展缓慢,这样的模式是什么模式呢?(斯大林模式)
教师继续追问:斯大林模式的特点?其积极和消极的作用?有何启示? 7.总结
学生以时间轴建构知识体系。
以结构图的形式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并引导学生把伊万的一生与国家变革联系一起,从而感受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变革息息相关。
8.家国情怀的浸润
学生朗读:苏维埃政权像个孤独而没有安全感的孩子。自出生起,他便背负着沉重的负担。没有同伴,还常常受到敌人的打击。他唤醒了无数沉睡的无产阶级,他在社会主义道路中披荆斩棘。不论成败,他是当之无愧的社会主义先行者。
通过朗读,感受俄国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曲折探索,以及其开创性作用。 以集体朗读的方式营造氛围,让学生体会俄国走向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
9.结束语
苏联作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它在不断探索中前行,为其它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借鉴。没有一种制度
学生学习历史与现实结合,理解当今
与导入中国共产党党旗相呼应。引导学生通过苏联的社会主义
6
是完美的,也不能照搬被人的制度和文化,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路才是最重要的。因此,我们国家也不断探索,现在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改革开放的征程中砥砺前行。
我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
建设一课的成就与问题,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明白寻找适合自己国家发展的路才是最重要的,坚定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训练巩固
展示选择题,学生当堂完成,反馈。如:1.霍布斯鲍姆在《极端的年代》中认为:“如果说法国大革命追寻的理想,传之后世的生命比布尔什维克为长;1917年革命事件产生的实际后果,却比1789年更为深远。”“1917年革命事件”产生的重大影响是( )
A.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的国家行列 B.使苏俄退出协约国宣告一战结束 C.使俄国走上实现现代化独特道路 D.结束封建统治传播民主共和思想
学生做练习题,做完后相互讨论,点评。 及时训练巩固,反馈
课外延伸
布置作业,课后网络学习微课《1921年新经济政策》,突破重难点
学生网络学
习微课
新经济政策的意义和影响是教学的重难点,通过微课的形式进一步突破重难点。
六、教学反思:
1.从教学结构看:以农民的视觉看俄国社会的变革,为学生创设了情境,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课堂以创设情境、史料解读、漫画解读等方式展开教学,最后引导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明白寻找适合自己国家发展的路才是最重要的,坚定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整节课教学比较流畅,时间安排较为合理,初步达到了教学目标。
2.从核心素养看:以史料解读为主要方法,让学生从解读史料的过程中自己认识历史,理解历史,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和历史解释素养。并且重视学科与信息技术的融合,通过课后的微课学习巩固,进一步突破难点,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学习的资源。
3.从教学实施效果看不足:本节课史料教学比较多,可以修改一部分的史料用图片、漫画地形式展现。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